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的临床效果

2021-03-06 06:30姚娬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维持性缬沙坦氨氯地平

姚娬斌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以动脉压升高为显著特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20%的人群存在高血压症状,其中>60岁老年人群中,约50%伴发有高血压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是延长肾脏疾病患者,特别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周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上需要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多为慢性肾炎、高血压或糖尿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即将患者血液引流至体外,通过透析器来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水分,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人体的过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且多数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降压效果并不理想,如氨氯地平片虽能发挥较好的解痉作用,但降压效果并不明显。若血压不能得到控制,患者生存质量会受到影响。故选择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尤其重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为专门用于单一用药血压控制不佳患者的降压药物,属复方制剂,可同时兼备良好的解痉和降压效果[1]。本研究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伴高血压的患者88例,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对本研究相关药物存在用药禁忌者及伴其他严重脏器、系统及精神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47~85(63.58±6.57)岁;高血压分级:Ⅰ级8例,Ⅱ级17例,Ⅲ级19例。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49~84(63.62±6.49)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18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其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组间可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获准开展此次研究。患者或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700)每次5~1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Novartis Farmaceutica S.A.生产,国药准字J20150135)每次5 mg,每天1次。2组均于晨起早饭前空腹服用,以4周为1个疗程,均接受3个疗程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变化,2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Barthel指数)及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3],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0分:日常生活活动均需要他人照顾;41~60分:大部分需要他人照顾;61~99分:少部分需要他人照顾;100分:无需他人照顾。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中相关标准分为:(1)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Hg;(2)好转:舒张压下降10~20 mmHg;(3)无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统计学差异有意义(χ2=5.091,P=0.024)。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2.3 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月时,观察组各时点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0,P=0.026)。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发展至终末期的肾病患者通常需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每周需进行2~3次,每次时间约4 h。此类透析为充分透析,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但是若减少透析次数或缩短透析时间,使机体达不到充分透析的效果,就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引发更多的并发症,也会缩短预期生存周期。目前最长的血液透析时间超过30年,进行透析的患者可像正常人一样生活[4]。临床上很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有高血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较为困难,75%的患者可通过限水、低盐、持续透析等方法去除体内的过剩细胞外液,进而有效控制血压。而剩下25%的患者经上述治疗,仍不能及时降低血压,导致血压升高。故血液透析独立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有容量负荷提升,前列腺素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下降等,对这类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钙拮抗剂使用,仍然无法有效控制血压,为防止高血压并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需选择其他的治疗对策,需考虑用药后的合并症[5]。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引发慢性肾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就是高血压,特别是慢性肾病,肾脏的作用可调节血压,若不能对血压进行控制,或血压波动较大,就会对肾脏造成损害,进而引发慢性肾病的发生,患肾病后,肾脏的血流量就会减少,还会导致血管收缩,进而引发高血压[6]。在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需对肾脏进行保护,才能避免加重肾病。临床上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的患者常采用氨氯地平片治疗。氨氯地平片属于Ca2+拮抗剂或慢通道阻滞剂,可选择性抑制Ca2+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其与钙通道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与受体位点结合和分离的渐进性速率,因此发挥药理作用,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外周动脉扩张使得患者血压降低[7]。

本研究中所用药物缬沙坦氨氯地平是由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组合而成的复合制剂,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AT1受体亚型封闭,刺激AT2受体,可抑制醛固酮的释放,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8]。缬沙坦氨氯地平长期使用还可对血管进行重塑,因此,对心、脑、肾等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不会造成血糖升高,提高机体的耐受性。该药物应用通常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消化道反应[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在治疗1、2及3个月时,观察组各时点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提示缬沙坦氨氯地平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血压调控作用更佳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长期使用。

综上所述,缬沙坦氨氯地平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的显著效果,可有效控制血压,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维持性缬沙坦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