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凤
结核病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中国已成为结核病的主要国家,发病率仅低于印度尼西亚。早期诊断是结核病控制的重要环节。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和我国重点控制的乙类严重传染病,许多结核感染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使得医生很难诊断。研究表明血小板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炎症细胞的作用,参与了抗分枝杆菌的炎症反应。许多临床研究发现,肺结核可引起血小板计数增加,可作为肺结核活动性的判断指标[1]。作者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了肺结核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压积的特点,探讨肺结核患者血小板变化和临床预后的关系,为肺结核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帮助。作者通过对肺结核患者有关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总结了肺结核患者临床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特点,研究肺结核与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关系,为肺结核的诊断提供参考,从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临床证据等方面对对活动期肺结核患者采取血小板参数检测的意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40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活动期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9.0±7.1)岁;伴高血压2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3例。选择同期40例肺炎急性期患者作为肺炎急性期,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0.0±7.0)岁;伴高血压3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2例。选择同期40例非活动期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非活动期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1.0±8.4)岁;伴高血压2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4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根据我国2005年制定的《结核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经病史、胸部X线以及胸部CT诊断和抗结核治疗,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均为原发性肺结核患者。②排除标准:排除存在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由血液病和慢性肾脏病引起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
1.3 方法 三组患者均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采用抗凝真空采血,首次入院时采血2.0 ml。采集的静脉血采用罗氏6800血液分析仪、原配试剂库尔特勒系列稀释液、库尔特勒系列试剂盒和库尔特勒sⅢ型稀释液处理等,均按操作手册执行。
1.4 观察指标 比较结核活动期组与肺炎急性期组、结核非活动期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等血小板参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结核活动期组与肺炎急性期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结核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高于肺炎急性期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肺炎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结核活动期组与结核非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结核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高于结核非活动期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均低于结核非活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结核活动期组与肺炎急性期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表1 结核活动期组与肺炎急性期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注:与肺炎急性期组比较,aP<0.05
表2 结核活动期组与结核非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表2 结核活动期组与结核非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注:与结核非活动期组比较,aP<0.05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医生一般关注白细胞、红细胞,对血小板相关项目关注较少,尤其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压积,以上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形成和下降,但很少用于疾病的诊断[2]。血小板压积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循环血小板的含量,一般与平均体积、分布宽度呈正相关;血小板分布宽度为血小板体积分布的变异系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可反映血小板的增生及代谢、骨髓巨核细胞中血小板的产生和血小板的功能状态,在健康人群中通常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肺结核患者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且功能增强,其机制可能是巨噬细胞在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后能激活炎性细胞的合成,释放白细胞介素6(IL-6)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成熟,增加血小板的生成[3]。肺结核空洞周围多发性小血栓形成,是血小板预防感染扩散的良好证据。平均血小板体积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巨核细胞增殖和新血小板的形成,增加了大血小板的比例,结核分枝杆菌的内毒素、代谢产物、分解产物激活补体使中性粒细胞聚集。这些中性粒细胞能释放酶和过氧化物,损伤毛细血管,或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壁,释放组胺、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等,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严重损伤,微血管内皮损伤可导致血小板活化因子释放增加,而血小板活化因子是最强大的目前发现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消耗,增加骨髓中血小板代偿性生成,增加大血小板比例,因此平均血小板体积也随之增加。血小板压积与平均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呈正相关,平均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升高,血小板压积也显著升高[4]。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收集资料的患者病情不重,未达到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变化水平,研究样本量小,有待进一步充实。本研究结果显示:结核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高于肺炎急性期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肺炎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小板参数可作为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非结核患者的辅助参考指标[5]。此外,结核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277.15±11.25)×109/L、血小板压积(0.25±0.05)%均高于结核非活动期组的(199.10±10.35)×109/L、(0.18±0.05)%,血小板分布宽度(10.70±0.30)%和平均血小板体积(9.20±0.20)fl均低于结核非活动期组的(12.65±0.25)%、(11.35±0.31)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结核病是否处于活动期的参考指标。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廉价且应用广泛的检查方法,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医生辅助诊断指标。
综上所述,对活动期肺结核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意义显著,可以作为活动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