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焚华
(闽侯县甘蔗中心小学,福建 闽侯 35019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汉字的构字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汉字主要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是以形为难点、以义为核心的音、形、义有机结合的整体。[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吸纳“字理识字”之所长,利用汉字特点,特别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构字规律编排识字教学。[2]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色,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遵从学生认知水平,采取趣味化、意义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识记汉字。
许慎说:“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字就是遵照事物的外表和特征描摹事物的样子。[3]如“日”“月”“山”等字,最初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张简笔画,是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简单画成的,字形形象直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象形字直观的特点,把字教活,让识字课堂充满趣味性。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教学中,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利用实物展示或图文对照识字的方法,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如统编版《比尾巴》一课的“伞”字教学,教师事先准备一把雨伞,在课堂上撑开让学生观察。再出示汉字“伞”,让学生将实物和字形进行对照,分析比较雨伞的构造:上面摊开的部分是伞的顶部,中间支撑的部分是伞撑,下面长长的部分是伞柄。这样,“伞”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轻松而牢固地掌握字形。再如“羊、马、牛、鼠”等动物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出示动物图片,让学生自主认一认、辨一辨,再出示这些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发现这些字和图片十分相像,特别是“鼠”字,古人几乎是画出了“鼠”的全貌:上面是老鼠的头和牙齿,下面是身子、腿和爪子,最后还有尾巴。这样由图到字的直观学习,让识字变得简单而有趣。
有不少象形字,如岛、鱼等,容易让人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识记字形时,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字形结构,想象后简单描述字形的特征。[3]通过联想产生自己的感受,在大脑中构建出生字的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象,化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如教学《神州谣》的“州”字,在出示古文字“州”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后,教师再出示“州”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通过不同的字体形状,补充“州”的字源解说。然后让学生想象描述看到过的河流,明白“州”字的“川”表示河流,中间的点表示小岛,避免学生出现“州”和“川”混淆的现象。在中国汉字中,如“州”和“川”这样构字法的字还有很多,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减少错别字现象。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汉字中有许多会意字和指事字,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特殊符号作标示,会意字则是两个不同的独体字在字形和字意上的组合。[3]这些字的构字比较复杂,教师若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点拨,学生同样能心领神会。
象形字往往是合体字,字根是其零部件。教师可以把会意字或者指事字的部件进行分解,让学生说说各个部分的意思,再将意思串联起来进行理解识认,学生学起来轻松,还能够发展思维能力。如教学统编版《猜字谜》一课的会意字“喜”,“喜”字笔画比较多,笔顺也比较复杂,学生往往不理解口字上部分的“壴”字是什么意思。教师不妨出示简笔画,告诉学生:“喜”分为上半部的“壴”和下半部的“口”,“壴”是“鼓”的意思,表示敲起锣、打起鼓、图庆祝;下半部分的“口”,表示人们高兴时咧开嘴笑。再如,教学指事字“言”,“言”字笔画简单,学生强记容易,但是往往不能理解字义。教学时,教师寻找字源,出示甲骨文字形“”,引导学生分为上下两部分看:下半部分是“舌”字,上面的一横表示言从舌出,学生自然记住“言”是张口吐舌说话的样子。通过对汉字的分解和串联,学生既掌握字形,又明白字义。
汉字是表意字,音形义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表意字的突出特点是理据性,即每一个笔画和偏旁都有一定的根据和科学道理。教学时,教师按照字理析形索义,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还有助于传承中华汉字文化。以教学统编版二年级《揠苗助长》中的会意字“焦”为例,“隹”字在识记时,往往会少一横,且学生不理解“隹”和四点底的关系。可引导学生追溯汉字的构字理据,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和金文,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对照,学生容易明白:原来古人造“焦”字时,根据小鸡在火上烧烤的样子。金文的“焦”,上方的“隹”表示小鸟,和“住”没有关系;下方的四点底则表示“火”。了解字的来历后,学生很少再犯少写一横的错误,进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学阶段要认识的汉字有2500 个左右,而形声字约占汉字的80%以上,其识字量之大不可能一一教学。因此,要让小学生在寻找构字规律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建立新旧知识的衔接,从一个字带出一大串字的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识字量,进行系统化识字。
形声字教学应根据构字规律,按照形旁和声旁进行归类识字,即形成字族识字。[4]形声字的明显特点是声旁表音,形旁表意。教学同一形旁的字,用形旁关联法进行归类识记;教学同一声旁的字,用声旁关联法识字并拓展。如统编版四年级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中的“杆、肝、秆”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发现三个生字右边的部件都是相同的;生字的读音与右半部分相同或相似;偏旁都有表意的特点,生字的偏旁不同,意思也不相同。找到共同点后,再进行偏旁溯源识字,知道“杆”和木头有关,所以是木字旁;“肝脏”是人体的一部分,所以是月(肉)字旁;“麦秆”跟农作物有关,所以是禾字旁。通过分组归类,建立关于“干”字的汉字系统。不但让学生轻松完成课内识字任务,而且形成对汉字系统化特点的认知,为后续的生字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由于其认知发展尚未成熟,对物体的知觉主要以整体的轮廓感知为主,容易忽视细枝末节的辨别。在辨别和记忆字形时,易对形近字产生混淆。形声字中,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字有很多,有些形旁十分相似,但表示的意思却完全不同,教师要把这些字归类比较讲解,帮助学生辨形。如统编版《狐狸分奶酪》中的“拌起嘴来”的“拌”,和“绊倒”的“绊”,二者的形旁分别是“扌”和“纟”。“扌”是手的变形,表示和手有关;“纟”是丝的变形,表示和丝巾、布料等有关。先让学生观察比较“形”的异同点,教师再讲解“义”的异同点。通过形旁的追源比较,学生领会偏旁部首的含义,不再将偏旁部首“张冠李戴”。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之前还学过哪些带这些部首的生字,温故而知新,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