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效果

2021-03-04 10:32刘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括约肌球囊肛门

刘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然而生活方式、生习惯以及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直肠癌的发生率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1]。目前针对直肠癌的治疗,临床中常使用手术方法。由于在直肠癌的治疗中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效果较为显著,得到了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但是该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排便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每日愈下。所以,临床中除了治疗外,还要加强护理措施的实施[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不同康复训练方法对比,以此探析康复训练应用于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排便功能护理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行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2.37±8.54)岁。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2.97±8.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排便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护理,既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指导患者进行缩肛训练,同时还要指导患者进行中断排尿训练和盆底肌肉训练等,控制好训练方法和时间,缩肛训练3次/d,30 min/次。而排尿中断训练则在白天排尿时进行。观察组在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双球囊直肠扩张器排便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操作方法:①患者接受手术后,在第3周开展康复训练,此时将双球囊直肠扩张器导管头插入肛门,值得注意的是导管上的大球囊能够全部进入直肠中,对小球囊内进行注气操作[3]。之后拉动导管,向外拉倒,切记此过程中动作不可过快,要保持轻柔,观察小球囊位置,确定其与肛门内侧完成接触后,对肛门外侧的导管进行固定。此时进行大球囊注气操作,在对大球囊住气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情况,并询问患者自身的感受,注气时如果患者表示无法承受时,应停止注气,保证注气不超过患者耐受程度,此时获取适宜气体容量,之后进行气体抽吸操作,在此过程中抽吸操作要反复进行,以此促进大球囊的收缩和膨胀,这种操作会让患者感受到直肠充盈,对患者排便意识的培养十分有利,同时该操作过程能够使直肠狭窄部位得到扩张,有利于患者吻合狭窄的预防和治疗。②在进行大球囊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进行排便动作,让患者将直肠内的大球囊排出。待大球囊完全排出后,需要将球囊中的气体排出,之后重复第一步步骤,并引导患者排便,以上步骤需重复进行,从而起到康复训练的效果。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训练次数,2~3次/d,训练时间控制在30~40 min/次。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还需要将训练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③加强心理护理的实施。护理人员要抱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与患者沟通,以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果出现不良情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引导,促进患者治疗配合度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肛门控便功能,采用优、良、差进行评价,优:患者能够自我控制干便或稀便,能够清晰的区分排气和排便的区别,无夜间失禁情况,大便控制时间>2 min,括约肌功能正常;良:患者能够对干便进行控制,对于排气和排便能够自我区分,大便控制时间<2 min,且偶尔有稀便流出,括约肌缺乏收缩能力;差:患者对于干便和稀便区分能力差,括约肌功能差。优良率=优率+良率。②大便失禁控制情况,包括正常、控制良好、控制差、完全失禁4部分,采用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Wexner)分析:分数为0分时说明大便控制正常;分数<10分说明大便控制良好;分数10~20分说明大便控制能力差;评分>20分说明大便控制完全失禁。控制率=正常率+控制良好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肛门控便功能比较 观察组肛门控便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肛门控便功能比较[n,n(%)]

2.2 两组大便失禁控制率比较 观察组大便失禁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大便失禁控制率比较[n,n(%)]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因此,在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愈加广泛,且逐渐成为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患者接受手术后,极易发生排便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直接的影响[4]。就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而言,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肛门作为手术入路,这种手术方法会影响肛门括约肌功能。就括约肌而言,其不仅起到了闭合肛门的作用,还具有排便协调作用,括约肌收缩时能够闭合肛门,对直肠中的气体、液体以及粪便的流出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当患者直肠充盈且排便时,肛门括约肌会自动舒张,有利于排便顺畅。然而括约肌受损后,其弹性就会受到直接影响,致使其功能下降。据相关研究发现,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会出现排便不尽、大便失禁、排便次数增多的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不利[5]。由此可见肛门括约肌在患者排便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患者接受手术后,临床中要重视护理工作的实施,并开展康复训练,以此促进括约肌功能的提高,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就传统排便功能训练而言,其主要是临床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同时指导患者完成缩肛训练、排尿中断训练,有一定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为双球囊直肠扩张器排便功能康复训练,在此过程中患者的排便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训练借助球囊完成,其中大球囊的收缩和膨胀有利于患者直肠充盈,使患者重新找到排便感觉。另外这种康复训练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有效预防吻合口狭窄[6-8]。观察组肛门控便功能优良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失禁控制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分析可知,双球囊直肠扩张器排便功能康复训练效果优于常规排便功能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在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使用双球囊直肠扩张器排便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促进患者排便功能的提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括约肌球囊肛门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肛门瘙痒不能挠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排便的奥秘
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排尿障碍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