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青
清朝萧抡谓曾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典专著的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究竟该怎样阅读呢?
特级教师李镇西在进行阅读时,总会将自己的思考一一记录下来,勤写读书随笔;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说,自己的人生实际上就是被阅读改变的人生,在阅读时她也一直有做笔记和写读后感的习惯;朱永新教授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上,提出了著名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模式”。他认为,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教师要通过阅读来汲取前人留下的知识与经验,也要通过写作去表达与反思自己的所读所感,将读与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可见,优秀教师都十分注重把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相结合,最终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向古人寻求读书的智慧。朱熹把读书法概括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六条;陶渊明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会意”读书法;诸葛亮强调读书“观其大略”;苏轼采用“八面受敌”法读书……读书,要“肯读”,才能“会读”,我们要审视阅读价值,明晰路径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后,又該读些什么书呢?魏智源在《教师阅读地图》一书中,提到了教师本体知识的重要性。对教师而言,提升教育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合宜的专业阅读。要真正理解新课程、理解教育教学,就必须从流行阅读中解脱出来,回到经典,回到实践。因为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只有围绕问题的专业阅读才能够真正改变实践。对于新教师,则可以读一些实操类的书籍,如学科类的课堂实录、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等,帮助自己较快地适应工作节奏和工作需求。
有人说,专业书籍太难读了,读不下去。其实,感觉“难读”反而是一件好事。当我们遭遇困难时,代表着正在向新的知识区域迈进,代表着思维的光芒正在前方闪现,代表着学习正在进行。真正好的专业书籍,应该是挑战我们水平的,而不是愉悦我们情绪的。凡是改变我们自身的阅读,本质上都会让我们经历思想的洗礼。
在“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教师更应把专业阅读融进教育日常生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独墅湖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