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
摘要:语文教育不仅是一门传授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知识与相关文化知识的学科,还承担着通过汉语文学的学习与理解来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教化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作为语文教育中关键性的环节,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存在单向输出、权威主导、理论为主等问题,需要教师从多向交流、平等引领、实践培养等方面实现对教师角色的认知定位与思维转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角色;定位;转换
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学习掌握汉语并阅读理解文本这一硬性知识层面的基础上,旨在更深入地健全学生人格,彰显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的人生价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作为通过语言文字获取、领悟、吸收、鉴赏、分析与评价文本的一类重要学习方式,在学生获取知识、转变思想、提升审美、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等人格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面临着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输出者、权威掌门人、理论朗诵家等诸多角色定位到多向交流者、前进引路人、行动实践家等角色定位的转换问题。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存在的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小学生处于素质教育较为初级的阶段,在知识掌握的丰富度、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认知水平的高层次等诸多层面上并未达到较高的水准,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课思维来强行让学生阅读并理解不符合其年龄层次的高强度教学文本。此外,家庭阅读氛围的条件与学生个人阅读习惯的养成等课外因素同样影响着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效率。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思维特性与性格品质不同,导致其呈现出的阅读水平具有差异性,家庭氛围与父母教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与培养也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1]。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存在着单向传输、权威主导、理论为主等教学问题。
(一)单向教学,缺乏主动性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口述与板书将知识信息传授于学生的过程,学生通过聆听与笔记将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进行吸收转化,在这样知识的单向流动过程中,学生处于信息的被动接收端,仅负责将知识单方面吸收归纳这一任务,缺乏从文本中获取信息以及从信息中提炼知识的主动性。主体意识的长期缺乏会导致学生失去自学能力与学习兴趣,无法实现在知识道路上从被引领者到引领者的身份转变。而在阅读这一需要主动获取信息的行为过程中,主体性的缺乏与主动性的流失都会让学生无法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权威教学,缺乏平等性的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中,天、地、君、亲、师作为人们长久以来的祭拜对象,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特质,尊师重教也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中不容忽视的品质。一定程度的教师权威能够对学生形成良好有效的约束,在学生中传递积极正面的重要影响,但在语文阅读教学等诸多小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希望与教师达成真诚、平等、尊重的交流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本阅读环境,在人与人的和谐交流中更加深层次地理解语文阅读所要宣扬的人性本质与人格内涵[2]。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爆炸年代,知识的庞大与驳杂注定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学习状态,教师并非知识的权威掌握者,而应当成为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引领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转化知识的思维。
(三)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性的参与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以教材为中心的理论学习,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需要建立学生通过阅读高效获取信息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让学生能够在汉语文本的阅读中怡情养性,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目的仅靠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是难以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将学校养成的阅读习惯实践到课外生活当中。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仍存在过于局限在课堂,难以从方法与习惯层面贯彻落实到课外生活的问题,学生无法参与到主动阅读这一过程中来,无法实现热爱阅读、善于阅读以及终身阅读的目标。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育需要教师转换自我角色定位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仍存在着缺乏主动性、平等性与实践性等主要问题,教师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与个人角色定位的桎梏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阅读教育问题。教师需要从单向的输出者转变为多向的交流者,从权威的掌门人转变为前进的引路人,从理论的朗诵家转变为行动的实践家,从而完成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角色转换。
(一)从单向的输出者转换为多向的交流者
知识信息的单方面传递是一种较为低效的信息交流方式,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课堂研讨模式即为一种以学生自学文本,并发现问题,再由师生间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为主要流程的教学模式,在这样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我阅读习惯,通过质疑提高了思考能力,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让不同认知水平与思维特性的学生实现知识互补,形成立体交错的多维知识网络架构[3]。例如,在《纸的发明》这一章课文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让学生先大致阅读完课文后,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如造纸术从哪些方面对文字记录进行了改进?除了造纸术之外,中国对世界文明还有哪些贡献?随后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获取阅读信息,整理阅读思路。
(二)从权威的掌门人转换為前进的引路人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提升了知识的丰富性,也同样提升了知识的开放性与透明度,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父母的言传身教,书本、图片、声音、视频以及游戏等各式各样的多媒体信息都会丰富学生的认识层次,学生不再从教材这一单一途径进行学习吸收,教师也不能以自我知识的储备量构建自我权威性,在庞大的知识信息面前,教师和学生是同一叶舟上的航行者,教师应从知识掌门人的身份转变为前进道路的引路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4]。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谜》这一章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身份,在提前深入自学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这一章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在教材之外搜集信息与阅读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从理论的朗诵家转换为行动的实践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局限于课堂内容与教材文本,无法将阅读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照本宣科的理论思维模式,让学生能真正投身于课堂之外的阅读实践。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刊杂志,让阅读的氛围充斥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定期组织开展课外阅读交流讨论会,以演讲形式让学生分享交流近期的阅读感悟,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三、结束语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培养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输出者、权威掌门人、理论朗诵家等诸多角色定位转换为多向交流者、前进引路人、行动实践家等角色定位的思维。只有落实教师思维模式的转变与角色定位的转换,才能针对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邵万东.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J].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3(2):1.
[2]魏周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J].中国农村教育,2020(9):1.
[3]李晓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探讨[J].中外交流,2019,000(008):166-167.
[4]丁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体会[J].知识文库,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