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里创造多

2021-03-05 23:01:05徐磊
红豆教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创造力

徐磊

【摘要】笔者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并尝试将其理论和实践方法运用到幼儿的户外小树林游戏中。在文中,笔者从解放儿童创造力、支持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主动力这三方面入手,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关键词】树林游戏;创造力;主动力

何为创造教育?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终其一生他也是这样做的。那么如何真正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呢?陶行知在提出创造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人文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幼儿园中有一片小树林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游戏场地,下面笔者想通过孩子们在小树林中的游戏方式、材料提供等方面的变化,来说一说笔者在游戏中对幼儿创造力的解放和支持,让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真正运用于我们的户外游戏中。

【案例一】多方面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2018年4月11日,我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幼儿园的小树林里游戏。小树林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轮胎秋千、攀爬网架、特工绳子等,刚开始,小朋友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玩了一会儿后,有的孩子就不高兴玩了,坐在轮胎上休息着。我问坐着的小哲:“你怎么不玩了?”小哲说:“都玩过了呀,不想玩了。”我问:“你是怎么玩这个秋千的?”小哲把两条腿跨进轮胎,利用脚顶前面轮胎的力让秋千来回地荡着。我问:“除了这样玩,你有想过其它的玩法吗?”小哲摇摇头。我说:“这个秋千可不止这一种玩法哦,小树林里的很多玩具也都不止一种玩法,大胆地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玩吧。”说完我离开了一会。再回来时,我看到小哲坐在一个垂直于地面的轮胎秋千里,然后顺时针将秋千上面悬挂的绳子慢慢拧紧,在拧到最紧的时候,小哲双脚离地,秋千快速地向逆时针方向一圈一圈地旋转着,小哲玩得可兴奋了,一直玩到游戏结束。其他孩子看到了,也模仿小哲这种玩法,他们感受到,原来小树林里的玩具玩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可以去创造新的玩法。在之后的游戏中,老师们原本设想的让幼儿钻、跨的特工绳子,被皓皓当成了一个大弹弓的绳子,只见他将自己靠在绳子上,慢慢向后退,然后猛地将自己发射到另一条绳子上,小豪也被吸引过来,问他在做什么?皓皓说:“我是愤怒的小鸟,看我发射!diu!”小豪听了也参与到皓皓的游戏中来。

评析:教师首先要承认儿童的创造力,才能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布置游戏场地时,开展游戏之前,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为儿童想好游戏材料要怎么去玩,并这样“教”他们,其实,这样的想法大大扼杀了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力。在我们的小树林中,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不需要老师绞尽脑汁地去想为幼儿创设什么样的游戏情节,我们只要真诚地与孩子游戏在一起,了解儿童,就能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着管住嘴和手,并创造宽松愉悅的游戏氛围,这样孩子才敢真正解放自己的头脑、双手、眼睛和嘴巴,大胆尝试各种游戏玩法,玩出属于他们的真游戏。但是管住嘴和手并不是说教师什么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做,教师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介入,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引导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教师还要结合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的理论,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在一日生活中弹性作息,保证幼儿游戏探究的时间,同时将幼儿带出教室,带进大自然,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探究,解放自己的创造力。

【案例二】多材料支持儿童的创造力

2018年4月18日,我们再一次来到了小树林探险。游戏中,乐乐拿着一颗红色的小鹅卵石兴奋地对我说:“徐老师!我找到一个宝藏!”我说:“哇!这块石头真漂亮,再去找找还有没有了。”乐乐听了我的话又去找了,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土里面有很多宝藏,但是我挖不到。”于是我请乐乐随阿姨去资源长廊选择合适的工具,乐乐选了一把小铲子回来,只见她在小树林的泥地上挖啊挖,挖了一个又一个的洞,最后收获满满,找到了许多“宝藏”。乐乐说:“我要把这些宝藏藏起来。”于是,她在一棵小树的底下挖了一个洞,把“宝藏”埋了进去,还用树枝做了标记。可是她还是不放心,突然,她在“宝藏”的前面又开始挖洞,我问:“你在做什么?”乐乐说:“我在做陷阱,这样有小偷来了就会掉到陷阱里。”一会后,洞挖好了,她又捡着地上的枯树叶和树枝盖在洞上面,后来她觉得捡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和阿姨去资源长廊拿了一个鞋盒,回来后,乐乐抱着鞋盒和她的好朋友心心一起将捡到的树叶放到鞋盒里,等捡满一盒后,再将盒子里的树叶全部盖到“陷阱”上,做好“陷阱”后,乐乐再也不怕小偷来偷“宝藏”了。

评析:《纲要》中提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幼儿的创造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想法是无穷无尽的,但由于年龄较小、经验不足、材料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很多想法无法实现。所以,我在户外游戏中会结合幼儿园的资源长廊材料,支持幼儿的创造性玩法。如在上述游戏中,如果没有小铲子的工具支持,乐乐的挖宝藏、藏宝藏、做陷阱等一系列游戏很可能就无法进行下去。丰富的材料能支持儿童的创造力,那么这些材料从何而来呢?这些材料并不是由幼儿园老师独立收集的,而是和全园小朋友一起收集的。我们每周五都是幼儿园的收集日,孩子和家长会将家中的废旧物品清洗干净带来幼儿园,再由班级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将这些材料分类放到我们的资源长廊中。这样资源长廊中的材料就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小朋友服务,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创造。

【案例三】设疑解惑,养成儿童创造的自动力

乐乐对地底的东西很感兴趣,小米却对树上的东西很感兴趣。她捡到一片落叶,问我:“徐老师,这是什么叶子啊?”我问:“你觉得它是什么叶子?”小米说:“我觉得它可能是枇杷树的叶子吧,有点长长的。”我说:“那你怎么才能确定呢?”小米说:“我要到树上去看看。”我说:“嗯,有道理,想要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得先知道这是哪棵树上的叶子,你能帮我找找吗?”小米说:“徐老师,树太高了,我够不着,我要梯子。”于是我请阿姨和小米一起去搬梯子,还有几个小朋友也去帮忙,他们一共搬来了2个长梯子,2个短梯子,有了梯子后,小米和其它小朋友把这些梯子靠着大树的树干架起,一棵树一棵树地找,最后发现这是桂花树的叶子。后来小米又捡到了其它的叶子,并且都帮这些树叶找到了他们的大树妈妈。爬树的过程中,小米突然说:“树上怎么没有小鸟?会不会是因为树上没有小鸟的家?”我说:“有可能。”小米问:“那我们能给小鸟做个家吗?”我说:“当然可以啊。”第二天早晨开展区角游戏时,小米拿着班级的蛋糕盒说:“我要用这个做小鸟的家!”然后她又用颜料在蛋糕盒上画了一个又一个彩色圆圈,她说要做一个漂亮的家。做好后,我建议她在盒子里放一些树叶,这样小鸟会住得更舒服一些。饭后散步时,我们一起将这个“家”固定在了树上。过了几天,“家”没有等来小鸟的入住,却等来了一场大雨,盒子在大雨中烂掉了,我们只能将这个“家”撤走。过了几天,小米带过来一个开着个小洞洞的木盒子,她说:“用这个做小鸟的家就不怕雨淋了。”我们又将这个木盒子固定在一米七左右的树杈上,每天散步时都会看一看有没有小鸟住进去,最后都是失望而归。一天,小米指着香樟树的上面说:“徐老师!上面有小鸟!”我抬起头,隐约看到香樟树很高的树冠上有一个鸟窝,有小鸟飞进飞出。小米问:“为什么小鸟不住我们的房子,要住在很高的地方呢?”我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可以一起去找一找原因。”

结语:设疑解惑是通向创造自动力的第一步阶梯,在平时的散步中,孩子们知道小树林里的树的名称,但是没有仔细观察过不同树的树叶,所以小米才会有这样的疑问,并会有后续的解惑方法,这是她因为疑惑而自发的创造游戏。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幼儿有了疑惑,便会产生解决疑惑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幼儿思考种种解决疑惑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去尝试各种解决策略,最后使幼儿通过验证试出最有成效的方法。陶行知认为: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需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在解放儿童的头脑和嘴巴后,孩子们慢慢变得敢于提出疑问,同时也愿意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他们的方法在成年人看来是不可行的,比如小米要用蛋糕纸盒做小鸟的家,但是教师不能轻易地阻止他们,而是要让他们去尝试,让他们去实际操作验证,在解惑的失败与成功中,才能逐步提高幼儿创造的自动力,让幼儿有创造的行动力。

在小小的一方树林里,孩子们解放了自己的头脑、双手、眼睛和嘴巴,他们是质疑者、行动者,更是一个个创造者,他们上天入地地探究着,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玩法,从无意创造变为有意创造,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地游戏、创造、成长!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于萍.新校园(阅读).2015(12)

[2]培養幼儿创造力的高效策略[J].吴晓玲.新课程(中旬).2014(04)

[3]2-6岁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规律[J].叶平枝,马倩茹.学前教育研究.2012(08)

[4]幼儿游戏与创造力发展[J].蒋冬红,鲁忠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6)

[5]材料,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架”——谈大班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合理投放[J].陈岸月.情感读本.2015(17)

[6]浅谈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J].李添娣.考试周刊.2020(33)

[7]融合创新教育视域下幼儿创造力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梁津.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10)

[8]解密儿童创造力[J].郑一溥.幸福家庭.2020(15)

[9]幼儿园创造力教育:反思与重构[J].李晓华.学前教育.2020(05)

[10]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王小英.东北师大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创造力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20:24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跟“天才”比利一起守护创造力吧!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9:00:12
当妈的这样做,就是毁了孩子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孩子唤醒了我的创造力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38
当妈的这样做,就是毁了孩子的创造力
加拿大孩子的创造力为何那么强
中华家教(2018年8期)2018-09-25 03: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