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肌肉减少症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2021-02-23 05:02盖家兴高航任昕燕徐霓影王俊杰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肌少症患病率老年人

盖家兴 高航 任昕燕 徐霓影 王俊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广泛性骨骼肌质量减少和力量下降,以及由此造成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据统计,截止2019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2.6%[2],预计到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所占比重将升至26.64%[3],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国家。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肌少症的发病率也将逐年上升。肌少症不仅会加重老年人的衰弱症状,还会增加跌倒、骨折、失能、再入院、心肺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的发生风险[4],其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特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医疗护理及社会养老负担。在此背景下,国内相关部门及研究者越来越关注老年人肌少症问题,近十年来已开展大量研究并呈现诸多研究成果。明确和掌握肌少症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对我国肌少症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方向,对老年人延缓衰老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采用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国内肌少症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国内有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以“肌肉减少症”或“肌少症”或“少肌症”或“肌肉衰减综合征”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相关文献,文献类型无限制,初步检索得1 113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摘要或全文,筛除报纸、会议通知等非研究性文章及与主题弱关联的文献,运用EndNote X7软件进行文献查重,最终纳入455篇文献。

1.2方法 (1)文献记录的下载与导入,将455篇文献题录以NoteFirst格式导出,并导入数目共现分析系统[5]( Bibliographic item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BICOMB2.0),提取所有文献中的关键词。(2)整理关键词,合并同义词及近义词,如将“骨骼肌减少症”批量修改成“肌肉减少症”等;剔除含义太过宽泛的关键词,如“研究现状”“综述”;剔除检索用词(检索用词出现的频率一定是最高的,如不剔除会影响其他关键词的分析),如“肌肉减少症”,剩余1550个关键词,合并统计后共获得481个有效关键词。(3)选取高频关键词,基于Donohue JC高频词与低频词分界公式,其中代表出现频次为1的关键词数量[6],同时结合专业知识选取高频关键词,生成并导出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4)绘制树状图,将词篇矩阵TXT文件导入SPSS22.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组内连接法,以二分类资料Ochiai为度量标准,生成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树状图。

2 结果

2.1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研究主题、内容、方法的凝练,而高频关键词更能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分析价值。为保证高频关键词选取的全面性,本研究结合公式计算和经验判断最终截取出现频次≥18,总词频数为1 128,累计百分比为42.46%的30个高频关键词,见表1。其中,“老年人”、“骨骼肌质量”、“营养支持”、“病因”是主要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分别是150、94、67、59,提示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是我国肌少症研究的热点内容。

表1 高频关键词及频次分布表

2.2共词聚类分析 运用SPSS 22.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树状图、关键词词义、代表性文献共分为4个研究类团:(1)肌少症相关合并症研究,由7、11、27、25、16、8、17、13、26号关键词组成;(2)肌少症的病因和护理干预研究,由3、6、4、15、23、18、29号关键词组成;(3)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由10、14、24、28号关键词组成;(4)肌少症的护理评估和诊断研究,由5、22、2、1、20、21、12、30、9、19号关键词组成。图1中,纵轴呈现30个高频关键词及其序号,横轴数字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提示关联性越强。

图1 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3 讨论

3.1研究热点分析

3.1.1肌少症相关合并症研究 慢性病是中国人群主要死因之一,据统计,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7%,其疾病负担约占我国疾病负担的70%[7]。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病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慢性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长期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3.1.1.1肌少症与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是中老年肌少症发生的危险人群。据报道,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罹患肌少症者患病率男性为19%,女性为27%,高于正常男性5.1%、女性14.0%[1]。研究显示增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体质指数较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或分解过快、糖尿病病程长、相关慢性并发症多、运动量不足、胰岛素抵抗、高血糖状态都是糖尿病患者罹患肌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8]。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增加蛋白质摄入、控制血糖达标、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措施能够减少肌少症的发生风险。

3.1.1.2肌少症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其常常伴随着肌少症的发生。随着骨质状况的下降,肌少症的发病率总体趋势由3.2%增加到12.5%左右[9]。同时,在中老年人群中,肌少症又可显著增加61%骨质疏松症和59%~61%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10]。因此,骨质疏松合并肌少症患者易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跌倒、衰弱等,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甚至造成失能,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增加再入院率和医疗费用,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要提高我国居民对骨质疏松及肌少症的认知,尽早测定并密切关注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肌肌量和肌力,有助于早期发现肌少症,积极制定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1.1.3肌少症与冠心病、慢性心衰等疾病 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肌少症者较多,且男性、低体质指数和低前白蛋白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11]。另外,慢性心力衰竭与老年患者肌少症的发病相关,且心衰病人较非心衰者肌少症的患病率更高,甚至在心力衰竭早期即可出现[12]。

3.1.2肌少症的病因和护理干预研究

3.1.2.1病因研究 目前,肌少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肌少症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其病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年龄、激素水平、神经肌肉调节、营养状况、运动情况、慢性炎症和遗传因素等[13]。机体内诸多内分泌激素都能对骨骼肌进行调控,如睾酮、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会导致老年人肌肉功能衰退[14]。营养不良在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老年人体内蛋白质缺乏且氧化蛋白质无法被肃清,导致无收缩功能蛋白质异常堆积,会加重肌少症的发生发展[15]。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机体炎性因子升高,促使肌肉蛋白合成减少且分解增加,导致老年人肌力、肌量和肌肉功能下降[16]。综上,肌少症是与衰老相关的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病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1.2.2护理干预研究 基于肌少症的病因研究,目前针对肌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营养支持、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及其他护理措施。

(1)营养支持: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其肌少症的患病风险会进一步增高[17],通过补充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防治肌少症。但尚不清楚不同年龄段老人蛋白质摄入量与最佳肌肉蛋白合成速率的相关性,以及额外补充蛋白质对肌肉量和肌肉功能的改善作用。此外,目前肌少症营养干预研究异质性较大,研究质量普遍不高,所获得的可靠证据有限[18]。建议今后在开展营养干预时应减少研究对象的异质性,明确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并且对同一营养素不同剂量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以明确肌少症患者最佳营养支持方案。

(2)运动训练:运动是获得和保持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有效途径,方式主要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及传统运动功法。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骨骼肌肌量和骨骼肌指数[19],常见的方式包括快走、瑜伽、游泳、跳舞等。抗阻训练是指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能够增加肌肉体积及肌肉收缩力,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包括哑铃、杠铃、弹力带训练等。其中,弹力带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肌少症诊断指标,控制血糖水平,且较为安全灵活,更适合在老年人群中推广[20]。传统运动功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也能显著提高肌少症患者的肌力,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及身体活动能力[21-23]。但目前针对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强度和方式尚未统一量化标准,提示未来相关研究者应进一步探索制定针对不同健康状况、年龄及性别等情况的个体化运动方案。

(3)药物治疗:包括肌生长抑素抑制剂、睾酮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活性维生素D、肌酸等[24],但药物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4)其他护理措施:有研究者对住院老年肌少症患者开展FOCUS-PDCA模式护理干预[25],通过发现肌少症患者存在的问题,组成护理小组(包括医师、营养师、护士等)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包括饮食方案和运动处方,然后由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全方位护理,同时进行定期随访及时整改方案,最后评价结果显示该模式相比常规护理能显著提高住院老年肌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可以在住院老年肌少症患者中进一步开展。

3.1.3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根据2019年更新的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共识报告,亚洲地区老年人肌少症的估计患病率为5.5%~25.7%[26]。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内的肌少症流行病学资料,国内研究由于所纳入和参考的人群不同,且评估方法和诊断标准不一致,导致所报道的肌少症患病率有所差异。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27],中国社区老年人的肌少症患病率为12%,亚组分析显示,中国大陆社区老年人的肌少症患病率为17%,中国港台地区老年居民的患病率为6%。另外,调查显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更高为31.4%~38.3%[28]。并且大多数研究提示肌少症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且与性别相关,女性人群更常患肌少症。一项针对农村地区居民的调查显示老年男性肌少症患病率为6.4%,女性为11.5%[29]。另一项研究对944名成都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双能X线测定,结果显示老年男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8.2%、12.5%[30]。但也有部分研究表明性别与肌少症患病率间并无明显关系。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且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肌少症的发病率也将逐年上升,未来会是我国老龄人口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3.1.4肌少症的护理评估和诊断研究 目前肌少症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国内所采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参考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WGSOP)[1]、国际肌少症工作组(IWGS)[18]和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31]制定的诊断标准,主要通过评估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其中,评估肌肉质量需要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或核磁共振(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进行测定,上述测量方法存在费用昂贵、场地限制、操作复杂、有辐射等特点,使其无法在肌少症的评估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32]。因此,有学者开发了简便实用的肌少症护理评估工具,有利于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开展筛查。主要包括SARC-F问卷、SARC-CalF问卷、Ishii评分法、迷你肌少症风险评估问卷等。其中,SARC-F和SARC-CalF问卷均已在我国进行了验证和初步应用[33]。SARC-F问卷从5个维度来进行评分,分别是力量、行走、座椅起立、爬楼梯及跌倒史,每项2分,共计10分,总分≥4分提示肌少症风险较高[34]。SARC-CalF在SARC-F问卷的基础上添加了一项客观指标——小腿周长,女性小腿周长<33cm,男性小腿周长<34 cm,分别记10分,总分≥11分时提示肌少症风险增加[35]。研究显示SARC-F问卷灵敏度较低,可能存在漏筛的风险[36]。而SARC-CalF评分表通过结合小腿周长测量,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和筛查能力[37],更适合在社区及养老机构中进行老年人肌少症的早期筛查,有助于护理人员早期识别肌少症,为早期诊断和护理干预提供可能。

4 小结

本研究对2010-2020年我国肌肉减少症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归纳出了4个研究类团:肌少症相关合并症研究,肌少症的病因和护理干预研究,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肌少症的护理评估和诊断研究,预计未来这4类主题仍将是我国肌少症研究的重点内容。目前,我国肌少症的研究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未来应继续加强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增强医护人员对肌少症的认识,统一评估诊断标准,尽早筛查尽早诊断,及时开展护理干预,尽量延缓老年肌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医疗护理及社会养老负担。

猜你喜欢
肌少症患病率老年人
肌少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