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04 01:38苏艳芹刘雅利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预见性溶栓神经功能

王 美,苏艳芹,王 玉,刘雅利

(临泉县人民医院 安徽临泉236400)

急性脑梗死在我国老年人口中是常见的一类疾病[1]。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静脉溶栓[2]。静脉溶栓可及时开放血管,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之一[3]。目前,溶栓治疗后,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4]。为更好地提高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预防各类并发症,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我们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者;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肢体偏瘫等一系列症状者;③患者及家属在研究前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②具有明显意识障碍者;③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④生命垂危者。以住院尾号奇偶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9~81(68.9±12.4)岁;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1~80(67.6±13.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预见性护理。入院后,患者和家属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积极为患者和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床位护士,帮助患者做好检查、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经济状况、患病前后的主要表现,并根据其心理状态进行再次评估。向患者讲述溶栓治疗的主要方法、重要性和意义,缓解患者入院后的焦虑、紧张情绪,同时增强患者对溶栓治疗的信心,从而缓解患者因情绪变动而产生的高血压,防止脑部出血的发生。②缺血预见性护理。由于患者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脑缺血,为防止患者出现脑部血液循环问题,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脉搏等,尤其密切观察高危患者,一旦出现脑部出血,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由于术后卧床、血流缓慢等因素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故溶栓治疗后需观察患者的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消失、下肢皮肤颜色和皮肤温度是否正常、询问患者下肢是否有疼痛和感觉障碍。同时,注意穿刺部位包扎不宜过紧,防止影响动脉血流供应,一旦肢体出现苍白、小腿麻木、疼痛、皮肤颜色变为黑、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则表明患者可能出现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应立即与床位医生联系,做血管彩超,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后续的治疗。④出血预见性护理。出血是溶栓治疗中最易发生的并发症,尤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因此,护理人员要警惕出血的发生,及时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长期输液则采用留置针穿刺,避免反复穿刺,同时拔出穿刺针后按压时间稍长,避免出血。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见性护理。脑出血、脑水肿等再灌注损伤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意识状态,询问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⑤皮肤预见性护理。嘱患者做好翻身,每次翻身做好标记。对易受压的部位可给予敷贴,条件允许时嘱患者睡气垫床。嘱护工或者家属帮助患者每1 h翻身1次,及时更换床单、被褥等物品,保持床面干净整洁,加强对患者营养指导,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增强其免疫力。⑥感染预见性护理。对需留置导尿管患者,选择合适的导尿管,留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更换集尿袋,每天对导尿管口进行消毒,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加强患者口腔护理,进食后嘱患者漱口,每天做好口腔清洁,如无法自理者,可用生理盐水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如存在吞咽障碍者,嘱患者进食时尽量呈坐位,进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防止误吸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可分为明显好转、好转和无效。明显好转是指患者肢体活动、说话吐字等恢复至未发病前;好转是指肢体活动、说话吐字相关表现改善,但尚未恢复到正常;无效是患者经护理后肢体、说话等未见明显改变。有效率(%)=(明显好转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把神经功能分为意识障碍、视野、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感觉语言等11个项目,根据不同程度进行评分,满分42分,评分越高说明损伤部位越多,障碍也就越严重。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6]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③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GC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GC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口腔感染1例,未发生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出血2例,肺部感染3例,口腔感染3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为22.5%。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6,P=0.023)。

3 讨论

脑卒中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易引发肺栓塞,甚至导致患者死亡[7-8]。目前,溶栓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早期溶栓主要是为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但是溶栓治疗也会并发颅内出血[9]。因此,需要及时严格掌握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有学者[10]提出,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提前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采取及时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见性护理也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护理方式之一,可用于消除危险因素、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

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溶栓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可通过提前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缩短了患者的溶栓时间,改善溶栓治疗效果。此外,溶栓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效指导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充分了解溶栓的重要性,明确溶栓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做好患者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和护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脑梗死给予溶栓治疗的目的,消除了患者紧张情绪,以最佳的状态配合医生,可保持血压平稳,防止在溶栓过程中出现意外[11]。

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通过密切观察和预防性护理干预,促进了溶栓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意识障碍是脑梗死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故对意识障碍程度的评估有利于后续的指导和对治疗效果的评估。

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预见性护理其具有明显的价值。主要原因,在预见性护理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进行了加强,医嘱下达前就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从而有效避免溶栓的时间,防止脑部组织的坏死,从而提高预后治疗效果。另外,及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翻身、叩背、饮食指导、口腔护理等操作,都及时防止了出血、压力性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预见性护理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负责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人员来说,需要具备较强的预见性护理意识,能突破传统的被动护理模式,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服务,可有效并及时地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干预[12]。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护理的效果。但是,对护理人员提出了需求,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增强预见性护理意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预见性溶栓神经功能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