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儿童教育中小学数学直观性教学研究

2021-02-28 22:08余林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5期
关键词:直观性数学教育特殊教育

【摘要】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知觉之一,也是人类在进步和发展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收集渠道,在人类一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多数的信息内容都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因此,视觉的缺失,对于所有视障人士来说,都是一项难以弥补的伤害。由于视障儿童无法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因此在学习阶段,绝大多数视障儿童都无法完整全面的进行知识的获取的理解。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特殊教育事业也越来越被重视。在特殊教育中,视障群体他们的健康发展正是我们现如今不容忽视,甚至刻不容缓的一项研究内容。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对视障儿童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开发其学习潜能,最大化的克服生理缺陷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是特殊教育中盲校小学教育的教学目标。

【關键词】特殊教育;视障儿童教育;盲校小学数学;直观性;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对于视障儿童而言,学习数学,又比其他正常儿童要苦难许多。事实上,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思维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额计算,还需要理解各种数学原理和性质。视障儿童在建立数学抽象思维的时候,没有直观的视觉感受,因此,无法太过直观的了解数学知识中的一些抽象理论和概念。针对于视障儿童开展的数学直观性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视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是现如今一项行之有效的特教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一、培养思维

由于视障儿童们没有视觉能力,所以对事物没有相应的视觉经验,面对很多东西,都无法形成相应的视觉表象,因此,在学习事物本质的时候,也缺乏了视觉对象进行比较。这回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形象画面进行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视障儿童的数学思维,让他们通过其他方面的干预,形成学习认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能力,通过多媒体印象、实物教学辅助工具、现实还原实物内容和场景等方法,让学生们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产生对事物的感性经验,从而更加直观的对数学概念有所认知。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立体的图形,播放一些能够带动情绪的音频等,结合教学内容,引导盲生对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和感受。不妨以数字认知教学为例,视障学生不能观察到每一个数字的形状,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听觉和触觉的方法向学生讲解这些数字,培养其对数字形成一个基本的思维认知。例如在讲3时,教师在每一名学生面前准备一个盘子并在盘子中放3颗小球,而后发出教学指令要求每一名学生将盘子里的小球依次取到外边。当学生完成后,教师告知全体学生这便是数字3。有了实践的参与,学生也就更加准确的认识了3这个数字的具体含义。

二、语言引导

数学语言包括了文字语言、图像语言、符号语言等,在数学科目的教学中,有着十分清晰的记忆点和特别的内容呈现。由于视障儿童们对于一些数学语言没有画面感,所以我们在数学语言的引导中,就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供学生们进行想象和感知。例如盲生无法想象到图形、图像、表格等内容,那么在学校的教育中,我们就可以把图形通过立体内容的展现,来对他们的数学语言认知进行勾勒。凸显图是视障儿童在学习图像语言的时候,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们无法通过视觉感知到的图形、图标,变成有规律的凸起图画,让盲生通过触摸,把不同图像的内容刻画到自己的脑海中去。通过触觉直观的感受到图像,对于视障儿童而言,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应当在教育中,鼓励学生们更多的触摸不同的凸显图,并且在他们触摸的时候,进行语言的引导,在触摸过程中,加深对图像的印象,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积累认知经验。再比如在向学生讲解长方形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用木棍定做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而后要求每一名学生用手摸该木框。等这一部分工作结束后,教师要求全班学生描述自己刚刚摸到的东西。有学生表示,物品共有四条边,两长两短。也有学生表示,该物品长短边相接处是一个死角…学生的语言描述便是长方形的主要特征。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作出总结,归纳出长方形的主要特征和数学性质。因此,在盲童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及触觉的有效调动,结合教师的语言引导和讲解有助于每一名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结合生活

在对于视障儿童的数学教育中,我们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方式,都是为了帮助他们具备独立自主应对生活的能力,因此数学教育结合生活实际内容,是开展视障儿童直观性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我们比较常识性的东西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盲生进行大量的感受和记忆。这样一来,他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增强了自己的生活能力。例如在进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拿出一些苹果,让盲生通过触摸进行感知,不动声色的给他们分苹果,并且让他们自己摸索出手上一共有几个苹果。分成三次给出不同数量的苹果,让盲生进行自主的加法运算。这样的教学方式,视障学生们能够更加轻松的接受加法的原理,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加法的实际作用。除了结合现实生活向盲童讲解数学知识外,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元素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数学题目的创作,这也有助于其对数学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为此,我们可以应用奖励手段,对那些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数学题目的学生予以表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名学生表示:奶奶爬楼梯回家,每上8级楼梯便要休息1分钟。奶奶从8:00开始爬楼梯,家住在3层,每层共有10级楼梯,奶奶回家的时间是几点?这道题目便是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状况命制的,而且题目质量非常高,具有非常明显的代表意义。教师对命制这道题目的学生进行荣誉奖励不仅充分肯定了这名学生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在班级范围内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风气,祝语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注重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联系,实现知识的应用性。因此,视障儿童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讲解与现实生活的有效联系可以将知识本身直观表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视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是由自身感知到的信息和内容所决定的,因此,教师需要摸清他们的学习规律和认知方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采取更为直观的教育方式。在视障儿童无法通过视觉接受信息的前提下,选择更加符合他们身心年龄发展的教育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最大化的感知到世界的多样性。开展直观性的教学方式,教师们可能需要投入比其他正常儿童们的教师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挖掘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触觉、听觉等其它感知觉来弥补视觉获取知识方面的不足,让视障儿童通过自己双手真实的触摸世界,感受世界,体会世界的美好。给视障儿童一片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天地,在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下,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自在和高效的接受新的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孙丽娟.盲校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特色分析与教学思考——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0(21):26-28.

[2]任涛.化解盲生认知障碍,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盲校《圆的认识》教学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0(07):45-47.

[3]周茜.关注证据教学 提高盲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四年级学生“以证据探学”的个案研究[J].智力,2020(14):7-8.

[4]吴晓燕.逆向融合 彰显“活力”——以《张謇话廊里的数学问题》教学为例[J].小学时代,2020(08):33-34.

[5]孙丽娟.以手代目,让思维看得见——盲校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实践[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7):47-48.

作者简介:2002年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2002年8月到福州市盲校工作至今19余年,一直在小学组(1~5年级循环教学)姓名:余林,出生年月:1982.08.30,性别:女,学历:本科,民族:汉族,籍贯:福建福州,单位:福州市盲校,现在职称:小学初级(十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直观性数学教育特殊教育
简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巧用教材插图,打造高效课堂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