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邵涛,张晓林,仲崇文,刚晓超,周星宇,刘明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李克强总理亦指出“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只有教育模式不断高质量创新,才能为人才辈出创造平台。高技能、广视野、新思维、能研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教育平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对教育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专创融合的路径逐渐成为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已经成了全球高等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中之重,国内外的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来合理化选择融合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西方因科技发展引领和早期市场开放,专创融合教育探索较早,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较早将创新创业纳入学分体系,同时设置创业保留学籍等鼓励机制,得以培养了大批人工智能、精准医学、新材材料等各领域的行业引领人才,同时造就了特斯拉、谷歌、微软、脸书等大学时期的新创企业。
在国内,200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全国性的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正式开启专创融合教育模式[2];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促进了高校专创融合教育的全面发展[3];清华大学等为实现专创教育的融合,推出了创业实践夏令营,为大学生搭建起了锻炼自我的平台[4];长春中医药大学等为学生建立起了创业园,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探索专创教育融合有效路径[5]。
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作为实践性强、 学科融合性高的医学专业,在“新医科”背景下,该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模式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关的应用型人才,将是大健康时代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课题。
深化医教研协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专创融合教育,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6],探索“新医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与针推专业融合教育的内涵及外延,研究新形态下针推专业专创融合的体系建设,是“四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现结合中医院校发展现状,对专创融合模式发展的可行路径作以下分析。
定位针推专业为兼具预防治疗、 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重要一环,树立“大健康”新理念,深化医教协同,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综合“新医科”乃至“四新”学科的战略规划,分析针推专业的应用研究方向,为针推专业找准方向,为学生提供可行研创目标,为社会培养需求的“新医科”人才。
在研究前对针推学生再做一次详细的全面评估,并结合过去一年的教师评教情况,以及多阶段专业兴趣调研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喜爱的专业方向,按照“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别划分,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或创业的成长方向。
根据该校已有创新创业导师情况,结合该校学子创办企业方向,综合每年来校招聘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周边高校协同情况,着力打造“专业教师+创业教师+创业导师“三师”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课程,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补充创业知识和企业运营管理知识,从专业视角了解企业创办、管理和运营的基本技能,更符合现阶段的学生认知和社会需求[7]。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中,课程开发是融合的核心及重点,这也影响了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下,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的分配。课程开发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成长阶段性,也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成败[8]。在课程体系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环节,创建良好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邀请用人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进行研究讨论,建设出最为合理的专业化课程体系。
专创融合教育对实践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从学院角度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连接,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利用主题班会、课外实践、校内社团等活动为学生渗透创新创业知识,并在校内组织营销竞赛、创业活动,从小发明逐步实现进阶[9]。同时,构建仿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模拟公司的渠道,获取真实的创新创业体验,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作用,构建校外创业平台,借助企业资源引入真实项目,吸纳有意愿者参与真实创业,承接真实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增设研究课题,提高学科教育的包容性,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实践要求。
根据学校相关政策及学院的管理模式,采用学院领导引导,导师团队参与、 学生代表提议多方参与、共同探讨、及时修改的方式,制定出能够适应论文和考试方式的,以专创课程融合、学分互认机制、专创奖励机制、 创新创业成果等为内容的详细考核指标。
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导师绩效情况,在薪资、晋级、评优等相关方面进行结合。
本科生入学教育是本科生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10-11]。本科生入学后,学院可以根据学生专业为每一位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负责向学生介绍学科分类、专业和方向设置、针推专业在新医科的定位及针推专业的创新创业方向。
着力打造“专业教师+创业教师+创业导师”“三师”结合的专创师资队伍,使其能够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协调配合、有效互动。鼓励专业教师能够同时承担起“专业教师+创业教师+创业导师”这3 种角色,既能讲授好专业课,又能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同时还能够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
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的过程中,在教育内容上,要积极探索“专业+创业+产业”与“三业”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补充创业知识和企业运营管理知识,从专业视角了解企业创办、管理和运营的基本技能,使所教授内容能够更好的符合现阶段的学生认知和社会需求[12]。“专业”是指针推专业领域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创业” 是指进行创业应了解和熟悉的创业知识、创业方法、国家创业政策法规、创业过程等专门知识;“产业”是指创业之后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手段、风险等特色知识。通过专业基础知识、创业专门知识和产业特色知识的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立体化、全方位的专业教育内容体系。对专业基础知识强调“懂”,创业专门知识强调“熟”,产业特色知识强调“练”。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充分融合,积极探索“创业计划法”“创业模拟法”“创业体验法”“三法”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创业意识,发现创业灵感,并全面熟悉创业的程序与要求等,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应用性,走出传统课堂,在实习实践基地、市场乃至企业现场进行创新创业教学[13]。
全程导师制以因材施教为主要原则,以个别指导、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导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特长和发展方向后,与学生共同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培养计划,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学生的潜力。
该研究的重点是深化医教协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专创融合教育,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新医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与针推专业融合教育的内涵及外延,研究新形态下针推专业专创融合的体系建设,探讨针推专业在新医科的定位,调研针推专业的创新创业方向;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根据该校已有创新创业导师情况,结合该校学子创办企业方向,综合每年来校招聘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周边高校协同情况,着力打造 “专业教师+创业教师+创业导师”与“三师”结合的专创融合师资队伍;通过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 搭建专创教育的实践平台,多角度、全方位,保障全体学生创新发展。采用学院领导引导、导师团队参与、学生代表提议多方参与、共同探讨、及时修改的方式,制定以专创课程融合、学分互认机制、专创奖励机制、创新创业成果等为目的的,同论文和考试目标相同的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本科导师绩效情况,在薪资、晋级、评优等相关方面进行结合,探索一套有助于个性化发展、 针对性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产业视觉、创新思维、科创能力的具有针推专业特色的“专创”融合教育培养体系。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要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值此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做出批示,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29日召开……一系列决策部署着眼长远、高瞻远瞩,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针推专业特色“专创融合”的教育培养体系的成功总结与实施,可以让学生有目标、教师有压力、质量有保障,更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助于专业教育的科学建设,有助于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更有利于培养“新医科”背景下具有高技能、广视野、新思维、能研创的针推特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