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君,刘沧桑,戴洪勤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在临床上肾内科较常见的肾小球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患者可伴发血脂代谢的异常、水肿、尿蛋白、高凝、低蛋白血症等临床症状[1]。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有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引起急慢性肾衰竭、重度感染、栓塞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2]。贝前列素钠是一种前列环素类似物,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效果,近年来在各种肾损伤和肾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多。环磷酰胺属免疫抑制剂,具有细胞毒性,能够对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减轻免疫损伤[3-4]。本研究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短期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48~68(63.31±12.14)岁;病程1.5~8(3.80±0.85)年。对照组年龄47~70(62.18±11.49)岁;病程1.6~8.3(3.77±0.92)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肾病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2)无血液系统疾病;(3)患者3个月时间内没有使用过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药物。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并发症;(2)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3)伴精神疾病或难以配合治疗的患者;(4)药物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低盐饮食等干预,药物治疗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190)抗凝治疗,每次0.2 ml皮下注射,每天2次;厄贝沙坦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513)降压治疗,每天150 mg;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天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0054)降脂治疗,每天10 mg;醋酸泼尼松片(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1023502)1 mg·kg-1·d-1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前列素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贝前列素钠片(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3588)每次40 μg口服,每天3次;注射用环磷酰胺(Baxter Oncology GmbH生产,国药准字HJ20160467),剂量8~12 mg/kg混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月1次,总剂量≤0.8 g。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肾功能(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白蛋白、24 h尿蛋白)水平变化与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差异、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脱发、肝功能受损、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发率。
疗效评定:(1)完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4 h尿蛋白<0.3 g,白蛋白水平>35 g/L;(2)部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24 h尿蛋白含量降低>50%,白蛋白水平升高>40%;(3)稳定: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24 h尿蛋白含量降低30%~50%,白蛋白水平升高20%~40%;(4)未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未缓解,24 h尿蛋白含量降低<30%,白蛋白水平升高<20%。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血液标本检验由医院检验科医师完成,血清尿素氮水平采用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法进行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溴甲酚紫法进行测定,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水平采用苦味酸法进行测定,血脂相关指标采用酶法、全自动生化鉴定仪进行测定。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03)。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肾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白蛋白、24 h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肌酐清除率、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2.3 血脂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肌酐清除率、白蛋白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5/40),对照组为17.50%(7/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2,P=0.531)。
2.5 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例(%)]
虽然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肾内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但目前临床上对肾病综合征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大多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5]。临床上针对肾病综合征的对症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降血压、抗凝、降血脂及糖皮质激素抗炎等,虽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能延缓肾病的进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未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预后较差,这也是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6-7]。
贝前列素钠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与传统的抗凝药物阿司匹林等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且是首个可以口服的前列环素衍生物制剂,它能够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使腺苷酸环化酶得到激活,激活cAMP/PKA的信号传导途径,使钙离子内流量减少,从而抑制血栓素A2的形成,从而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5]。贝前列素钠能够调节血管活性因子从而发挥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非肾脏清除类药物,可以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8-9]。但贝前列素钠的半衰期较短,患者口服药物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峰值,采用单一用药时常需要多次给药,易诱发血药浓度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往往需要联合其他的相关药物进行应用[10]。环磷酰胺是一种首选的免疫抑制剂药物,其主要是通过细胞周期的非特异性抑制作用,产生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从而发挥对机体过度免疫过程的阻断作用,抑制了免疫特异性炎性反应所造成的损伤[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8.658,P=0.003);治疗后,2组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肌酐清除率、白蛋白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2组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肌酐清除率、白蛋白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了贝前列素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的短期、中期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优化血脂的代谢,提高了肾病综合征的疾病控制率,从而减少了疾病的复发。贝前列素钠具较短的半衰期,起效时间快,贝前列素钠联合常规治疗方案和环磷酰胺,既能弥补常规方案起效时间慢的不足,还能够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有效降低甚至免疫炎性反应带来的损伤,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阻止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贝前列素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的中短期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血脂水平,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