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2]。高职人才培养要顺应供给侧改革需求,着重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与优秀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保证所培养人才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自主创新创业。
因此,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双创型专业人才,让学生从就业职位的求职者变成创造者,是当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装饰专业),在借鉴CDIO 工程教育理念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强调理念的实现与运作,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与层次,着重培养学生获得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CDIO 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提倡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标准[3]。为弥补近年来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所暴露的各类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不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装饰专业核心教学团队创立专业性公司,构建以专业性公司为引领的产教共同体,搭建了更为紧密的产教融合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开展“装修工程创新班”(以下简称创新班)教学试点,以产促教、产教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已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提升阶段,各类专业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及实训条件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也有了一些经验积累,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亟待改革完善。
当前,在修订实施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得到了一定重视,但与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4]。通过对行业调研结果,反映出当前的人才评价标准、培养方案已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因而专业建设应重新审视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完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立适应专业内涵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当前,课程体系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方面难以达成培养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通识课、专业课相互脱节,由于授课教师在专业技能、企业运作、行业经营等方面不够精通,在专业课程标准制定时未能体现双创型人才培养新理念;二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门类多,相互间衔接不够,专业知识存在重叠,大部分课程教学仍停留在课堂理论层面,教学效率低下,师生疲于应付;三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课程考核关键能力目标导向不够明确,对团队协作、岗位胜任能力等环节考核欠缺。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探索双创型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短板:一是校企利益不完全互补,校外基地建设制约因素多,虽能主动跨出校门谋求校企融合发展,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但也存在学徒消极怠工、缺少吃苦精神,校内导师难以把控过程,企业导师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二是项目化教学因循守旧,与生产实际相脱节,专业教学环节虽能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项目化教学,扩大了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欠缺。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装饰专业教学团队为提高双创型装修人才培养质量,于2015年试点“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由于校内教师参与度不够,为强化过程管理,于2016年进一步试点“校企双导师制”,经多年实践探索,装饰专业教学团队意识到:企业参与度不够、学徒管理松散以及专任教师技能提升有限仍然是主要矛盾。为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装饰专业教学团队于2018年年初创办装饰专业性公司(以下简称专业性公司),逐步构建了以自营企业(专业性公司)为引领、校外紧密型合作企业为主体以及成长型合作企业为补充的多层级的新型产教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项目经理领衔下多技术工种协同运行的项目教学机制”。装饰专业通过这一平台,把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拓展学徒制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装饰专业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创办专业性公司,逐步完善组织架构,按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开展社会服务。专业性公司的创立为专任教师提供创业平台,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也给专业性公司带来资源,形成良性发展。为更好服务于学生就业创业,专业性公司各实践岗位为学生量身定置,兼顾各年级学生。专业性公司运行以项目为依托,由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选任优秀学徒从事项目助理、设计、施工等岗位工作,同时聘请各年级学徒负责办公室工作,从事企划、人事以及财务等日常工作。“专业性公司”的组织架构见图1所示。
专业性公司的运营紧密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每个项目都建立完善的工程档案资料,包括:原始结构图、方案图、施工图、竣工图等全套图纸;工程预算、决算、材料采购、人工机械等造价资料;施工组织、放样记录,工程检验、施工日志等技术资料;合同、联系单、竣工资料等档案文件。项目竣工后,档案资料移交给装饰专业课程组,由课程组负责项目教学改造,服务于后续项目化教学(项目运作流程见图2所示)。
专业性公司由师生共同出资成立,装饰专业教学团队为主要发起人,师生均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运维。装饰专业依托专业性公司,教学在真实情境下开展,校企深度融合。装饰专业在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实践进程中,逐步构建了以“专业性公司”为引领的新型产教共同体,依托这一创新型平台,校企双主体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专任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学生专业学习也更加积极主动,装饰专业低年级学徒的专业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升。在同步实施的“校企双导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学徒依托校内专业性公司积累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校外合作企业的充分肯定,学徒在后续校外企业学习实践的同时,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预期的经济效益,校外合作企业也从早期的被动式合作演变为主动以主体角色参与产教协同办学。
装饰专业围绕行业实际,强化“分层分类”人才培养,开展“创新班”教学试点,实施项目化教学。“创新班”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2017 级开始试点,经学生申请、专业选拔产生第一批试点学徒共21 人,第二批2018 级扩至27 人,第三批2019 级达到30 人。创新班教学依托新型产教共同体,仿照真实工程项目,聘任专业骨干教师或校外企业优秀导师担任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实施项目教学,每个项目部配置5—7 名学徒对接专业岗位,配置1 名高年级学徒担任经理助理,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项目部成员相对固定,每学期重新整合一次,项目经理实施轮换制。创新班的项目教学团队成员编组见图3所示。
创新班项目化教学实行“设岗—轮岗—顶岗到定岗”的运行机制,学徒分别编入设计或工程组,对应测绘、设计、施工等岗位,每完成一个项目轮岗一次。遵循“空间测绘—方案初创—设计综合—施工管理”流程,实施项目模块化教学,每个项目对应4个模块,每个模块分解为多个技术岗位。创新班学员在岗位轮换过程中能较为全面把握项目各个环节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行业复合型人才需求,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较好基础(创新班项目化教学流程见图4所示)。
基于产教共同体这一平台,“创新班”项目化教学实施由校企双主体各负其责全面开展,实践表明:相较传统教学模式,分层级构建的产教平台能更好对接“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效性得到了大幅提高;“创新班”学徒的专业素养提升明显,也能更快适应实践岗位。
装饰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测绘、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主要专业技能,课程组对接主要技能形成四个项目教学模块:空间测绘、方案初创、设计综合以及施工管理,从建筑空间的测绘、方案优化、设计整合、施工实践到交付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开展项目化教学。对应四个模块细分其关键能力,整合相关专业课程,改造形成课程模块,进一步融入项目化教学过程,教学实施注重课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关键核心能力的凸显(项目教学模块实施计划见表1所示)。
项目模块化教学注重项目教学过程,强调团队合作,评价赋分采取教学过程量化考核。项目经理针对项目各个模块完成质量综合赋分,项目助理针对岗位技术能力掌握情况进行赋分,项目岗位负责人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对团队成员进行功效赋分,项目成员间相互评分,课程组综合各个项目的量化考核,累计一学期各项目分值作为本学期项目模块化教学分值,获得相应学分(项目化教学量化考核见表2所示)。
对装饰专业关键能力培养的提炼,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关键能力培养,建立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促进了专业项目教学机制的完善。
根据上述实践经验,构建新型产教共同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应当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人才培养定位。高职工程技术类专业可以依托核心教学团队,创办专业实体,构建以专业性公司为引领的新型产教共同体,基于这一关系更为紧密的产教融合平台,将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搭平台、建课程、强实施、重评价,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是一个由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等多个主体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5]。对高职院校培养“双创”人才而言,有效解决创新创业资源供给、创新创业平台搭建是关键[6]。当前实施的“现代学徒制”等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往往出现校企主体责任不清、企业导师责任心不强、学徒积极主动性不够以及缺乏长效激励机制等问题,构建专业性实体公司引领的新型产教共同体,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
新型产教融合平台企业主体由校内专业性公司、校外紧密型合作企业以及成长型合作企业构成。专业性公司作为企业主体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其运营团队由专兼任教师、各年级学徒组成,围绕工程实际,全面实施项目经理领衔下多技术工种协同运行的项目化教学机制,全过程融入专业教学实践,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升,为后续“校企双导师”教学实践打下基础。紧密型合作企业为专业多年来积累的校外优秀实践平台,企业规模大、校企融合度高,企业员工热衷于高教事业,可以大规模提供学生校外实践岗位,是校企融合办学的主体平台。成长型合作企业为后期陆续加盟的企业平台,成长性、创新性好,有利于专业创新发展以及市场贴合度的提升,可以更大范围提供学生校外实践岗位,是新型产教融合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公司引领的多层级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其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般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的松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学徒依托专业性公司提升了专业素养,后续的校外企业实践就容易良性展开,校企合作真正演变为各方以主体角色能动参与。装饰专业依托“专业性公司为引领、紧密型合作企业为主体以及成长型合作企业为重要补充”的这一创新型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双主体协同办学、合作共赢,为专业发展带来良性循环。
课程组结合工程实际,通过细化双创型人才能力要求,构建双创型人才职业能力目标体系,通过分析关键能力,改造主干课程,整合形成多个专业模块,每个关键能力对应一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由数门专业技术课程整合而成,打破课程间的壁垒,提倡课程间的协同教学。
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通过开设“创业基础”“专业导论”“创业实践”“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通识类课程,对专业学习、创新发展、就业创业等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教育;通过校内教研活动、校外企业专访等形式进行集体备课,结合专题讲座以及企业观摩等多种授课方式提高授课水平,明确专业学习目标;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案例共享、实务指导、项目诊脉和融资指导等方式,传授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战略规划、企业风投、财务管理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成功或企业运营的方法和技巧;开展创业调研、企业走访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内部,了解相关专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创业成功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加强创业意识,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项目化教学新机制的实施,依托以专业性公司为引领的新型产教共同体这一平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项目化教学协同育人新模式,紧贴工程实际,由项目经理领衔,带领学徒仿照项目真实情境开展教学,产教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以产促教、以产促学,凸显办学实效性。
项目教学组仿照行业实际,聘任本专业骨干教师或校外企业优秀导师担任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部,实施项目教学,每个项目组配置1 名高年级学徒担任经理助理,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项目部学徒按工程实际设岗定编,实施轮岗制,项目教学由项目负责人主导,强调团队的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在多技术工种的协同运行下完成项目任务。项目教学试行“设岗、轮岗、顶岗到定岗”的运行机制。项目经理根据项目成果、岗位能力、协作精神等对学徒进行综合赋分。
人才培养新机制的实施离不开客观的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行“项目成果认定制”,注重学徒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强调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即时评价,客观展现教学效果,促进学徒专业综合能力提升。
专业课程组负责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其考核主体、指标遵循多元化原则,针对项目整体、各个模块、岗位技术能力以及团队成员表现等进行过程性赋分,结合团队学徒间相互评分、团队成果分,最后综合得出学徒个人工效分值。考核打破学期、年级界限,由课程组结合各项目分值,对应相关课程,予以赋分并取得学分。各个实践环节的考评,通过借助手机APP 等教学考核管理平台,健全考核机制,将校内外教学过程、日常考勤、学习表现、项目(模块)成果和课外答疑等纳入平台管理,可视化记录过程,将工作纪律、学习态度、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职业安全等职业素养统一纳入项目教学业绩考核。
基于专业主导、师生共创的专业实体,实施项目经理领衔下多技术工种协同运行的项目教学新机制,是摆脱当下学徒制教学困境,全面提升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依托“专业性公司为引领、紧密型合作企业为主体以及成长型合作企业为补充”的这一多层级的新型产教共同体,可以更好服务于双创型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发展,也是基于当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跃升。高职产教融合教学孵化平台应该是多主体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在相关政策未能完善的情况下,面对供给侧改革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从有利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视域,试点产教融合教学新模式,搭建基于产教共同体的双向产教新平台,更好服务师生,让企业产出反哺教学,教学实践促进企业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产教融合、互信共赢。文章期望能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教学机制和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