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雨琴
(泰州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混合式教学的推进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二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工作者打开了新的思路。混合式教学的推进也正体现了当今教育的进步,人们更关注教学的生动性和知识的延展性,也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音乐学专业课程在混合式教学的推进中也不甘落后,尤其是音乐学专业的理论课程,相对于音乐学实践课程而言,学生的兴趣性相对较弱,教师更希望打造不一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师更关注课堂的教学改革。
音乐学的专业课程包含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一门课程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授课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一般而言,音乐学专业的课程都是建立在音乐的听、赏基础上的。这里所讨论的音乐学的专业理论课程仍然以传统思维划分为基准,包含“基本乐理”“基础和声”“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概论”等一些理论性相对较强、且一般以固定地点集中性授课方式进行教学的的课程。
专业的音乐理论课程是以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为主,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结构体系,为音乐实践性课程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因此它们一般具备很强的针对性,且与实践课程联系紧密。
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受专业总课时限制影响,基本都压缩在最必需范围内。高校开设的音乐学课程中,公共必修课程多数是规定课程,培养大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是不可压缩的课时,而专业实践性课程,如声乐、钢琴及其他器乐、舞蹈等课程是长期训练的课程,必须达到一定的训练量,也是重视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重要课程,一直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是教师和学生都重点关注的课程。在教学改革中,专业理论课程经过不断的、反复的调研与专家论证,可合并的合并,可删减的删减,开设的都是音乐学专业学习中极具针对性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如“乐理”“和声”“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艺术概论”等。
“乐理”“和声学”是学习专业实践性课程首要的基础性课程;“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是专业实践课程学习中了解作品与文化背景的不可缺失的核心课程;“艺术概论”“音乐学概论”是加强学生艺术修养,提升演奏水平必备的重要课程。
目前音乐学专业的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理论知识的传授、音乐作品片段的聆听与分析、学生的讨论与练习来教授知识,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
1.理论课程始终贯穿于实践课程的学习中
由于开设的理论课程针对性很强,是实践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甚至多数课程始终贯穿实践课程的学习中,与其他实践课程联系非常紧密,如“钢琴”“声乐”等课程,在乐谱的解读及演唱、演奏过程中从始至终都贯彻着基本乐理课程音高、音值、各种记号等相关知识;“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也同样渗透着“中国音乐史”“欧洲音乐史”等理论课程对于音乐发展的知识探究,等等。
2.理论课程自身包含实践性活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理论是建立在听觉艺术上的理论,音乐学专业的理论课程不可能是无声的课程,它需要建立在多媒体设备之上,与其他学科理论不同,音乐学专业的理论课程自身都包含着实践性活动。
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打破了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老师和学生都能挣脱课堂时空的束缚,在课堂外无限延展。
在互联网时代的各类课程教学中,由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组合而成的混合式教学一直在探索中。多数课程,线上学时和线下学时相等,一般一隔一周完成,如第一周线上教学,第二周则线下教学;一些课程线上学时占三分之一,线下学时占到三分之二。线上与线下教学安排也是穿插完成。
根据课程播录等形式的不同,线上教学方式大致有三种类型,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也是三种类型并存。
这是比较简洁直接的一种方式。基本与线下教室教学无异。教师借助摄像设备,选择合适的有音乐设备(钢琴等)的地点进行直播。其优点是便捷,学生随处都可以上课,上课人数不受场地限制,且可以借助平台和学生互动,适时监督学生学习情况。缺点是无法完全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调整。
这是一种可以去芜存菁的教学方式。优点就是可以提前反复录制,直至没有瑕疵,而且只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开放播出就行。缺点是整节课完全以教师讲授为主,无法与学生直接互动,只能靠后期考察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是一种可以选择优质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直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质的课程,无需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课程。但是音乐学专业的教师发现,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音乐类的线上优质课程比较少。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和录播式教学一样的缺陷,无法与学生直接互动,需要靠后期考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同时,无论哪一门优质课程,都不一定完全符合所有班级的教学,因为学生存在差异性。
综上,无论选择以上哪种教学方式,都会存在无法避免的缺点。因此,线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对线上教学的补充,也是对线上教学成果的查验,同时也是知识习得后,推动学生思考、讨论、集体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混合式教学中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都存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不同的线上教学类型存在不同的优势与缺陷,教师选择的主要依据要根据教学的需求及学生的不同特征。
1.直播式教学的选用
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很强,对课程知识的把握非常准确,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更多地使用直播式的线上教学。学生因为对教师的熟悉以及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喜欢会有较高的听课率,这样的直播式的教学也更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调整教学内容。
2.录播式教学的选用
在直播式教学选用的间隙,可以选用录播式教学的方式。个人认为,直播式教学和录播式教学其实属于同一体系,因为都是授课教师本人直接进行线上授课。直播式教学对于学生线上课堂的注意力及知识接受度的感知都比较少,如果全部使用直播式就不能直观地看到学生的上课情况。在线上教学中插入几次录播,教师可以全屏关注所有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中途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听课率。
3.线上教学资源的选用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各种平台建立了大量的课程,如果已有建设完善的优秀课程,选择线上优秀资源也是非常好的方式。前提是该资源的教学内容与所使用的班级学生现有水平相符合。使用线上资源的最大缺陷就是学生对授课教师不熟悉,易产生隔阂,整个课程的进行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注意力更容易分散。
综上,建议三种方式融合使用。如果我们的线上教学资源能够采用变通的模式,无需整体使用,而是单章节甚至单课节引用,线上资源较少的音乐学理论课程就可以综合全国所有线上教学资源的精华。我们还可以在线上资源的选用中穿插录播或直播式的任课教师本人的教学,降低学生因为线上陌生教师产生的隔阂,从而对课程知识产生断裂感。
线下课堂教学目的导向的不同决定了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中,有的线下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检验线上教学效果及线上教学未完成知识的补充;有的线下课堂的教学目的是线上课堂的延展及学生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平台。
1.以线下课堂教学为补充和检查的目的导向
(1)音乐理论课程存在容纳性问题。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容纳了大量的知识点,譬如“中国音乐史”课程,时段从距今九千年的音乐,历经各朝各代至建国后。包括各种不同音乐形式的发展演变、众多的音乐家,浩瀚如海的优秀音乐作品。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课程知识的讲授,既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又要展现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大局限性。
(2)线上教学沦为线下教学知识的补充。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教学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延展,但是在初期,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些误区,很多人以线上课程学习为主体,线下课堂学习为补充,认为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比单纯传统课堂教学更多的课程知识,把传统教学难以完成的庞大的知识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传递给学生,把线下课堂教学单纯地作为线上教学知识的补充。
(3)线下教学沦为线上教学知识的检查课。线上教学不是面对面教学,教师无法通过学生的表现、课堂的气氛等感知到教学的效果。因此,线下课堂教学多数时候成为线上教学知识的检验课,同一个知识点,线上线下都花费了不同程度的课时,从时间上讲,这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反而占用了更多的时间。
2.以线下教学为学生知识和能力延展的目的导向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线下课堂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展现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合作互助的能力。线下课堂首先应该展现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这个效果不是通过线下课堂中教师的反复提问、考查考核来了解,而是通过学生对于线上习得的知识的拓展来评价。
线下课堂的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合作、个性展示等多种途径实现。对于线上课堂的知识的学习,教师要体现引导作用,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中,有关歌舞音乐的学习部分,在学生大体掌握了各民族民间歌舞音乐后,以小组或团队的方式让学生展现(非课堂及教材中提及的)自己家乡的民间歌舞,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选择或制作视频给大家介绍自己民族的重要节日、重要歌舞活动以及这些歌舞的代表意义。这个过程是对线上知识的强化巩固的过程,也是知识与能力的拓展过程。既让学生形象直观近距离地了解更多的中国多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间接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个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概况能力、表演能力、制作能力以及合作表现能力等。
经过近几年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摸索,我们发现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的融合度不够。如前面提及的,很多人以线上课程学习为主体,线下课堂学习为补充。把线下课堂教学打造成线上学习的检验课;也有的课程线上是课程学习,线下是知识与能力的延展,与线上完全不同的内容,线上与线下缺少联动。
线下教学既不能全部作为线上教学的补充,二者也并不是割裂开来的两部分。线下知识与能力的延展要建立在线上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线上和线下的除了教师和学生,还需要教学辅助平台的支撑,比如云班课、知到、慕课等。教学辅助平台可以查看学生线上学习的数据,可以随时发布任务与补充资料,可以上传和查看作业,可以完成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还可以为富于表演性的音乐学专业学生打造小组学习、讨论、表演、展示的网络交流社区。教学辅助平台在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的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有助于掌握知识到能力培养的质的飞跃。合理利用教学辅助平台是提升线上和线下教学融合度的重要途径。
所以,不但要明晰线上线下的学习要求,还要做好融合工作。线上的学习知识是基础,线上的平台也包含作业、评价和知识及能力的延展,还是讨论和表演的“线上社区”,线下则是面对面交流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社区”。
线上教学如何评价,如何才能既不过多占用线下课堂时间,让线下教学沦为检查课,又能了解线上教学效果,看似矛盾,实际是混合式教学中必须要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依托教学辅助平台,线上教学评价方式目前有多种,作业、讨论区的讨论、课前测试、课中测试、课后测试、单元测试、期末测试、学生互评等。既重视过程性考核,且考核具备多元性。
对于线上教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多数教师喜欢选用书面测验的方式,他们认为书面独立测验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这样的评价更准确。
事实上,对于任何所学知识最好的检测,是看到学生将所习得的知识合理准确地运用。无论是线上多元考核的测试分数还是线下的试卷,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真实的知识习得状况,尤其是音乐学专业理论知识。音乐岂能无声地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学平台进行讨论、辩论,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的创新性作业,学生在自己主体的线下课堂畅所欲言的讨论、弹奏、演唱……将线上线下教学评价融合进行,基础测试、集体讨论的表现、作业的表演与展现、学生将基础理论融入技能的表现,这些多元化的融合评价,才是真正的教学评价!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信息化社会、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也有很多探索的经验,如今,混合式教学更应该关注其有效性的探究,因为这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教学的一种形式,而是二者的深度融合,有教学的融合,也有评价的融合。对于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而言,线上线下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课本的知识内容,而是要有基础理论与其他技能的融合,以及课外相关知识的延展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也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合作精神、表演勇气、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