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下文博场馆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21-02-24 19:13褚珂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4期
关键词:思考与探索

摘 要:目前,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已经愈发引起社会公众部门的重视,并逐步成为常态化管理要求。文博场馆作为文化、展览、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公共服务场所,聚集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其中公共卫生安全防控更是重中之重,也给文博系统的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文章对南京城墙博物馆建设实践进行梳理,探索前瞻性、全局性、服务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文博场馆;公共卫生安全;思考与探索

1 研究背景

近年來,世界各地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公共卫生安全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共服务场所成了首当其冲之地,再次提醒我们要将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作为常态化工作。

文物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高度浓缩,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文博场馆作为文物的聚集地,折射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文博场馆为公众提供的不仅是实物藏品的汇集,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集聚。因此,要想保障文博场馆在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的背景下正常开放,还需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总结实践中的创新举措,期望为后续文博场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积累宝贵的经验。

2 文博场馆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存在不足

2.1 传统文博场馆以线下为主的运营模式存在缺陷

传统文博场馆以线下游览为主要运营模式,游客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文博场馆的公众影响力和传播力。但是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游客数量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文博场馆的收入,同时对文博场馆的宣传教育作用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尽管国内大部分文博场馆有政府的资金支持,但是仍然面临公共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为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前期筹备的临时线下展览不能如期的进行,同时讲解收入、文创收入及周边收入都会减少,文博场馆在藏品保护与修复、增进与大众的联系、扩大社区影响力等方面的努力变得难以维系,采用传统线下运营模式的文博场馆缺乏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

2.2 文博场馆缺少系统的安保和卫生防护能力

文博场馆的安保投入主要集中在文物藏品保护、消防等方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安保系统极为紧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时效和能力较低,缺乏应对预案和应急方案。在卫生防护能力方面,既无相应的能力又缺乏经验。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缺乏,在人员安排上存在较大压力;二是防护物资储备缺乏,无稳定的采购渠道;三是缺乏应对经验,公共场地消杀、食堂采用公筷等临时方案准备不足。

3 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应对措施

南京城墙始筑于公元1366年,历时28年建成,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大、存世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城墙之一(图1)。随着南京城市新的规划和发展,南京城墙已成为南京现代城市格局和市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体量最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这座旷世城垣仍以25.091千米的遗存雄冠世界其他城垣之首。2014年,南京城墙实现全面开放,全面开放的三年内,客流量近400万人次。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南京城墙博物馆面临着重大挑战,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大体措施分为三个阶段。

3.1 博物馆闭馆,加强自身建设

部分突发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具有高度的潜伏性和传染性,人员往往在没有发病症状时已经在人群中传播,公共场所成为群体性暴发的高危地,适当、适时闭馆成为安全卫生事件防范和维持文博场馆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南京城墙博物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下进行闭馆,降低聚集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风险。在闭馆期间,南京城墙博物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文博藏品的数字化建设。通过探索建立“云游城墙”线上导览项目,以南京城墙为研发线索,串联周边景区,在探索城墙历史文化背景、文物馆藏资源的前提下,为游客打造在线游览、线上预约、场景互动、直播平台为一体的景区云导览平台,在保护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利用城墙文化资源。在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的形势下,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博物馆游客全新的文化情感需求。

二是研究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下文博场馆的开放策略。制订南京城墙景区(博物馆)有序恢复运行的工作方案,成立“城墙中心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防疫消杀、督查防范、卫生安全处置、医疗救治等工作小组,密切关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展趋势,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3.2 探索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下南京城墙的运营模式

探索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下南京城墙如何有序开放,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是弹性开放。景区室内活动场馆等密闭空间暂停对外开放,如咖啡馆、书吧等。同时限制对旅游团队接待、讲解以及导游服务,避免聚集性入馆行为的发生。

二是控制参观人员密度。实时监控动态客流信息,确保人流量不超过日最高承载量的50%,从根源上采取限流参观。

三是开发分时预约系统(图2),线上分时预约是城墙本体保护及公共卫生安全防控措施的必要手段,并提倡错峰出游。南京城墙博物馆从提升服务器性能、预约流程效率、应急预案机制三方面打造景区预约平台,并逐步完善使用功能,确保高峰客流时段平台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3 多管齐下,恢复南京城墙旅游生态

一是调整门票价格,发挥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南京城墙博物馆主要采用阶段性门票降价与周末时段降价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最大游客承载量的前提下,提升客流总量,秉承景区“强化遗产保护,有效活化利用”的初衷,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城墙的对外影响力以及品牌知名度,有效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科学指导南京城墙旅游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是发展夜间经济,开拓特色夜游项目。南京城墙景区解放门段、中华门段两个段点试点晚间开放。打造城墙特色微演艺活动,如《名城传》《心印·中华门》等大型真人实景演绎,又与3D投影秀、光影互动等相互融合(图3),让游客沉浸式地感受南京城墙的恢宏壮丽,将南京城墙的建筑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传递给游客。

三是打造智慧景区,为防控提供技术保障。南京城墙博物馆对票务系统进一步提档升级,实现人脸识别、实名制、自助化售检票,准确掌握游客来源地等动态信息。同时搭建游客量专项监测系统预警平台,通过对游客人数实时信息化建设,精准获取景区的实时游客量,实现对重点客流量密集区“一点一策”瞬时游客量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每个区域的监控预警方案,有效地在防控階段帮助景区精准控流。

4 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下文博场馆的发展对策

不同类型的文博场馆的产生背景不同,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它们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宗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其基本的职能和角色是不会变的。如何平衡变与不变,是目前文博场馆最大的挑战。

4.1 深度开展文博场馆的藏品研究工作

每个文博场馆都有自己的藏品体系和特色,独特的藏品也是体现文博场馆特色最为直接的载体,藏品最终也是为教育宣传和展览陈列服务的,藏品研究是文博场馆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文博场馆的工作重心所在。文博场馆可以根据自身特色编制藏品清单,藏品研究不仅仅是研究部门的责任,也需文博保护人员、旅游规划人员、文创人员、展览人员、相关学者等多方参与,不仅要研究藏品的历史价值,也要挖掘藏品的现代价值,对藏品价值的研究也奠定了文博场馆输出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大众每天面对海量的信息,有些是“知识”,更多的是“垃圾”。文博场馆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递者,需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藏品研究成果输出的权威性。

4.2 加强文博场馆数字化建设,建立新的交互方式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抖音、头条等自媒体对热门、爆款博物馆藏品的宣传,加上《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综艺活动的大量兴起,也带来了一波新的“博物馆热”。大众对博物馆的需求也从休闲娱乐逐步转变为寻求知识精神世界的共鸣和慰藉,这也对现代博物馆的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让更多的人即便是没有来到现场,也能感受藏品的魅力,很多文博场馆将热门产品搬到线上进行“云展览”“云游览”。在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的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成了文博场馆与大众维系联系的重要桥梁。

文博场馆的数字化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在举办数字化展览时,准备和经验略显不足。国内部分大型博物馆从事数字化建设相对比较早,已经实现了主要藏品数字化展览,因此在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冲击时,在应对的能力、效率和效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部分省、市、区层面的文博场馆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在数字化建设上,缺少统筹机制,存在重复投入和经验不能分享等问题。同时文博场馆也存在数字化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资金持续、累计的投入,才能初见成果,也需要逐步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

4.3 推广线上线下联动模式

在公共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时代,随时可能发生限流、闭馆等临时措施。文博场馆的服务模式、线上线下活动不再泾渭分明。事实证明两种方式相互结合是文博馆最理想、最有效的展出方式。观众既可以实地参观和感受文物藏品,也可以通过“云展览”“云介绍”,足不出户从线上观看藏品,相关文创产品也可实现线上线下个性化定制。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的探索不仅仅局限于用什么形式、输出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更应该关注是否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能不能提高大众的参观满意度,并吸引和维持大众的关注度。归根结底,大众的需求是文博场馆最本质的服务目的。因此,文博馆应联合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线上线下不同类型的大众群体开展科学、详细的调查研究,以此了解大众需求和兴趣,采用合适的运营模式,不断研究藏品的展现形式和展陈方法,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抓住大众的眼球,使文博场馆成为大众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大众对文博场馆和藏品产生情感的慰藉,真正地实现文博场馆的当代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琦.后疫情时代的博物馆发展对策[J].文化月刊,2020(7):114-115.

[2]张立.后疫情时代博物馆传播新样态及其路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3):120-130.

[3]顾玉雪.“云”游博物馆,尚有81难?[J].齐鲁周刊,2020(5):38-41.

[4]褚珂.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活化路径—以南京城墙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8):160-161.

[5]胡琳琳.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危机传播管理研究带来的启发与改变[J].新闻传播,2020(14):10-11,14.

猜你喜欢
思考与探索
市场经济影响下对产品包装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对高职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思考
绥滨农场困难帮扶中心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思考与探索
浅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的探索
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国有企业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财经专业技能大赛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