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程地图既是一种课程理念,也是一种课程实施技术。它在可视化、资源整合和课程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强调儿童在课程实践中的中心地位,是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和儿童学习结果的重要途径。利用课程地图建设园本课程,就是要基于儿童的立场建构和实施课程,依据儿童学习规律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课程地图建设园本课程时,可以把民间文化和生活实践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手段,通过创设自主参与的课程学习环境,支持儿童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 课程地图;园本课程;课程建设
课程地图作为一种课程编制的理念和技术在教育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围绕学生的学习经验并通过可视化的技术为课程开发人员、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把握课程体系的抓手。[1][2][3][4]在早期教育领域,课程地图所蕴含的学生本位、个性化学习、教育民主化理念可以更好地推动早期教育课程的实践。幼儿园课程地图是指运用符号、图表、文字、照片等方式來描绘课程价值、核心经验、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信息的图形,具有可见性、主题性、生成性、交互性、建构性和亲历性等特征,它是教师进行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基本框架,同时也是对幼儿真实学习状态的描述。[5]课程地图不仅为教师的课程构建与实施提供了清晰的理念和可资利用的技术,让教师能够洞悉和把握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为幼儿构建起良好的课程学习环境;[6]还可以促进幼儿对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参与,让幼儿园课程成为基于幼儿现实发展水平和学习需要的课程,从而增进课程的生成性、适宜性和发展性。[7]应用课程地图来建设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在深刻理解幼儿学习经验性、探究性和整体性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幼儿园可以尝试从民间文化和幼儿生活两个方面来组织和编排课程,并从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的学习来重构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式,从而让幼儿园课程地图成为指导教师课程教学和促进幼儿课程学习的指针。
一、以民间文化和一日生活为经纬构建园本课程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在目标上具有全面性和启蒙性,在课程内容上具有生活性和浅显性,在课程结构上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课程实施上具有经验性和生活性。这也就意味着,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心智启蒙的同时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和学习特征。在珍视幼儿一日生活价值理念的引导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就可将民间文化和幼儿生活作为基本的支架,通过民间文化和一日生活来启蒙幼儿的心智、发展幼儿的能力和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民间文化是由劳动人民创造且存在于民间的,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对个体具有重要、长远和潜移默化影响的文化表现形态。民间文化具体可以分为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和民俗三种类型,[8]具有生活性、稚拙性、娱乐性等特征。在长期的积淀和实践过程当中,民间文化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启蒙、政治认同和自我理解功能,它为个体打开了走向全面认识自我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通道,是个体发展自我、嵌入社会和涵养精神的重要通道。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模式,对于初生的个体而言,民间文化就意味着一种祖辈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具有文化启蒙和生活启蒙的双重意蕴,且它与个体生活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9]民间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体系构成了幼儿学习的切面,为幼儿园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内容支撑,而幼儿的生活实践则构成了其学习民间文化的基本手段,同时幼儿在生活实践中又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文化。在课程地图的引导下,课程的目标即是指向幼儿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强调文化对幼儿的浸润的同时,也强调幼儿对文化的主动接纳与建构,强调的是幼儿的文化性发展和自主性成长。在课程内容建构、课程实施方式上则强调经验性、生活性和幼儿的参与性,它将幼儿的发展与整个人类社会和文化联系起来,这种基于文化和关系视角所开展的教育实践对于促进幼儿个体的整全和完满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基于对幼儿发展的深刻认知,在课程地图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将民间文化理解为一种对幼儿具有多重意义的生活方式,并以民间文化为底色来构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作为课程实践的基本路径。绚丽的民间艺术、质朴的民间风俗和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民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文化滋养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又传承和创造着民间文化。在这样一种民间文化和日常生活相互交融的环境中,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在关注幼儿生活空间转换的基础上确立幼儿在课程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其基本旨趣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民间文化为幼儿的课程学习提供内容支持,课程实践则强调幼儿的主动和自主参与。在这一课程理念基础上,我们从人、事、物、礼四个方面去收集诸如传统节日、本土人文景观、民间风俗等民间文化,并对收集到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依照幼儿发展的逻辑来规划和构建民间文化课程体系。经整理和重新组织后的民间文化资源并非各种文化要素或者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基于幼儿整体发展需要基础上的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课程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能找到课程建构的理念与目标、课程构建与实施的主体、课程内容体系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策略。
除了要知晓和把握如何将分散和缺乏组织的民间文化资源组织构建成一个课程体系之外,课程实施者还应明确如何来实施课程。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应用课程地图,其基本的实施路径之一就是通过幼儿的生活。幼儿是通过亲身探究来构建自身对世界的认知,民间文化课程同样要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本实践路径。这也就是说,以儿童为中心的民间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一是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需要和个体兴趣相结合,民间文化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应该建立在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之上,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民间文化的需要去赋予民间文化某种教育价值;二是要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来实践民间文化课程内容,强调幼儿对课程的生活性参与,如果脱离了生活性,民间文化将失去其存在的事实基础;[10]三是民间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也要有幼儿的参与,它不能全然成为教师为幼儿预设的课程。以民间文化和幼儿的生活实践为经纬来构建幼儿园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课程框架,它不仅有助于教师更为清晰和深刻地理解民间文化的教育意义和幼儿的发展本质,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构建和实施课程,从而不断优化幼儿园的课程实践生态。
二、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价值取向改革园本课程教学
课程地图的应用已经从早期的课程网络建构和课程管理走向对学生真实学习经验的掌握以及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课程教学,这就使得课程实施方式更为强调从教师的教授走向学生的学习。[11]关注幼儿学习的课程实施方式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诉求,即社会的急剧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诉求,与教给幼儿静态的文化知识相比,发展那些能够促进幼儿终身学習的能力和核心素养显得更为重要。[12]现代学前教育更为关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更为重视发展他们良好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等能够支持幼儿进行自主和持续学习的品质与能力。关注和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一是强调课程实施要关注幼儿的学习需要,要能够在因循幼儿既有经验、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适时地调整课程实施的方向与路径;二是要强调幼儿对学习的主动建构,只有幼儿将课程内容内化为自身经验与认知的一部分,才能使课程产生实质性的教育意义。课程地图对于教师课程实施方式的启发也在于它进一步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并通过具体的技术让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践变得更具可能性和支持性。
幼儿园教师对民间文化的关注和在课程实践中养成的较好的课程意识有助于他们在课程实践中不断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教师也应该通过课程审议、方案调整、研讨学习、专家对话、活动反思等方式来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适宜的课程实施方式,什么样的实施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观察记录、学习故事、课程故事等都可以成为推动和支持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手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经过对课程文本到课程活动的可视化转换,课程内容与幼儿核心经验之间的联系得以进一步明晰,课程的主题网络、学习活动开展的情境脉络、学习内容的开展步骤、学习材料的提供、幼儿学习方式、教师行为引导策略等都被完整地展现出来。在课程地图理念和技术的指导下,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可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发展需要为他们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应该是具有支持性和幼儿自主性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各种观察和记录工具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水平,通过过程性评价来判断和评估民间文化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促进水平;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系统全面地梳理幼儿获得的新经验,从幼儿学习产出和学习结果来评价课程实践活动对于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三、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目标改进幼儿的学习过程
课程地图是基于学生学习结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学校的课程设置需要围绕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其重点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适应未来,而不是去强调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和获得多少分数。[13]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在帮助幼儿获得认知和经验发展的同时,也更应该基于儿童的立场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去培养幼儿良好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等可以支撑幼儿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品质。[14]民间文化课程地图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用图式、文字、照片等手段系统地呈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环境和课程实施途径。这种课程组织方式在引导幼儿去认知和内化民间文化所传递的文化和生活经验的同时,也强调幼儿对这种认知和内化的自主性参与。在民间文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基于儿童的立场去关注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让幼儿一起参与课程环境的创设,鼓励幼儿对民间文化所蕴含的各种教育要素进行直接感知和自主探究,并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适宜的支持。[15]在利用课程地图来建设幼儿园课程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相信幼儿是具有充分自我表达和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因此,课程地图也是幼儿对自身的课程学习进行记录、评价和反思的过程。当幼儿用课程地图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时,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的目标,能够更好地梳理和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能够更好地发现和感知自身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学习体验和认知发展。在幼儿绘制自身课程地图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运用已有或者发展新的技能去将自身的学习进行可视化转换,画画、表演、讲述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呈现活动过程的方式。当幼儿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内容绘制成课程地图时,课程地图就为幼儿反思自身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凭借。
参考文献:
[1]HAUSMAN J J. Mapping as an approach to curriculum planning[J]. Cuniculuin Theory Network,1974(2-3):192-198.
[2]董文娜,巩建闽.课程地图是什么[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56-64.
[3]曹鑫.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地图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20.
[4]张琼.幼儿园“多维课程资源地图”内涵与价值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0(9A):36-40.
[5]钱琴.让幼儿成为课程地图的主动建构者[J].好家长,2018(53):66-67.
[6]向海英.幼儿园课程创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10):54-57.
[7]孙立明.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与生活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5(01):70-72.
[8]白庚胜.民间文化传承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28-34.
[9]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1-6.
[10]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重庆:西南大学,2011:55-63.
[11]杨文.从集体教学到个别化学习: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必然[J].学前教育研究,2020(10):81-84.
[12]周欣.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监测评估价值取向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7(05):3-9.
[13]郭士清,庄宇,颜兵兵.基于成果导向与课程地图理念的高校课程规划探究[J].高教论坛,2016(01):60-63.
[14]彭杜宏.儿童早期学习品质的本质内涵、因素结构及学习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2020(03):57-71.
[15]姜冬玲.四环节模式区域活动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7(0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