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燕
【摘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在初中化学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渗透微观思想以及其他先进的化学理论思想,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要求以及相关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相关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各类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因此,笔者将在文章以下内容中,结合微观思想的具体教学要求以及相关教学原则,合理分析初中化学教学的全新方法。
【关键词】微观思想;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引言:在初中化学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引用相关微观思想,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学科知识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深层次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认真分析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内容以及全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教学问题以及学习问题,教师便可以合理运用微观思想,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入手,进一步感受到宏观视角的诸多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层次探索微观思想教学的主要方法,研究全新的教学对策。
一、初中化学教材之中关于微观概念的分析
(一)化学式的微观概念分析
在初中化学教材之中,涉及到了许多微观观念以及相关教学理念,更具典型色彩的微观理念主要存在于化学式之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式向学生进一步讲述微观思想的具体概念以及相关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合理对待微观观念的教学过程以及相关教学对策,避免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与抵触心理。微观思想以及相关教学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初中化学具体教学环节之中,也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以及微观两个角度,对于某一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理解,并且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微观角度以及宏观角度,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微观视角,解决日常生活中与学习中的相关问题。尤其在学生理解化学式的过程中,便需要教师为学生灌输相关化学概念以及具体理念,通过此种形式,不仅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习惯,还可以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微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从另一层面分析,引导学生树立微观观念,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的重要步骤,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微观知识,探索微观理念以及相关化学思维的具体途径之一。微观观念以及相关微观教学理念,是教师对于微观学科知识的进一步提升与概括,也是对于相关化学理念的全方位分析与总结。学生通过学习各类微观知识,掌握相关微观学习理念,可以进一步健全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学科思维体系,学生在学习化学式以及化合价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具体化学式进行全方位理解,也需要运用相关元素符号以及各类数字表示物质的组成部分以及化学式的具体内容。教师利用微观观点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上认知物质,从微观的角度上认知各类化学元素。通过认知角度方面的灵活转换,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培养自身良好逻辑思维观念、全面化的学习意识以及思维意识。在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前提之下,均离不开物质的微观性特征,任何一种纯净物都并非是独一无二的化学式,也并非是独一无二的物质组成。因此,利用微观视角便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物质的组成结构。
(二)化学方程式中微观性的体现
化学方程式作为初中化学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相关化学专业用语,主要通过对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细微差别,帮助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化学方程式内部的主要构成,以及相关化学元素的分子结构。从量的方面而言,化学方程式主要是宏观上各类物质的质量比中以及各类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分析,则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以及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重关系。通过转换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角度,便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教学过程。无论是从宏观角度看待化学方程式,亦或者是从微观角度看待相关化学方程式的重要组成,均需要遵循客观事实以及相关客观规律,尤其是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之上,便可以利用微观思维以及微观观念,进一步探索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过程,以便深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需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这是自然界以及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固定规律。
二、微观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微观思想以及相关教学观念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便需要合理安排各类教学内容,将宏观视角的教学内容与微观视角的教学内容进行紧密对接与融合,帮助学生快速区分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宏观教学内容以及微观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之中,通过想象与分析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物质结构思维体系以及其他各类学科思维体系。一般情况下,在学生刚刚接触微观思维以及相关微观观念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学习问题,一部分学生极难在短时间之内快速转变自身教学思维,在此前提之下,教师便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观察各类事物,随后再引导学生尝试从微观视角分析、研究各类物质以及相关元素。如果学生头脑之中依然无法形成各类微观模型,也无法正确运用微观观念,解决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的相关问题,那么教师则需要将各类微观模型从头脑之中引入到实践之中。通过形象化讲述以及模型化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将头脑之中的复杂观念与相关理论知识提取出来,将抽象的学科知识以及微观观念变成具象化的数字模型。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入相关数字化模型,便可以进行微观性的教学引入,也可以培养学生抽象学习思维以及理性思维,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尽量在教学设计环节之中,将抽象化的学科知识逐渐具象化、形象化、直观化、科学化。
例如,学生在学习碳元素化学性质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它元素的分子结构引入课堂教学具体环节之中,同时,在教学设计环节中设置各类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认真思考与反复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探索碳元素的化学性质,学生在理解碳元素化学性质的前提之下,教师便可以运用数字化模型,将碳元素的分子结构以及相关性质引入到数字化模型之中,通过创设各类重要模型,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分子特性。在碳元素家族之中,不仅仅包含了碳元素,也包含了更加具象化的物质,比如金刚石、石墨等等,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具象化的物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碳元素的具体性质。
(二)重视讲解过程,加强知识渗透
构建化学的微观观念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扎稳打,重视课堂教学主要流程,結合具体学科知识,为学生进行深入讲解与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认真分析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之间的行为差别,帮助学生快速调整思维习惯。在教材之中,相关学科内容以及微观视角,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当前学习情况以及具体教学目标,为学生进行知识拆分,教师可以将某一学科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主要划分为基础类理论知识、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教师在完成学科知识层次划分之后,便需要采取具有概括性、层次性的讲解方法,帮助学生细致分析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降低教学难度,以便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运用已有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未知的学科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将学科知识进行灵活转换,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微观角度看待事物以及微观粒子。
例如,在学生认真学习氧气制作过程之时,教师便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形式,认真学习、理解氧气制作的主要过程,完成相关实验操作步骤。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视角看待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氧气制作过程中不仅仅是产生气体,更重要的是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换,也是微观粒子的运动,通过不断转换各类学习角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渗透与理解。
三、结束语
如果教师想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性判断能力,则必须要引导学生正确意识,微观观念以及相关微观学习思维,并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逐步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复杂学科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研究与调查之后,探索出了微观思想以及微观观念的具体教学方法与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与意识,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际效率。
参考文献:
[1]段能年.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外交流,2019,026(019):168.
[2]徐凯.绿色化学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初探[J].考试周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