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京佳
贫血是指血液中Hb含量较低。临床资料显示,成年男女的Hb含量正常值分别为120~160 g/L与110~150 g/L,低于上述数值则可视为贫血[1]。贫血的危害在于:使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出现头昏头痛、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此外,还会对皮肤黏膜、呼吸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临床针对贫血症状,主要采用血常规检查,原理为:测定与分析血液中有形成分的“质”与“量”(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达到辅助相关疾病诊疗的目的[3]。本研究以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为主,分析血常规检查方式在诊断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现报告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血液内科于2019年2~12月收治的3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地中海贫血组)、3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组)以及35例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者(健康组)。地中海贫血组的男女比为18 ∶17,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1.25±5.42)岁。缺铁性贫血组的男女比为17∶18,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40.93±5.65)岁。健康组的男女比为18∶17,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1.34±5.45)岁。三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铁代谢检查、红细胞内卟啉代谢等检测,确诊为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相关症状符合典型标准的患者;②血液标本采集及制备过程均严格遵守操作规范;③所有受检人员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依从性较高,能够有效配合检查要求。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②由资质不足的检验人员(实际参与血常规检查年份<1年)采集、制备、检查的血液标本;③样本制备后未能在有效期内进行检验,留置时间>24 h。
1.3 方法 三组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具体流程如下。
1.3.1 血样采集及标本制备阶段 ①检测日前夜晚10:00后,禁食;②检测日清晨6:00左右,在空腹状态下,于受检者手臂静脉处采血(剂量为5 ml);③采集的静脉血标本均需迅速装入无菌试管中,并做好标记;④向试管中加入约3 mg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对静脉血标本进行冷凝处理;⑤自无菌试管中取出血氧,制备成血涂片标本,经瑞特-姬姆萨混合染色方法实施染色处理。
1.3.2 血常规检查阶段 ①三组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均接受血常规检查;②对抗凝血液标本充分震荡,促使其混匀后,静置30 min;③运用贝克曼库尔特LH750型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针对受检者样本进行自动检查,随后开展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④以50倍油镜针对受检者的血涂片标本进行检查。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地中海贫血组与健康组、缺铁性贫血组与健康组血常规指标水平,血常规指标包括MCH、MCV、Hb、RDW。②比较三组血常规检查阳性率,观察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红细胞计数、形态、体积、分布宽度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地中海贫血组与健康组血常规检查指标水平对比 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MCH、MCV、Hb水平均低于健康组,RDW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缺铁性贫血组与健康组血常规指标水平对比 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MCH、MCV、Hb水平均低于健康组,RDW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地中海贫血组与健康组血常规指标水平对比()
表1 地中海贫血组与健康组血常规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健康组对比,aP<0.05
表2 缺铁性贫血组与健康组血常规指标水平对比()
表2 缺铁性贫血组与健康组血常规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健康组对比,aP<0.05
2.3 三组血常规检查阳性率比较 ①健康组血常规检查中共检出1份标本异常,阳性率为2.86%。②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全部为阳性(100.00%),33份标本伴白细胞计数升高,33份标本均可见红细胞计数异常,12例伴红细胞形态异常,镜下可见靶形红细胞。MCV异常、RDW异常患者分别为10、11例。③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全部为阳性(100.00%),34份标本伴白细胞计数升高,32份标本均可见红细胞计数异常,11例伴红细胞形态异常,镜下可见靶形红细胞。MCV异常、RDW异常患者分别为13、14例。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的血常规检查阳性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健康人群、患者在血细胞形态特征方面的差异为诊断依据。该方法的检验流程为:以静脉血制成血涂片标本,经染色处理后,置于高倍显微镜下检查,依据镜下显示的各类血细胞形态特征,判断受检者的细胞形态是否存在异常[5]。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几点。①检测程序复杂,耗时较长,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需经制片、涂片染色、镜检评估等多个环节[6]。②对人员依赖性水平较高: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流程中的人为操作较多,该检测方法对检测人员的依赖性水平相对较高[7]。③检测结果真实、可靠:经高倍显微镜获取受检者血液样本的血细胞形态特征信息后,医师可根据所得结果做出正确诊断。通常情况下,如阅片医师的阅片经验较为丰富,则血液样本结果的真实性也可获得良好保障[8]。
血常规检查的应用优势:随着各类实验室检查方法在疾病筛查、鉴别中的普及,人们对检查结果可靠性的要求逐渐升高。而从血常规检查的应用状况来看,如何减少误诊、漏诊问题,逐渐成为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关键所在。贫血感染诊断中,血常规检查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以下几点。①提高血细胞特征信息收集范围。于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引入血常规检查后,检查过程对受检者血液标本血细胞数量、分类、形态特征等信息的收集,可提升血细胞信息的利用率水平[9,10]。上述优势为实验室检查质量的改善及贫血感染诊断准确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感染患者在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特殊性,为这类患者的鉴别提供了可靠支持。本研究开展期间,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贫血检测阳性率均达到100.00%,表明检测结果具备较高的精确度。
综上所述,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感染实施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细胞形态或数量异常,为地中海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更加准确的评估依据,间接缩短贫血患者的感染持续时间,并促进其预后状况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