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樨
基于排球运动的健身价值,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排球专项课。在高校排球教学中,训练课是提高学生排球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排球训练课不仅包括排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还包括排球专项体能训练。排球训练内容多、时间长、运动强度大,而高校学生不同于职业排球运动员,另外高校排球训练条件也不同于职业排球训练条件。为此,在高校排球训练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运动损伤。学生运动损伤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学生健康,影响他们的文化课学,而且会降低他们参与排球训练的热情。另外,学生运动损伤的出现,也会延缓既定的排球训练计划,给教师后续的排球训练带来压力。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对排球训练中学生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制订出预防措施。
选取本校2019级排球专项课150名学生(男生55名,女生95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前,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体质健康评分表对150名学生进行体质测试,结果显示:55名男生体质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95名女生体质健康水平也无明显差异。对男生和女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对比,发现男生平均体质健康水平较高于女生。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随课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1)运用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查阅“高校排球训练 学生运动损伤”的文献资料,整理、归纳,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运用随课调查法跟随排球专项课150名学生训练3个月时间,了解学生训练期间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记录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时间、类型和原因。(3)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本校2019级排球专项课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1为《排球训练中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类型和程度》,问卷2为《排球训练中运动损出现原因》。发放问卷300份(问卷1和问卷2各150份),回收300份。(4)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对高校排球训练中学生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类型、发生率和程度,以及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对高校排球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预防措施进行探究,为高校排球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在《排球训练中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类型和程度》问卷调查中发现,本校排球专项课150名学生3个月的训练中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损伤种类共计7种,见表1所示。
表1 排球训练中出现的运动损伤的类型、发生率和程度
结合随课调查发现,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出现的掌指部位损伤主要是掌指关节脱位和指间关节脱位。其中,掌指关节脱位是学生在排球训练中,手指在过度伸展位受到纵向而来的暴力,导致掌指关节的掌侧关节囊破裂、掌侧纤维板从膜部撕裂。学生掌指关节脱位的部位主要是拇指和食指。指间关节脱位是学生在排球训练中,指间关节过度伸展、扭转或受到高强度侧方挤压而造成远节指骨向背侧移位。
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出现的腰部损伤主要是腰部肌肉拉伤和腰部肌肉劳损。腰部肌肉拉伤是学生在排球训练中躯干过度后仰再屈发力而造成的腰部肌肉损伤。腰部肌肉劳损是学生在排球训练中由于运动强度过大,如过度进行发球训练、扣球训练,而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放松而导致的腰部肌肉损伤。
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出现的肩部损伤主要是肩袖损伤。学生出现这种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传球技术训练、垫球技术训练、扣球技术等训练过度,肩关节长时间处于极度外展、内旋、外旋的反复运动当中,肩关节负担量过大,导致肩袖肌腱出现创伤性炎症。
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出现的踝部损伤主要是踝关节损伤。薛恒僧在排球移动技术训练中,若准备姿势不充分而突然起动或突然变化移动方向,则容易出现踝关节损伤。另外,在拦网技术训练、扣球技术训练中,当学生的脚踩到其他同学的脚或落地的排球时,也容易出现踝关节损伤。
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出现的肘部损伤主要是“网球肘”,主要是因为学生在传球技术训练、发球技术训练、扣球技术训练中,肘关节负担量过大而造成的损伤。
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出现的膝部损伤主要是髌韧带损伤、髌骨软骨病和半月板损伤。之所以出现这些损伤,主要是因为学生进行了过度的移动技术训练、扣球技术训练、跳发球技术训练、拦网技术训练,使膝关节负担量过大。
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出现的腕部损伤主要是腕部腱鞘炎和三角软骨板损伤。这些损伤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发球技术训练、传球技术训练、垫球技术训练和扣球技术训练过度,腕部肌群负担量过大。
再结合随课调查,对学生运动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发现学生掌指部位损伤发生率最高。再对学生出现的运动损伤程度进行分析,发现大多学生出现的是轻度损伤,个别学生出现的是中度损伤。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本校排球训练以发球技术训练、垫球技术训练、传球技术训练为主,而这些训练对学生掌指部位的负担较大,所以学生掌指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最高。因为本校排球训练中的扣球技术训练较少,所以学生的腕部损伤发生率最低。
考虑到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性格差异,对男生和女生在排球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发现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大于女生,调查结果见表2所示。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男生在训练中会经常做一些幅度很大的动作;另外,男生的好胜心、表现欲比女生更强,所以他们训练的时间比女生更长,练习组数和次数也比女生更多,因此身体承受的负荷更大。
表2 排球训练中男女生的损伤情况对比
对排球专项课150名学生在本校排球技术训练课、战术训练课、专项体能训练课三种不同场合下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排球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场合
根据表3可以看出,学生在排球技术训练课上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而学生在排球专项体能训练课上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最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本校排球训练课以技术训练为主要内容,学生在训练期间的运动强度较大。其次为战术训练课,运动强度与技术训练课的运动强度低。而排球专项体能训练课稀少,不仅课时短,而且运动强度小,因此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较低。
在《排球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问卷调查中,发现高校排球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出现原因主要有8个,见表4所示。
表4 排球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
通过表4可以看出,在本校排球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规范,占全部受损伤人数的86.7%。本校排球训练以技术训练为主,包括移动技术、发球技术、传球技术、垫球技术、拦网技术和扣球技术。虽然训练内容不同,但它们都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动作进行训练,倘若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如垫球技术训练时,若学生的手型不正确,很容易因来球撞击出现腕部损伤。再如拦网技术训练时,若学生的落地姿势动作不正确,很容易出现膝关节损伤和踝关节损伤。
准备活动不充分也是导致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排球训练课刚开始阶段,很多学生还未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就投入训练,导致身体机能状态没有快速适应训练要求,训练中动作迟缓、僵硬,柔韧性、灵敏性大大降低,提高运动损伤出现率。
局部负担量过大通常是学生进行某单项训练的运动强度过大。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垫球技术水平,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给学生安排了过多的原地对垫练习或移动对垫练习,使生腕部拇指掌指关节和腕关节负担量过大,导致学生出现拇指掌指关节损伤和腕关节损伤。在组合技术训练中,也存在局部负担量过大的问题。例如,教师为学生安排了“发球—垫球—传球”组合练习。从表面上,这个组合练习是对学生发球、垫球、传球不同技术动作的训练,似乎是全面的。但是,实质上所有的训练内容都对学生上肢的负担很重,这就造成了学生上肢局部负担量过大。
身体状况不佳导致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有二:一是学生在训练前已经身体不适,或感冒发烧,或带伤病,或伤病初愈。这种情况下训练,学生的肌肉力量减弱、动作协调性下降、身体灵敏度降低、注意力减弱,增加运动损伤出现率。二是学生在训练期间出现身体疲劳,不及时休息,依然坚持训练,从而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动作协调性下降、身体灵敏度降低、注意力减弱,增加运动损伤出现率。
自我保护意识弱是学生在排球训练中出现轻微的运动损伤后不予以重视,继续训练,导致运动损伤程度加重。还有些学生在训练中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如在接扣球练习中,学生的对来球的速度、力量不够重视,基本防范意识弱,导致拇指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受到来球猛烈的撞击而出现运动损伤。还有些学生在训练中对同学身体碰撞、脚下球的防范意识弱。
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排球训练中无法准确掌握教师示范的技术动作要领,无法及时对即将面临的安全威胁做出行动,无法及时控制自己训练的运动强度,从而导致在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
场地设施是排球训练的物质基础。本校排球训练场地主要是校内的排球运动场和操场上的空地。个别情况下,训练场地上会存在小砖块、砂石、落叶等杂物,给学生训练中的运动安全带来威胁。
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分自信、自卑、过分激动、过分紧张等。和心理状态稳定的学生相比,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排球训练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例如,过分自信的学生在排球训练中经常会盲目增加运动强度,造成局部负担量过大。
基于对本校排球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类型、发生率、程度以及出现原因的分析,对教师排球训练指导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加强排球训练理论知识教学。在排球训练期间,教师要加强排球寻欧联理论知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排球技术和战术,还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排球技术和战术的动作结构、动作顺序、动作要领。
其二,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训练前的热身练习。热身练习以慢跑运动、跳跃运动、拉伸运动为主,提高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学生肩、轴、腕、髋、膝、踝各部位关节的柔韧性和韧带的伸展性。
其三,培养与提高学生对自我身体状况的监测能力。教师传授学生一些简单易操作的身体状况监测方法,如佩戴智能手环自测心率和血压;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在训练中发生任何身体不适以及场地设施安全隐患,及时向教师反馈。
其四,加强学生注意力训练。排球训练期间,教师要将注意力训练融入其中。注意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包括:利用视觉、听觉、呼吸、游戏集中注意力,以及利用干扰条件提高注意力。
其五,加强学生专项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专项体能训练能改善学生排球专项体能,包括排球专项力量、专项柔韧、专项速度、专项耐力等。学生专项体能的发展,能有效预防排球技战术训练期间的运动损伤。心理训练能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的积极乐观、精神饱满,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