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

2021-02-25 06:53陈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9期
关键词:奥氮性反应炎性

陈洁

老年痴呆属于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包括血管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2种类型,患者会出现失语、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失认等症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临床都尚无定论[1]。老年痴呆起病隐匿,疾病发展具有进行性,严重可累及患者的泌尿、神经等系统,促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加重了家庭负担[2]。目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疾病的首要目的。利培酮、奥氮平是治疗老年痴呆常见药物,但前者不良反应大,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影响疗效;后者属于一种新型药物,有相关研究指出,奥氮平在器质性精神障碍中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能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3]。本研究观察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1例。纳入标准:经核磁共振、脑脊液、基因检测等确诊为老年痴呆,并伴随一定的精神(妄想、幻觉等)和行为障碍者;研究前1个月并未服用过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或治疗前未使用过任何精神类治疗药物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心、肾、肝功能障碍者;发病前已存在认知、行为、精神障碍者。研究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64~83(72.58±5.51)岁;病程5个月~3(1.96±0.37)年;疾病类型:阿尔茨海默症24例,血管性痴呆症17例。常规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64~83(72.36±5.14)岁;病程5个月~3(1.85±0.62)年;疾病类型:阿尔茨海默症26例,血管性痴呆症15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予利培酮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808)0.5 mg口服,每天1次,服用15 d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则可逐渐增加药物剂量,单日最大剂量≤4 mg。研究组予奥氮平片(Dr.Reddy's Laboratories Limited生产,注册证号H20150141)2.5 mg口服,每天1次,服用15 d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则可逐渐增加药物剂量,单日剂量≤20 mg。2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比较2组治疗前后疾病相关量表[阿尔茨海默症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便秘、口干、乏力嗜睡、体质量增加)发生情况。

BEHAVE-AD评分:共有7个分量表,包括幻觉、攻击行为、情感障碍、焦虑和恐惧、行为紊乱等,同时又分为25个小题目,以0~3分计分,总分数越高,则表明精神行为症状越严重。

MMSE评分:该量表共有5大评分内容,包括记忆力、计算力和注意力、言语功能、回忆功能、定向力,总分30分。27~30分为正常;低于27分为认知功能出现障碍;21~26分为轻度智障;10~20分为中度智障;<10分为重度智障。

ADL评分:该量表共有10项评分内容,包括如厕、行走、上下楼梯、穿衣、进餐等,总分100分。95~100分为独立;75~94分为轻度依赖;50~74分为中度依赖;25~49分为重度依赖;<25分为完全依赖。

2 结 果

2.1 疾病相关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BEHAVE-AD、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BEHAVE-A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相关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TNF-α、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TNF-α、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的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76%,低于常规组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26)。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相关数据指出,超过60%的老年痴呆患者会出现妄想、人格改变、幻觉等精神症状,以及记忆减退,造成患者的行为发生改变,从而逐渐失去自理能力[4]。有学者认为,老年痴呆是因为机体中的淀粉样蛋白发生改变,出现沉积现象,加上神经元纤维缠结,所以才会引起神经元的数量不断减少,大脑缺乏记忆性神经元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便随之减少,从而诱发该疾病[5]。若未及时治疗,患者的胆碱能系统功能不断减退,进而加重妄想、幻觉等精神行为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能力和质量。传统的抗精神类药物虽能较好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大,且疗效还未达到预期。目前,有部分研究认为,非典型性的抗精神类药物能有效改善老年痴呆的病症[6]。基于此,本研究观察奥氮平、利培酮在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BEHAVE-A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常规组(P均<0.01)。这说明采用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能显著改善其病症,提高其认知、行为、生活等能力。利培酮的药物吸收率高,能通过结合多巴胺中的相关受体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但该药物的药物清除率较低,老年痴呆患者的机体已出现一定的退化,各器官、组织代谢功能不全,药物易在患者体内聚积,从而增加药物毒性,产生多种不良反应,进而影响疗效。杨云龙等[7]指出,使用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症,患者出现易激惹症状或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较大,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这就说明利培酮在老年痴呆治疗中的安全性较低。奥氮平属于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类药物,能选择性提升乙酰胆碱在脑部的含量,全面控制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改善人类的记忆、学习功能。奥氮平是5-HT和DA受体拮抗剂,药物通过口服后,可快速被胃肠道吸收,抑制DA的生物活性,提高一直处于低兴奋状态中的记忆神经元,促使妄想、幻觉等精神行为症状好转。

结果还显示,治疗后,2组TNF-α、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的程度大于常规组(P均<0.01)。这说明采用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可消除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降低各类炎性因子水平,促使疾病得以恢复。冯立兵[8]学者认为,炎性因子是人体多种疾病发病的通路,其水平异常升高,会促使疾病病情加重,所以其也是多种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更重要的是,炎性反应的发生与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TNF-α属于人体一种重要炎性因子,其主要是依靠活化的巨噬细胞或单核产生,在炎性反应中起主导作用。CRP水平能良好反映人体全身或局部的炎性反应,属于标志性指标,其主要是由肝脏合成。机体若出现炎性反应,白介素便会大量释放,从而激活神经细胞,诱导淀粉样蛋白形成,加重沉积现象,而淀粉样蛋白又促使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造成恶性循环,从而产生瀑布级联效反应,加重病情。更重要的是,过度的炎性反应会损害神经细胞,因此,炎性反应能作为致病因素。奥氮平有一定的消炎作用,且药物作用具有选择性,可在中脑皮质或大脑边缘产生疗效,其不会影响黑质纹状体的通路,不但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还有效改善了精神行为症状。相关研究指出,将奥氮平应用于老年痴呆大鼠模型中,大鼠中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且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炎性反应与老年痴呆症相关,通过消除炎性反应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9]。

本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76%,低于常规组的29.27%(χ2=4.970,P=0.026)。这说明采用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奥氮平作为神经安定药,其口服利用率高,且药物并不会给患者带来迟发性障碍,更不会让患者产生较大神经抑制症状,加上食物也不易影响其吸收速率,药物会经过肝脏代谢,随着尿液排出,通常情况下,对机体的影响小,因此药物安全性高。同时,奥氮平的亲和力极好,在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频率的同时,并不会影响纹状体运动功能,加上药物不能直接穿越大脑的血脑屏障,并无法引起中枢神经反应,而这些优势适用于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若使用大剂量的奥氮平,有可能会影响血液学的部分指标,但影响具有可逆性,通常停药后可恢复。研究指出,奥氮平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水肿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该药物治疗时,应为患者定时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采取相关措施缓解不良反应,以此保证疗效[10]。

综上所述,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妄想、幻觉等精神行为症状,提升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奥氮性反应炎性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礞石滚痰汤联合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奥氮平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性价比最高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