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2021-03-08 23:38丁文玉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亲子共读多元评价

丁文玉

【摘要】全面实施统编版教材后,就如何有效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阅读习惯,笔者通过积极倡導亲子共读,从精心策划共读方案、随时关注共读进程、多元评价共读成果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帮助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塑造“读书人”“朗读者” “对话者”这三种角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关键词】亲子共读 对话者 多元评价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旨在引导小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事实上,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很多家长很苦恼,给孩子买了那么多好书,可孩子就是不爱读书。笔者在一次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亲子共读”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本班仅有20.6%的学生有亲子共读的经历,10.1%的家长读过家教类书籍。大部分家长习惯于碎片化电子阅读,手机、电脑不离手,他们认为孩子已长大,没必要像幼年期那样由家长陪着阅读。有的父母还谈到自己缺乏参与亲子阅读的技巧和持久性等问题。

由此,笔者决定通过推广亲子共读,让小学生在与父母共同阅读、快乐分享中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每年的寒暑假放假前、新学期开学之初,笔者都会召开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亲子共读策划会”。在会上,教师与家长、孩子一起探讨共读计划,为家长和学生推荐阅读书单,指导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孩子和父母各自阅读的书单及亲子共读书单。最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设计家庭阅读创意活动方案。

各个家庭的亲子共读情况参差不齐,作为教师,只有随时关注并指导每个家庭的亲子共读活动,才能提高共读的效率。笔者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引领,帮助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塑造“读书人”“朗读者”“对话者”这三种角色,并及时地进行积极、多元的评价。

一、共建家庭阅读角,为做“读书人”创设优雅环境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会对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在线指导班级里的父母们,挑一个采光条件好的角落,根据孩子的喜好、性别精心布置家庭阅读角。笔者给家庭阅读角的建设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即一个小书架、一批童书、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个馆长(孩子担任)。一个月后,笔者班上已有89%的家庭为孩子设立了专门的阅读空间。

“一书一世界,一家一港湾。”独立、安静、舒适的家庭阅读角,是亲子共读好书的温馨空间,是一家人的心灵栖息地。茶余饭后,闲暇时光,临睡之前,一家人围坐在阅读角,父母或与孩子共读童书,或阅读自己的专业书籍,用“读书人”的姿态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阅读经典童书,与父母共同比赛完成每日阅读打卡任务。亲子徜徉书海,岁月静好,世界清明,没有了往日的“学业焦虑”,没有了亲子间的“剑拔弩张”。

二、举行共读仪式,为做“朗读者”创设温馨氛围

什么是仪式呢?在法国童话《小王子》中有一段关于“仪式”的对话: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是的,仪式就是让这一刻的价值和意义非同凡响。每个寒暑假前一天晚上,笔者都会在线指导每个家庭开启第一次家庭共读活动。孩子们邀请父母来到家庭阅读角,轻轻翻开教师精心设计的《快乐阅读手册》,配乐合作朗诵手册上的小诗《走进书里去》。

读毕,父母郑重地为孩子写下读书寄语。一个温馨的阅读角,一段美美的亲子诵读时光,一份深情的寄语,这种富有仪式感的读书氛围,让亲子间彼此信任,一起对即将开始的家庭阅读之旅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笔者还倡导每个家庭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每日晨读”或者“每周一次亲子共读”活动。从此,双休日、寒暑假,每个家庭每天的居家生活从孩子的琅琅书声中开始,在亲子分享好书、畅谈感悟中结束。

三、开展共读分享会,为做“对话者”架起沟通桥梁

在亲子共读中,儿童需要和父母共读,更需要分享、表达,需要倾听和反馈。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最受益的是阅读之后的对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阅读量的增加,作为家长,在扮演好“读书人”“朗读者”的同时,还要努力做一个积极的“对话者”。有些家长在调查中反馈,自己缺乏亲子阅读方法,希望得到教师专业、系统的指点。于是,笔者想到以“亲子共读分享会”的方式指导父母扮演好亲子阅读中“对话者”的角色。

在每次“寒假(暑假)家庭共读策划会”上,笔者都会重点指导每个家庭设计假期读书分享会的方案。为了提高家庭读书分享会的实效,笔者提出了三个指导性的建议:

1.活动前准备充分。父母亲都要参与家庭分享会方案的商讨,确定活动主题和形式,细化活动流程;主持人必须由孩子担当,父母指导孩子写好活动串词,反复操练。

2.活动时畅所欲言。活动过程中,家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相互鼓励与点赞。

3.活动后主动反思。活动结束后,由爸爸带着家庭成员总结活动得失,讨论下月家庭分享会的相关事宜。因为相较于妈妈而言,爸爸日常的参与一般较少,而面对孩子的不足,爸爸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有不同。

第一次家庭读书会圆满结束后,很多家庭在读书交流微信群里分享活动图片、音频视频和美篇等。他们的读书分享会形式丰富多彩,有阅读闯关游戏、读书沙龙、经典诵读、好书推荐、飞花令、辩论会……例如,王同学家庭开展的“阅读闯关”读书分享会获得了众多群友的点赞。他们一家人(包括孩子的祖辈)共读了《我要做好孩子》和《波丽安娜》,共同设计了阅读闯关的形式和有趣的闯关题。活动结束后,王同学父母在班级微信群如是说:“通过亲子共读活动,我们家的读书氛围愈加浓厚。我们在读书中碰撞观点,少了囫囵吞枣,多了对所读作品的通透理解;我们在读书中交流想法,加深了感情,在共读的美好时光中我们的心更近、爱更浓!”

此外,教师还指导家长们开展不同家庭之间的亲子阅读线下分享会。孩子们在读书会上推荐好书,分享阅读感悟;家长们畅谈亲子共读经验或困惑;教师为家长们做亲子阅读小讲座,现场为孩子和家长答疑解惑。

四、多元评价共读成果,让共读“可持续”发展

以前,教师对学生的读书成果经常不予评价,或者到开学后打个分数、等第,或者评选一些“优秀读书作业”张贴于班级墙报展览。这种评价时间滞后、方式单一,很难使学生感受到认真读书带来的成就感,也无法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热情。

假期里,笔者借助互联网,开设了“亲子共读打卡栏”,建立了“亲子共读”微信交流群,让家长和学生在这两个虚拟的在线班级里,每天自由发布各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成果,有亲子朗读音视频、亲子读书故事、亲子喜爱的人物排行榜……在这儿,他们可以随时获得教师的评价和指导,获得不同家庭成员的肯定和欣赏。一张无形的“网”,使全班四十多个家庭因为阅读而心意相通,情谊相牵,书香氤氲。

“互联网+”的评价是师生、生生、不同家长之间的过程性评价,而假期结束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评则是充满温情、极富教育意义的成长型评价。教师和班级家委会成员共同制定了本班“书香好家长”和“我是阅读小达人”的评选标准,鼓励全班家长和孩子积极参评。由学生对照评选标准,为自己的家长写《“书香好家长”申请书》;家长对照评选标准,为自己的孩子写《“我是阅读小达人”申请书》。 两个奖项的获奖名额不限,重在鼓励和欣赏。亲子互评互赏的评价方式,大大激发了家长和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很多学生还用绘本表达亲子阅读带来的快乐,或用思维导图、文字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

比如,徐同学说:每天,我和妈妈一起阅读课外书,渐渐读懂了“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含义。工作繁忙的爸爸看到我读书热情高涨,也加入到我们的读书小组来。我们一起开读书会,一起分角色朗读,还互相点评。读书真是其乐无穷!

孩子的可喜变化,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二十多位家长也纷纷写下亲子共读感言。

李同学爸爸说:陪孩子一起读书,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更重要的是,一家人通过共读、共聊书中内容的过程,情感更加亲密,从中获得了幸福和满足。陪伴孩子阅读,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如此多的欢愉,何乐而不为?

洪同学妈妈说:亲子共读活动让我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情绪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会了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同时也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爸爸妈妈的想法。儿子是个特别好动的孩子,所以我们都想不到,截止目前為止,已经10天没下楼“疯野”的孩子在家还能如此欢愉。那是因为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得浓厚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通过推广亲子共读,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教师的创意工作、家长的优质陪伴、学生的深度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还可以让书香的氛围弥漫在每个家庭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亲子共读多元评价
拓宽阅读视野,提高语文能力
让课外阅读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前行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