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在我国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中作为发展学生思维重要途径的初中生物,是学生初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何合理的创新教学方法成为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师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试着使用导学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入、课上思考等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能够进一步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阶段;生物教学;导学案;应用
在新课标改革下,初中生物教学逐渐将教学重心從学生成绩提升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上,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在导学案模式下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对于导学案的具体制作,教师应结合教材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实际情况和问题引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做导学案时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解答和评价,保证导学案模式更加完善。另外,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导学案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索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美好愿景。
一、导学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使用意义
初中生物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其教学方式应与时俱进,发生一些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导学案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将重难点的问题布置在导学案上,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等教学资料对导学案上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自我研究,帮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去充分探索知识的内在含义[1]。此外,在课前进行教学情景的设定,将所要学习的问题和情景相关联,保证学生解决问题时能够更深层次的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应用语文古诗词:春蚕到死丝方尽中,春蚕吐丝之后真的就死了吗?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深度探索[2]。另一方面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二、导学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具体使用措施
(一)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导学案的使用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了更加系统化的学习,将学生思维脱离了教材章节的束缚,引导学生按照教师制定教学案的流程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导学案中提出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有哪些?怎么去辨别这些信息种类?导学案的作用是将教材中重难点的知识进行反复的重复和强调,让学生能够在全方面理解知识、明确知识,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框架,是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重要途径[3]。教师提问过后,可以在导学案中给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如雌性虫类释放性外激素(化学信息);密封“跳舞”(行为信息);蜂鸟求爱(行为信息)等例子,并且在导学案中,教师要着重强调知识的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能够深刻记忆整个分析的过程,保证学生在学习之后自身自主学习意识得以提升。
(二)在生物实验教学上的应用
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利用导学案对实验教学进行应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提出具体问题,通过实验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功能进行观察。利用这样一个实验课题,在导学案中进行具体实验过程中填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拿着这篇导学案,经过具体的分析和观察之后,将最后得出的结论填写到导学案中,学生在填写完毕之后,能够清楚的理解实验教学的目的所在,这也就直接解答了教师在导学案中预制的课题[4]。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身参与生物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得以提升,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逐渐得出相关结论,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技巧的提高,为教师课堂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导学案的使用是教师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完善教学环节的重要措施。为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初中生物知识,导学案的使用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和探讨。无论是在实验教学中的使用,还是在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应用,让学生都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对生物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保证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实现了学生能力和知识获取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毛侹. 智慧课堂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探究[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19(4):1.
[2] 赵璐璐, 吕桂芬, 李玉玲,等. 导学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初步调查[J]. 2021(2015-6):148-149.
[3] 欧阳少芳. 例谈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以《开花和结果》为例[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8):1.
[4] 冯文静. 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