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彩霞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和教学主体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兴趣,让小学生在他们熟悉和亲近的生活环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确保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真正得到提升。从大的教育背景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有充分结合生活化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本身的积极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优化教学效果
前言
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忽视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导致了教学长期存在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的意义,不能脱离生活实践空讲理论,而要将道德法治知识与我们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道德法治教育的有效性。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来谈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提问:为什么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生活化教学?
首先,它对促进对周围事物的直觉感受的形成和促使小学生加深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理论有重要意义;它通过融合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带入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对事物的直觉感受,从而引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学思想理论。
其次,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小学生需要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准则,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认同感,以此充分调动自主性,使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是非荣辱观,并能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道德和法律知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2.1活用生活情景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同时有效整合情境,以德、法为先,通过课堂创造生活情境延伸到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新知识的有效探索,有利于学生充分吸收理论知识,提高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理解,为身心健康发展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习“慧眼看交通”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PPT和视频为小学生创造道路上的安全隐患情景,让他们讨论该情景下有哪些安全隐患,并让他们利用现有的知识来规避安全隐患。设置这个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生命安全的角度,了解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自护能力与自护意识,引导学生牢记交通安全无小事,不遵守交通规则、没有安全意识,不仅伤害自己,还会给家人和社会带来危害,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告诉学生要珍爱生命,身体不可再生,生命不可重来,一定要把安全记心上。
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还可以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创设课代表不在场或者取消课前起立问好环节的情境,以此来看学生们是否能及时将注意力投入课堂学习,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出课堂的教学纪律,即:铃声响即上课,不可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应该立马投入学习状态,一切违背以上行为的做法都是不遵守课堂纪律,应该受到惩罚。通过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明白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不能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纪律意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体验感和参与感。
2.2联系课堂和生活
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课程实践中深化教学要点,加强道德法治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小学生真正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当今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引发了热议,如果分类错误,就会受到惩罚,因此,有必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积极讨论分析,明确落实垃圾分类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还有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对培养小学生的认知意识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有很大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解读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渗透生活化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在学习“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了解先辈们的浴血奋斗才换来今日的幸福生活,过去的中国,固然是山河破碎,国弊民穷,但先辈们始终相信中国会有美好的未来,中国人民会站起来。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不忘历史,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同时在先辈事迹的影响下,培养学生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艰苦奋斗精神。
2.3加强具体实践
实践强调学生具有严格的社会属性,要多给小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探索的活动,这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我参与,我奉献”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周末或其他节假日,组织小学生到附近的养老院、孤儿院、清洁站等地做志愿者。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这个社会不断运转的各种状态,让他们在付出体力劳动的同时,都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培养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和乐于奉献的心态,激励他们明白学习和劳作的意义,不断完善自身发展。
又如,在“同伴与交往”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两段生活中的视频:一则视频的内容是:小明和小童是好朋友,小明经常帮助小童,但是小童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不愿意在小明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后面闹掰了;另外一则视频则讲述的是:小红和小芳也是好朋友,两人在生活中有困难就一起解决,感情越来越好。当这两个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向学生询问:“你和你的朋友和视频中的哪一个案例形象比较接近呢?”老师提出这个问题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積极反思在日常与朋友交往中的行为。这时,教师再顺势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今后的社交中将打算怎么做呢?”有学生回答说:“我在以后的社交中将会乐于帮助朋友,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会说谢谢,也会在对方需要帮助时回报。”从学生回答的内容中老师能够清晰地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对自己在日常社交中的不良习惯有了一定的认知,且进行了较为深刻地反思,增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同时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社交奠定基础。
结语
综合上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教学结合起来,以达到将教材知识内容与生活应用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在未来的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仍要继续活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断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常飞.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天津教育,2020(35):36-37.
[2]张莉.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2020(06).
[3]何培华.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导入策略的探究[J].读与写,2021,18(25):36.
[4]方宇.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21(32):100.
272950118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