高玉萍,符碧峰,王耀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病科,天津 300192)
中医学认为,肾性水肿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的肾脏损伤引起湿浊滞留而引发的水肿[1],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颜面,继而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等,属于中医学“水气病”范畴。现代医学治疗肾性水肿主要依赖利尿剂、血浆、白蛋白、透析等进行对症处理[2],治标不治本,不良反应较多。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标本兼顾,整体调理,治疗效果显著且持续,不良反应少,在治疗肾性水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3]。本文总结近10年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的文献,对肾性水肿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通过主题词“肾性水肿”模糊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出224篇文献(检索日期:2019年6月9日),最终纳入104篇。
1.2.1 纳入标准 ①文献治疗方法为口服中药治疗肾性水肿;②文献中列出完整的中药处方;③文献具备明确的疗效评价标准。
1.2.2 剔除标准 ①文献内容为单味中药治疗肾性水肿;②文献中医治疗方法为外治法(非口服中药剂型)、中成药、针灸等。
1.3.1 构建词库 根据本次复杂网络需要,建立相关词库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二版)及《中国药典》(2015版)等录入药物。
1.3.2 数据录入及整理 录入符合标准的文献中所记载的核心中药组方信息(中药处方),于Excel表格中进行汇总整理,建立数据库。对中药进行规范化处理,合并不同剂型、包装草药,合并同种中药别称,同种中药不同炮制方法不合并。
数据导入雪忠等[5]研发的Liquorice软件,以同质网络创建关系数据,应用中医复杂网络系统进行分析。复杂网络分析通过分析网络中的核心子网结构和节点,从而得出中药核心处方。所提炼的分层网络第一层解释为治疗该疾病的核心处方,第二层解释为主要药物配伍,第三层则解释为次要药物配伍。
本次研究共收录中药组方104首,涉及中药196味。利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其中频数≥15次的药物共有30味(见表1)。共统计196味中药,总用药频数达1 360次,其中频数≥15次的药物共有26味(见表1、表2),用药频数718次,占总用药频数的52.3%。使用频数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茯苓、白术、黄芪、泽泻、猪苓、车前子、酒萸肉、山药、桂枝、川芎,其中茯苓使用频数高达77次。
表1 中药使用频数统计 (频数≥15)
药物分类参照第七版《中药学》[6]中的相关标准,结果显示,高频药物涉及常见的十大类中药(见表2),其中使用最多的药物是补气药,常用药物为白术、黄芪、山药、党参、甘草,其功效以健脾益气为主;其次为利水渗湿药,常用药物为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其功效以利水渗湿、清热利尿通淋为主;活血化瘀药常用药物为川芎、丹参、牛膝,其功效以活血行气、利水消肿为主;解表药常用药物为桂枝、麻黄、防风,其功效以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为主;补血药常用药物为白芍、当归、熟地黄,其功效以补血活血为主;收涩药常用药物为酒萸肉、芡实,其功效以益肾固精为主;理气药常用药物为陈皮、大腹皮,其功效以理气健脾、利水消肿为主。此外还包括凉血止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及清热凉血药。
表2 中药药物分类使用频数统计
运用Liquorice软件,选择Multiscalebackbone,将Wconfidence设置为0.999,得到肾性水肿处方的复杂网络药物关系图,见图1。药物关联频度见表3。
图1 肾性水肿处方的复杂网络药物关系
表3 肾性水肿处方复杂网络药物关联频度
运用Liquorice软件,选择Hierarchicalnetwork,将Degreecoefficient设置为2.0,得到子网络分析结果。子网络1为药物核心处方,包括黄芪、茯苓、猪苓、泽泻、白术、酒萸肉、山药、车前子,见图2。
图2 子网络1核心处方
通过复杂网络方法(子网络1)总结出核心药物为生黄芪、茯苓、猪苓、泽泻、白术、酒萸肉、山药、车前子。方中黄芪益气利水消肿为君,重用黄芪以防止其渗利太过,耗伤正气;泽泻、茯苓、猪苓利水渗湿为臣,佐以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转输精津,便水精四布,而不直驱于下;佐以甘寒滑利之车前子,通利水道,清膀胱之热;山药补脾养胃,辅助白术,增强其补气功效;配以酒萸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以防渗利太过,伤及阳气。
运用Liquorice软件,选择Hierarchicalnetwork,将Degreecoefficient设置为2.0,得到子网络分析结果,主要配伍药物为当归-川芎-丹参-大腹皮、党参-白茅根、生地黄-芡实-金樱子。
图3 主要配伍药物
表4 主要配伍药物关系
根据子网络提炼的数据,主要配伍药物以活血化瘀类、收涩类为主。针对肾性水肿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可辨证加减药物,主要配伍药物为活血化瘀类的当归、丹参、川芎。水肿日久,水不利则血瘀,水瘀互结,痰湿瘀血阻络,导致水肿经久不消,形成恶性循环,病情顽固,或愈后易于复发。在补脾益气利水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瘀散则肿消[7]。另一类为收涩药,主要配伍药物为芡实、金樱子。肾性水肿多伴有蛋白尿,乃由脾肾虚衰、固摄无权导致。金樱子、芡实合用源自《洪氏集验方》中的水陆二仙丹。芡实甘涩,能固肾涩精,金樱子酸涩,能固精缩尿。两药配伍,肾气得补,精关自固,与核心处方配伍,可防利水太过,伤及正气。当水肿伴有血尿时,多配伍大腹皮、党参、白茅根、生地黄,以清热凉血止血、益气利水。
子网络3代表次要配伍药物,主要配伍药物为陈皮-甘草、桂枝-附子-白芍-干姜、连翘-桑白皮,结果见图4。
图4 次要配伍药物
次要配伍药物以温通经脉、温中散寒药为主。桂枝可温通脾阳、化中焦湿浊之气,又可温补肾阳,内助膀胱气化以洁净府,外达肌肤以开腠理,最终使水津四布,五经并行。附子、干姜相须为用,可温中散寒,补益脾肾阳气,温通利水。
中医认为,水肿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根本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景岳全书》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医方考》云:“湿淫于内者,脾土虚弱不能制湿而湿内生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尤其重视脾胃,提出补肾不若补脾。《证治汇补》中,李中梓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足则水湿自除,强调治疗水肿重在调中健脾。本文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临床治疗肾性水肿的中药以健脾益气为主,多配伍活血化瘀、活血利水药,佐以收涩药以防利水太过,伤及正气,体现了“治水必先化气,化气必先温通”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