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俊
绳梯,亦称灵敏梯,或者叫软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传入我国。它是一种具有简单、便捷、操作方便为特点的新型体能训练方法。绳梯的训练多用于运动员的移动能力,包括速度素质及灵敏素质的训练中。因为绳梯的训练方法具有多样性,组合动作的无限性。所以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训练队将绳梯训练用于长期的运动训练中,并且训练效果显著。
移动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对于所有动作发生后的反应能力,以及短时间完成某种动作的能力。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于移动能力的甄别,主要是在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上。移动能力再更多的时候是对于一名运动员是否优秀的一个直观体现,同样在垒球运动中,对于移动能力的更是要求极高。垒球比赛的得分本质就是个人移动能力与时间的比拼,这就要求垒球运动员,在特定的时间内对于移动的反应更快,对于移动的速度更快。
本文以仪征市女子垒球队乙组队员共计1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8人,对照组8人。参与实验的的运动员在体检报告中均为合格,均为优秀运动员。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棒垒球协会官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关于绳梯训练、垒球运动员速度素质、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为本论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2)实验法
根据本篇论文的研究需要,本研究采用(前测、后测)×2(实验组、对照组)混合实验设计。对仪征市女子垒球队乙组实验组8名运动员,进行为期2个月的绳梯训练实验干预。通过前测与后测两组之间的数据比对,得出本研究所需的实验数据。
由表1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身体机能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别实验前身体机能对比表(M±SD)
(3)专家访谈法
依据本研究所需的目的及内容,拜访江苏省从事垒球运动训练的一线教师、教练员、专家及教授。交流总结绳梯训练对促进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的影响,为本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在实验开展的前期,笔者拜访了省队教练、省内其它市队里的教练及大学专业教授。他们普遍认为在垒球运动项目中,移动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运动队竞技水平的提高。首先,通过引进绳梯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运动时的精神状态,告别单一枯燥的重复式训练,提升运动员对于运动训练的乐趣。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1]其次,因为绳梯训练的引入,能够更加丰富运动员对于身体速度及灵敏素质方面的训练方式。因为绳梯训练对于运动员的脚下移动及频率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进行绳梯训练还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脚下灵活性、身体协调性及反应能力。[2]
(4)数据统计法
运用SPSS21.0、EXCEL2007软件对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研究其相关性。
通过表2数据显示,仪征市女子垒球队速度素质水平主要指50米跑的成绩,平均值在7.7秒,平均分在94.3分,处于优秀水平之中。
2.2.12 病理报告 不同部位的活检组织和电切组织应分别装袋并标记。病检申请单中应详细描述患者病史、前期治疗、临床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病理报告中应写明肿瘤部位、分级、浸润深度,是否存在原位癌,标本中是否有逼尿肌组织,以及有无淋巴血管侵犯和组织变异。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咨询有经验病理科专家[12]。
表2 女子垒球队员速度素质成绩总体表
通过表3数据显示,仪征市女子垒球队灵敏素质水平主要指3×3米折返跑的成绩,平均值在5.54秒,平均分在87.45分,处于良好水平之中。
表3 女子垒球队员灵敏素质成绩总体表
(1)绳梯训练对促进垒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影响分析
由表4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速度素质在实验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个月的分组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学生在速度素质方面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实验后相比,实验组学生在速度素质方面有明显提高(P<0.05)。
表4 两组别实验前后速度素质对比表
(2)绳梯训练对促进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分析
由表5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素质在实验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个月的分组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学生在灵敏素质方面有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实验后相比,实验组学生在灵敏素质方面效果显著(P<0.01)。
表5 量组别实验前后灵敏素质对比表
由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在为期2个月的绳梯训练干预实验之后,实验组在速度素质及灵敏素质的提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精神状态对于训练来说处于长期在于单一模式的运动训练中。而绳梯训练的趣味性,正好可以缓冲运动员长期单一训练所造成的精神枯燥。让运动员在一个稍微有趣及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移动能力的训练,更加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水平。[3]
(2)绳梯训练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无限性。对于传统的运动训练方式来说,绳梯训练它的组合训练模式更加丰富,更加富有创造性。教练员及运动员,可以利用多种组合形式进行训练,它的训练组合形式可谓是层出不穷,无穷无尽。运动员在不断地尝试新的绳梯训练组合形式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对这种训练产生好感,从而更加主动的进行练习。[4]
(3)绳梯训练的方便性。绳梯训练对于场地几乎没有要求,只要有一块平坦的土地,就可以进行。故而,教练员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的给运动员进行绳梯训练。训练的频率多了,训练的效果自然而然的会有显著提升。[5]
经过2个月的垒球专业训练后,垒球运动员在移动能力方面,主要指速度素质及灵敏素质方面均有所提升。说明专业训练能够提升运动员的移动能力水平。
经过2个月的绳梯训练干预实验,垒球运动员在移动能力方面,主要指速度素质及灵敏素质方面均有明显提升。
实践证明,绳梯训练对于运动员的移动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绳梯训练有利于改善运动员的训练精神状态,同时还有利于教练员更好的组织运动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移动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垒球运动训练中积极运用。
(2)不管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要积极主动去创造新的绳梯训练组合形式。因为绳梯训练的组合形式不固定,理论上有无限种组合方式。故而更加有利于教练员组织形式多样的训练内容,从而提高运动水平。
(3)绳梯训练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因为绳梯训练的便捷性,哪怕是没有专业的绳梯,也可以利用普通的瓷砖进行代替。因此教练员可以要求运动员随时随地的进行身体移动能力的训练。
(4)绳梯训练不仅适用于运动队,也可以适用于大众群体,有利于全民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因此,笔者建议绳梯训练可以积极主动地推向大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