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新解

2021-02-23 19:54:52黄淑英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9期
关键词:保尔犯人大腿

黄淑英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在克服种种困难下,拿起笔,以顽强的毅力开始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生命的誓言。可以说,在保尔·柯察金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这部红色经典曾经也正在激励无数人们,像保尔那样,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在逆境中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部小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阅读的经典篇目,也是中考必考篇目之一。其中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是重要考点之一,可是最近这个情节的概括却出现不同的版本。例如广州新华出版集团广州出版社出版的《中考冲刺》考点归纳(以下簡称“考点” )中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为:

第一次: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第二次: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爆炸,保尔头部受重伤。

第三次: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

第四次: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肺炎,病情严重。

该书P291文段阅读题(二)中习题附录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答案(以下简称“答案” )是:

第一次:偷了邻居家的枪,哥哥帮忙将他藏在树林里才逃过一劫。

第二次:为救朱赫来被抓入监狱,后来被当作普通犯人错放了。

第三次:在一次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

第四次: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肺炎,病情严重。

关于该情节内容,常见或比较主流的都采用“考点”的概括,这一观点也为语文教学一线教师所认可。而“答案”的概括有两点新增,两点和“考点”一致。这样造成新旧观点交错存在的现象。孰是孰非?亦或二者皆是?由于教材和教参上也没有明确这一内容,新旧观点出现在同一本教辅书上,给教师带来教学上困扰,也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疑惑。这个困扰和疑惑该如何解决?

一、从内容指向上看

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这里的“四次”是确指还是泛指?如果是确指,那么就不存在多元解读,“二者皆是”。而且必然有时间先后的顺序。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这个说法出现在原文第二部第三章开头:

青帮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

纵观全文,这里说的“保尔没有死于伤寒”是指保尔参加筑路突击队,当时环境极端恶劣,劳动条件非常简陋,人员严重不足,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患上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病情非常严重,生命危在旦夕。后领导决定派一位同乡护送重病昏迷的保尔回家乡,当时在火车上恰好有一位青年离世,人们误以为是保尔牺牲了。后来在母亲的无微不至照料下,“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保尔才慢慢恢复了健康。保尔“第四次死里逃生”在“考点”和“答案”里的概括达到高度一致。显而易见,这里明确 “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则前三次死里逃生应该各有所指,并非泛指,不应出现多元解读现象。即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只能有一个明确的符合原著作者意图的答案。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出现新旧观点的不一致?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说只明确了第四次死里逃生,其他三次并末明确提示,这就给前三次死里逃生的认定留下了许多可能性。而在第四次死里逃生之前,保尔有多次冒险和危险经历,所以有不同的理解,出现不同的版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判定的标准不一,或者不明确,造成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最终导致“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说法不一,莫衷一是的现状。

二、从统一标准上看

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从字面上看,符合这个提法的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保尔的”;二是“死里逃生”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第四次“死里逃生”已经明确,在此不复赘述。其余的“考点”和“答案”中的概括,要按照上述条件逐一甄别,需要甄别的情节内容(时间不分先后)如下:

①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爆炸,保尔头部受重伤。

这情节在第一部第八章和第九章。保尔右战斗中被敌人的榴霰弹炸伤了头部,在医院里重试昏迷了一个星期才苏醒。保尔这次头部受伤还伤及神经,留下了后遗症。这次“死里逃生”是毋庸置疑的,这一情节概括在“考点”和“答案”高度吻合也得到验证。

②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体并得了伤寒。

这个情节内容在第一部第七章。前面相关情节是保尔因救未赫来被抓入狱,后被当普通犯人错放,在冬妮亚和阿尔青帮助下离开家乡出逃。过一段时间,保尔来信了:

亲爱的哥哥阿尔青:

告诉你,亲爱的哥,我还活着,虽然不十分健康。我的大腿上挨了一枪,不过快好了。医生说没伤着骨头,不要为我担心,很快就会好的。出院后可能会给我假我一定回家看看。妈那里没去成,结果却当上了红军。我现在是科托夫斯基骑兵旅的一名战士。我们的旅长科托夫斯基的英雄事迹你大概听到过。像他那样的人我还没见到过,我十分敬佩他。妈妈回家了吗?要是她在家,就说她小儿子向她问好。请原谅我让你们操心了。

你的弟弟

信中保尔对自己的负伤轻描淡写,但仔细推敲还是不难看出保尔经历生死考验。“我还活着”这句话含意丰富,言外之意即经历了“死里逃生”。保尔参加了红军,成为骑兵战士,但当时红军还不够强大,匪军猖獗,双方经常进行拉锯战,战斗的惨烈可想而知。“大腿上挨了一枪”这轻描淡写的背后,是战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是子弹不长眼的险象,是时刻面临死亡的境地。战场受伤在所难免,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哪怕是大腿受伤,也可能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保尔是幸运得到及时救治,得以“死里逃生”。保尔这次经历战场上生死搏杀,理所当然是一次“死里逃生”。

至于得了伤寒,那是在大腿伤愈后,在第一部第八章里写道:

“在这一年里保尔亲历了许多可怕的事情。他跟成千上万个跟他相似的战士一样,虽然缺衣少食,胸中却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为了保卫本阶级的政权而斗争着。他们南征北战,走遍了祖国的大地。仅仅只有两次他不得不暂时离开革命的风暴中心。

第一次是因为大腿受了伤。第二次是一九二○年二月的严寒里,他得了伤寒,发高烧,大病一场。”

可见得伤寒是另一次磨难,但这里对“大病一场”并未详说,但不足以上升到“死里逃生”。“考点”的概括,把两件事情合并起来了。准确地概括,这次的死里逃生经历应该是:在骑兵旅的一次战斗中,保尔大腿受伤后得到救治。

③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

这一情节也在第一部第九章。保尔头部受伤出院后,无法上前线,他找到朱赫来,朱赫来邀请一起搞肃反工作:

“肃反委员会的工作十分紧张,保尔的身体本来就没有完全康复,现在又恶化了。受伤后留下的头痛病经常发作。一次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工作之后,他终于失去了知觉。

过后,他找到了朱赫来,说:

“费多尔,我想调动一下工作,你看合不合适?我很想去工厂搞我的本行。我总觉得在这儿的工作我干不了。医务委员会说我不适合上前线,但这儿的工作比前线还紧张……费多尔,我两相的身体状况很不好,连站都站不稳了!”

……

这次谈话之后,保尔就带着介绍信到团省委报到去了。

从上述摘录原文内容来看,因为头部受伤没有完全康复,而紧张的肃反工作让保尔有一次“失去知觉”。这其实是头部受伤的后遗症,后来时有复发,文中未言及此次失去知觉危及保尔生命,所以把这个情节当成“死里逃生”有些牵强。再者,这个情节是头部受伤后的延续,将其独立成一次“死里逃生”也不恰当。此情节显然不符合“死里逃生”这一条件,故当排除。

④偷了邻居家的枪,哥哥帮忙将他藏在树林里才逃过一劫。

这个概括实际上把两件事情杂糅在一起了。一是抢枪藏枪事件,一是偷枪藏枪事件。保尔抢枪这一情节在第一部第二章。游击队撤退了,有一批武器无法带走,就决定分发给群众。保尔赶不上领枪,路上看见一位领了第二次枪的小孩,就从小孩手中抢了一支枪。回家藏在园子里顶棚上。游击队走后第三天,德国人就进了镇,德国城防司令签发了命令:

一号通令

兹所有镇上居民,务必于二十四小时内,交出所持的各类武器弹药。凡不遵守此令者,一律枪毙。

听到通令后,阿尔青赶回家,叫保尔拿出步枪,并把枪支卸了。能砸的都砸掉,不能砸的都扔到粪坑里,处理完这一切,阿尔青对保尔叮嘱道:

“保夫卡,你已经还是小孩子了。你应懂得,枪这玩意儿可不是好玩的。,我着重地跟你讲:什么东西都不要往家里捡。你要知道,弄不好连命都要搭上去。你要注意,还要瞒着我,如果你将什么违禁品带回家来,被查出的话,第一个被枪毙的将是我。你还小,不会对你怎么样,现在是战乱时期,你明白吗?”

从阿尔青的话中可知,保尔把枪带回家是冒着生命危险,但首先威胁的是阿尔青的生命。因为阿尔青是一家之主,一旦暴露,敌人肯定找主要责任人;所以把“抢枪藏枪”事件当成保尔的“死里逃生”实为不妥。此情节不符合“保尔的”这一条件,应排除。

保尔“偷枪藏枪”这一情节也在第一部第二章。处理步枪后,保尔整天都在为步枪事件伤心不已。一个酷热的日子,保尔无所事事,就到自己平时喜爱的地方——屋后院子角落处一小屋的顶棚上去乘凉。在上面可以清清楚楚看到隔壁列申斯基律师家。保尔从窗口看到德国中尉的勤务兵把手枪枪套放在桌子上,随手关上房门出去了。保尔偷走了这支最新式的十二连发的“曼利赫尔”牌手枪,并将它藏在森林深处一座废弃老砖厂的一个窑洞最底层,然后用残砖将洞口堵死。接着保尔提前回到电站上班。事发后,虽然维克多提醒父亲,手枪可能是保尔偷走的,律师也告诉中尉,中尉立即下令派一队人马到保尔家进行彻底的搜查,最后没有任何结果,不了了之。这件事保尔确实冒很大危险,或者说,一旦暴露,性命不保。但保尔已将“罪证”秘密“妥善处理”,确保万无一失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德国人找到了“罪证”,也无法证明是保尔做的。所以,保尔事后是有些担心,但更多的是冒险和报复的兴奋:

“保尔兴奋得喘不过气来,经过几秒钟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冒险精神终于占了上风”。

“手枪丢失事件也教育了保尔:有些冒险行为有时其结果可能也不坏的。”

由此可见,原文在叙述这一情节时,并未渲染险恶的氛围,而是突出保尔的勇敢和机智。把这个情节说成是保尔“死里逃生”不足为据,理应排除。

⑤为救朱赫来被抓入监狱,后来被当作普通犯人错放了。

这情节在第一部第五章第六章。保爾在路上无意中碰到一个彼得留拉匪兵押送朱赫来,保尔来不及多想,急中生智,趁匪兵不备,突然袭击,解救了朱赫来。保尔和朱赫来都幸运脱险。冬妮亚的同学丽扎目睹了这一经过,丽扎又把情况透露给维克多,后来因为维克多告密,保尔被抓进警备司令部监狱。

然而从家里到司令部这一路上的遭遇,他怎么也忘不了。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天空布满了乌云。匪兵们推着他,从背后或侧面不停地对他拳打脚踢,毫不留情。他被打得昏昏沉沉

……

沙洛美加用那只没负伤的手飞快地翻了翻材料,然后两只眼睛盯着警备司令:

“你从他嘴里什么也没问出来吗?”

警备司令神经质地扯了扯帽檐:

“拷打了五天,但他什么也没交代。他老是说“我什么也不知道,不是我放走的””真是天生的土匪。你知道中,那个押送兵认出了他,差点没在这儿把他抵死。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他拉开。因为放走了犯人,他在车站又挨了奥梅尔钦科二十五通条。所以一见了这小坏蛋,马上狠狠地揍了他一顿。这小坏蛋没必要再关下去了。我给大本营写了个呈文,只要上头一批,马上就枪毙掉。”

“这小子”沙洛美加用手指捅了捅公文,“如果你想把他送上断头台,那你就要把十六岁改成十八岁。在“六”字上面加一钩就行了。不然说不定又批不下来呢!”

……

而当他被捕的那天夜里,他被押着经过高大的机器磨坊旁时,听到背后押送他的一匪兵说:“干嘛把他带回去,少尉大人?从背后给他一枪,不就完事了吗!”

从上述摘录看,保尔这次被捕,难逃一死。首先,他救走“要犯”朱赫来已经铁证如山,不管他招认与否,前面有维克多举报,后面有押送兵指认,证据确凿,死罪难逃,“只要上头一批,马上就枪毙掉”就算未满十八周岁,但沙洛美加也已经提醒警备司令弄虚作假,所以保尔这次是在劫难逃了。其次,被保尔打破嘴唇的押送兵,因放走了犯人,挨了二十五通条,早就对保尔恨得牙痒痒的,总想置之死地而后快。再者,彼得留拉匪兵就是一支土匪队伍,匪兵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草菅人命,保尔落入匪手,性命难保。就在这生死关头,彼得留拉到来并准备阅兵,上校到警备司令部视察,警备司令不在,看到士兵涣散,上校大发雷霆。大尉建议上校去看看犯人。上校逐一审问犯人入狱原因,上校认为关押的都是无足轻重的“废物”,陆续当场释放。保尔灵机一动,编了“从哥萨克马鞍上割了块皮子做鞋底”这个被捕理由,竟然蒙混过关,重获自由。后来在冬妮亚和阿尔青的帮助下,保尔逃离家乡,参加红军。这次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保尔是难逃魔掌的。所以这个情节理所当然是保尔的“死里逃生”。

综上所述,符合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 两个条件(不分时间先后)的情节是:

a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肺炎,病情严重。

b在一次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

c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体并得了伤寒。

d救朱赫来被抓入监狱,后来被当作普通犯人错放了。

三、从表述准确上看

回到原著中条分缕析后,发现不管是“考点”还是“答案”对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的概括存在两方面的不准确:

一是两个情节合并为一个。也许是两个情节发生的时间比较接近,容易造成混淆,如“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体并得了伤寒。”把保尔在骑兵旅战斗中大腿受伤和后来患伤寒两个情节合并为一(见上文)。准确的表述应是:在骑兵旅的一次战斗中,保尔大腿受体并得到救治。

二是情节的概括和“死里逃生”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意思不吻合。只侧重“处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忽略“幸免于死”,转危为安。如“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肺炎,病情严重。”等。准确的表述应是:筑路快完工时,保尔患上伤寒和肺炎,病危被送回家,在母亲照料下康复。

针对以上两方面的不足重新概括,准确表述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如下:

A筑路快完工时,保尔患上伤寒和肺炎,病危被送回家,在母亲照料下康复。

b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重伤昏迷,在医院救治得以脱险。

c在骑兵旅的一次战斗中,保尔大腿受伤后得到救治。

d救朱赫来被捕入狱,后来被当作普通犯人错放了。

四、从时间顺序上看

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是有时间先后顺序的,回看前文第二点综述,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相关情节发生所处的原文章节如下:

a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肺炎,病危被送回家,在母亲照料下康复。(第二部第一、二、三章)

b在一次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戰胜了死亡。(第一部第八章和第九章)

c在骑兵旅的一次战斗中,保尔大腿受伤后得到救治。(第一部第七章)

d救朱赫来被抓入监狱,后来被当作普通犯人错放了。(第一部第五章第六章

根据相关情节所处原文章节以及上下文推断,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排列如下:dcba

综上所述,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这个重要情节的正确概述应是:

第一次:为救朱赫来被抓捕监狱,后来被当作普通犯人错放了。

第二次:在骑兵旅的一次战斗中,保尔大腿受伤得到救治。

第三次: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重伤昏迷,在医院救治得以脱险。

第四次:筑路快完工时,保尔患上伤寒和肺炎,病危被送回家,在母亲照料下康复。

猜你喜欢
保尔犯人大腿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做人与处世(2021年1期)2021-03-22 02:32:50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奈保尔
中外文摘(2017年24期)2017-11-14 03:15:37
监狱犯人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吃肉长肉
少年科学(2015年4期)2015-05-07 04:03:25
金鱼接过了糖果的爱
谁的错
两个关键人物对奈保尔创作的影响
运气
故事林(2009年6期)2009-05-06 03:35:50
男人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