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琳
摘 要:问题提出聋儿由于生理缺陷所致,接受信息受到严重限制,以语言为核心的第二信号系统不能建立,难以获得正确的感知,更无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间接知识。研究目的依靠媒体组合的强大功能,充分调动聋生视觉、触觉和肤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创造良好环境,,扎扎实实发展聋儿语言。基本论点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投影、录像、摄像、电脑多种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可以多重剌激聋儿的多种感官,建立语言意识,获得语言概念,使之具有最基本的解答数学题的能力。指导意义采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刺激聋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循序渐进地改善聋生的听话、看话、说话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刺激;聋生;多种感官;语言能力
聋儿由于生理缺陷所致,接受信息受到严重限制,以语言为核心的第二信号系统不能建立,难以获得正确的感知,更无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间接知识。见识少,知识面窄,对数的概念、意义,既不易理解,更不易掌握。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环境,充分调动聋生通过视觉、触觉和肤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的特点,促进聋儿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呢?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心理为突破口,依靠多媒体组合的强大功能,扎扎实实发展聋儿语言。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聋生的听话能力
听力残疾是一种看不见的残疾,聋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多数聋童具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听不到或听不真切周围的声音。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听能的方法之一,便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聋生进行听觉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我多采用多媒体设备配合聋儿的多种感觉器官(一般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加以触觉和皮肤觉等)参与进行,通过声音刺激受训者的听觉器官。
1、创设情境,激发聋生“听”的兴趣
现代多媒体技术又是集投影、录像、摄像、电脑多种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多重剌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如:“5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利用形象多样、色彩鲜艳、聋儿喜爱的各种画面进行演示、讲解。通过听鼓声(1、2、3、4、5)、跺地板(1、2、3、4、5)感知5以内的数,使抽象的知识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聋儿的感性认识,逐步使他们形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1-5数量之间的变化。经过初期训练,一年级的聋生一般能习惯于每天借助助听器用耳朵来“听”数字的训练活动。
2、精心设疑,发展聋生“听”的能力
诚然对聋儿进行听力训练是一项颇为艰苦复杂的过程,其根本任务是在适宜助听放大设备的帮助下,培养聋儿聆听的习惯,提高他们感受、辨别声音信号,特别是识别语言信号的能力。例如:在教“1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复习,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一年级聋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一节“秋游”的复习课,选用动画和录音,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情境。在潺潺的流水声和喳喳的鸟鸣声中,在悦耳欢乐的乐曲声中,老师带领全班小朋友来到某公园门口……有猴子、老虎等动物担任景点检票员向小朋友提问题,在这是我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一停,花在谁的手里,谁就回答小动物的提问,问题回答正确方可进入该景点参观。小朋友们个个情绪高涨,一边放大助听器的音量,一边认真地听鼓声,争着回答问题,整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轻松、愉快,仿佛真的游了一次公园,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电教媒体色彩鲜艳的动态画面和视听效果也可以使聋童在训练时注意力较易集中,吸引他们认真看、认真听,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归纳、运用,在愉悦的条件下接受听觉训练,逐渐便能较为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使他们最终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残余听力去理解题意,解答数学问题。为了努力改善学生的听话能力,对我们聋校教师而言还必须加强师生双方的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共同享受突破时空限制的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各种资源,循序渐进地改善聋生的听话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看话能力
聋儿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通过听觉来学习有声语言,(有一些聋生听力损失严重,借助助听器也不能听到声音),而是要借助其他感官学习发音和说话。其中视觉器官起主导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看话能力。看话是一种技能,技能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我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发挥多媒体提供的色彩鲜艳聋儿喜爱的动态画面,包括滚动字幕或暂停或特写,突出口形变化,由慢到中速、由简易到繁难在。我会根据教材内容,着重在“看”字上下功夫,先从数100以内的数开始,为聋儿放录像——放发音时的口形、舌头以及送气等变化,仔细观察、揣摩、感知。在教“年、月、日”时,我借助电脑显示出词语的口形,并演示詞语的内容,把词语的口形、书面形式、内容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然后,要求聋儿模仿口形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一年、一个月、一日有多少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使聋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逐步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习惯(看话),并让聋生从被动地观察而逐渐变为主动地模仿。学生兴趣盎然,日积月累,学生的看话能力十分自然地、肯定能得到较大幅度地提高。
多媒体技术为聋生在感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视听效果极佳。由此,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教学技术,确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提高聋儿的看话能力也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指导他们不断改进看话技巧,创设愉悦的情景,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才能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获得长足的进步。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对聋生进行说话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再一次地对他们进行听觉能力的强化训练。我校为低年级学生配备了“1对1助听器”和“1对12助听器”,它们有广泛的频率响应,声音达到85——135dB,可同时对多人进行听觉和语言训练。由于听力障碍及相关的种种因素,聋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一些特征,如:因为语言贫乏和表达困难,爱说单词句;词序颠倒,常常说“上课我”、“作业我写”等;更不理解较为抽象的词汇的意义。语言单调刻板,不善于根据情景需要转换句型或较为完整地表达。 我们在对聋生进行言语训练的过程中,除了要帮助他们掌握语言技能外,掌握语言的发音要领,通过生动、形象、连贯的画面,帮助他们建立语言意识,获得语言概念,掌握一定的有声词汇和一些必要的句式,学会说出符合语法规则的简单语言,具有最基本的对话交往能力。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制定了以下训练内容:
1、发音练习:电教媒体的动态画面和视听效果可以使聋童在训练时注意力较易集中,吸引他们认真看、认真听。在呼吸练习、发音诱导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音高、音低、音色控制的发音训练。如结合画面,學习动物的叫声;汽车、火车的叫声;高低音的练习;汉语的四声练习等。
2、说话练习:
(1)日常对话: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多和学生“说”,以给他们大量的语言刺激,在有意识安排的情景中训练理解性语言。课后利用图片、实物、模型、以及人物的动作直观地教聋生说话,见什么、教什么、说什么,鼓励他们可以用手语配合口语,也鼓励他们多提问,从而从多方面发展聋童的对话能力。
(2)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的简洁、准确、知识系统的和谐统一,逻辑推理的严谨、科学等等,都是数学教学的特点。要让聋生牢固掌握新知,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去说,努力去获取知识。以多媒体教学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不仅使低年级的聋生明白基数和序数的意义,也能更准确地用数学语言(手语)来回答问题,从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了一种成功感。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聋儿不仅学会了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同时也叫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深深感到,发展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肯定有它独到功效。譬若:上面提到的对聋生进行发音练习,用多媒体的效果会好一点,因为发音过程的真切变化,还可以用放大、特写、定格等加以强调,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减少聋生认知过程中的困难。我们在对发展聋生语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必要抛弃一切传统教学手段,而是为了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多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总之,教师要针对聋儿不同于正常儿童语言和思维的特点,创设自然的语言环境,锻炼聋儿理解、听话、看话、说话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秀玲. 运用多媒体对聋儿进行感音、辨音训练[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13. DOI:10.3321/j.issn:1673-8225.2004.24.139.
[2]黄尚青. 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12.
[3]时建秋. 多媒体在聋校语言训练中的有效运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0):408-408.
275550118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