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花
在国家公费师范生培养政策引领下,从2016年始,我省以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为载体,启动实施了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试点工作。
此举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小学多门学科教学的师资,创新乡村小学师资补充机制和培养模式,为乡村教学点免费定向培养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胜任多门学科教学和“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实施“三定两免一补”,即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免住宿费、免学费,补助适当生活费。从政策上吸引优秀学子报考地方公费师范生,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时代背景及重要意义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教育大省、第一教师队伍大省,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有2.27万所。其中,农村中小学2.06万所,另有农村小学教学点1.37万个;中小学教职工总计111.94万,占全国的8.58%。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学校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教师短缺、偏远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师资补充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体音美等学科教学薄弱等问题日益突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施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集中体现;是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科学合理使用中小学教师编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领导重视及社会响应
河南省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是保证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的重要保障。省委、省政府将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纳入“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创新重点项目”“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项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教育扶贫攻坚”等系列改革项目范畴,给予全方位保障实施。
河南省教育厅为确保此项重要改革任务的顺利实施,在政策层面和培养标准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相继出台了《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河南省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培养院校的遴选、招生录取、计划申报、课程设置、培养标准以及学生的管理,进行了全方位周密规划设计。
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自2016年实施以来,得到了全省各设岗县(市、区)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他们及时上报需求计划,主动配合培养高校进行宣传,全方位、全程参与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高校和乡村中小学“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机制。目前,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已经覆盖了全省98个设岗县(市、区),而且他们对公费师范生的需求呈逐年递增态势。
三、保障工作到位
为保证我省试行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省教育厅综合了现行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特岗计划等政策,借鉴了我省为乡镇、社区免费培养全科医生以及省外公费师范生培养的经验,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县来县去”政策,确保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专业化优质师资。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五到位”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到位,省财政负责培养费用保障;机制保障到位,省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推进;管理制度到位,成立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到位,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完善;组织保障到位,高校培养、中小学参与、教育行政部门监督。
四、措施与成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省教育厅会同人社厅、财政厅和编办研究决定,自2020年起,我省在总结四年试点培养“小教全科”公费师范生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和培养层次,将公费师范生培养由小学推向初中,由全科培养推向紧缺学科培养,完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体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一)深入调研,保证急需
在认真总结四年来全科师范生培养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有关人员深入调研各地对地方公费师范生的需求,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前提下,瞄准农村紧缺学科需求,2020年在河南省全面启动实施了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实施精准化培养,加大培养力度,去年共安排招生计划5000人。主要分三类实施:第一类是“农村学校”地方公费师范生,主要培养农村学校紧缺学科和薄弱学科师资,实行分学科培养,招生学科涵盖了基础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13个学科,安排本科招生计划2000人;第二类是“小教全科”地方公费师范生,主要培养农村小学及教学点师资,实行全科培养,安排本科、专科招生计划2900人;第三类是“特殊教育”地方公费师范生,主要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安排招生计划100人。
(二)优化资源,保证质量
为了保证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充分优化师资培养资源,将最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用于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2020年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重点放在了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五所高校。这一举措使我省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三)重点扶持,精准培养
2020年安排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5000人,在设岗县(市、区)申报需求计划的基础上,我省将培养计划有侧重地解决革命老区、贫困县的紧缺学科和乡村小学、教学点的需求,优先安排计划,实施教育精准培养、精准扶贫。
(四)成效显著,受到好评
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9月,我省已招收各类公费师范生14556名,其中,2016級专科层次的350名全科师范生和2016级的650名本科全科师范生,2017级的2000名专科层次的全科师范生已经毕业上岗。现有11556名地方公费师范生在校学习。他们的毕业上岗,不仅给我省农村基础教育注入了大量新生力量,也极大缓解了农村基础教育学科结构不平衡带来的诸多矛盾。
2019年毕业的350名专科全科教师经过一年工作,得到了各设岗县(市、区)的高度称赞,使得设岗县(市、区)的需求热情倍增,去年申报“农村学校”地方公费师范生需求计划的设岗县(市、区)达99个,申报需求计划6431名;申报“小学全科”地方公费师范生的设岗县(市、区)达102个,申报需求计划7607名;申报“特殊教育”地方公费师范生的设岗县(市、区)达66个,申报需求计划320名,合计为14358名。公费培养教师的机制和培养质量得到了普遍认可。
五、下一步规划
我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施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吸引了众多优秀高中毕业生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省教育厅搭建的服务平台,每年都有数万名家长、学生咨询相关政策,渴望为家乡的教育作贡献。学生入校后学习刻苦努力,关注家乡教育动态,职业认同感高。同时,设岗县(市、区)教育部门、农村学校主动与培养学校对接交流,提出了很多积极可行的培养、实践、实习的建设性意见,并迫切要求更多的本土教师能够回乡任教。
(一)完善机制,提升质量
我省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有利于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有利于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惠民政策,需要在实践中完善体制,创新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在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招录机制。时机成熟时,要对报考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学生进行提前面试,把好公费师范生的入口关,吸引适教、乐教、善教的学生报考公费师范生,从源头上保证公费师范生的生源质量。
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及时修订《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实施办法》,出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指导标准》《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标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完善师范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打通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评价的通道,为国家教师教育提供可参考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二)创新管理,特色发展
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搭建地方公费师范生管理平台,创新公费师范生的管理模式,探索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校、设岗县(市、区)三级联动的公费师范生管理模式,将公费师范生的身份管理转换成岗位管理,调动设岗县(市、区)培养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设岗县(市、区)管理的行政作用,将设岗县(市、区)的管理与学校的管理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实现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三)跟踪培养,实现卓越
探索地方公费师范生“4+6”十年一贯制职前培养与职后服务期继续教育模式,跟踪公费师范生的成长与专业发展,持续引领公费师范生职业成长。通过地方公费师范生管理平台——石榴籽云学院,将地方公费师范生的职前教育管理、职后履约服务管理、在职继续教育融为一体,并量身定制地方公费师范生六年服务期专业成长规划,一年一个台阶。
六年的成长规划包括:职业认知,根植教育情怀;学科成长,助力新手起飞;能力提升,助力“新”“熟”转变;专业成长,实现华丽转身;职业发展,实现名师成长;追求卓越,实现人生梦想。每年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设置专题课程,邀请省内外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原名师、高校专家、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为公费师范生在线上课。学习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身心健康指导、学科教学名师导航等,同时开展名师课堂教学欣赏、名师双师课堂研讨等多种教学教研活动。
由此打造我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4+6”十年一贯制的新模式,实现四年的大学职业教育、六年服务期的职后跟踪教育,将服务期的管理转变为跟踪继续教育,始终保持地方公费师范生在乡村教育的引领性和生力军作用。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与协同共进,实现小学师资的培养从学科取向走向教师专业取向,实现从“教书匠”的训练走向卓越教师的培养,实现从传统的师范教育走向现代的教师教育,使公费师范生真正在未来教育教學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最终成长为农村教育卓越教师,从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农村教师队伍。
(作者系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项目培养执行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