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 董宸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世界各种文化的冲击,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这种外部形势,通过高校音乐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竞争力,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音乐教育全球化的探讨,研究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跨文化理论。
关键词:跨文化 音乐教育 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1-0097-04
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下,跨文化交流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需要一种适应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在这个全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获得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手机、网络、传统媒体等都是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传统的音乐素材已不足以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所以在现代高校的音乐教育中,要引入多元文化音乐,以丰富的风格与流派的音乐作品作为课堂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审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本能總是趋向于接受美的事物,听觉上也是如此。所以在人类进化的听觉实践中,创造了音乐。音乐的美是作曲家创作出来的,音乐反过来影响听者的心理。因为音乐有着向善的功能,所以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通过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愉悦心灵,充实人的精神世界。人们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树立音乐审美,而音乐审美因人而异,人生经历、兴趣爱好不同均会产生不同层次的音乐审美。音乐审美产生审美理想,人们参照审美理想来创作,人的听觉和音乐作品相互作用。
孔子在《孝经》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自古以来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一种手段,而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中,中世纪音乐被教会作为传教的一种方式,音乐也曾被教会用来劝导人们弃恶向善,由此可见,音乐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今高校的德育教育中,音乐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音乐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音乐赏析课程是非音乐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音乐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是最为普遍的一种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于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普通人来说,他或许从未参与过任何音乐创作活动,甚至从未尝试过音乐的演奏或演唱,但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自己有过欣赏音乐的经历”。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不同,音乐欣赏活动具有感性、直观的特征。当代大学生通过音乐赏析课程,能够认识音乐,对音乐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最终获得感性的审美体验。从整个音乐审美活动中树立自己的音乐价值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跨文化语境下音乐美学的发展
“跨文化”(Intercultural)是指跨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界限的文化,是一种文化认同。当今世界是全球多元文化的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所以音乐跨文化发展也是全球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音乐审美建立在音乐所在文化圈的基础上,其美学价值存在于文化脉络中。在文化交流中,语言是指向性最明确、内涵最清晰的交流方式。而音乐具有非语义性,没有明确的所指,对同一首音乐的理解,根据不同的人生经历与价值观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会产生不同的音乐理解。文化基础越深厚,对美学的理解就越透彻。从跨文化角度研究音乐美学,有助于音乐美学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
跨文化不仅是要跨越本国民族的边界,也要跨越世界民族的边界。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但事实上,由于音乐产生的地域文化不同,音乐的受众文化基础不同,音乐的共通性只能体现在感性的情感方面,而非文化层面。比如轻快的节奏带给听众轻松愉悦的主观感受,但在不清楚作品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无法获得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在当今世界音乐中,真正的跨文化音乐审美,要以文化为基础情感。理解他们的文化,才能理解他们的音乐。如交响乐《春节序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中国音乐作品,它的旋律雅俗共赏,多出现于盛大节日,更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但是当西方人听到它时,由于不了解这首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在他们听来这首作品也许就是一首欢腾的交响乐。所以在跨文化音乐审美中,要坚持审视文化中的音乐,强调音乐的文化属性。
(一)跨文化音乐审美
1.平等性
每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思想文化体系,所以各自的审美观和美学形态也与其他文化圈不同,我们要持有包容的态度对待文化交流。虽然说各地区、各民族的审美文化与审美标准有所不同,但审美价值是相同的,这是跨文化音乐审美的前提。跨文化音乐审美,就是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跨文化的音乐审美是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体验音乐背后的文化。
2.共通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定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有历史的传承,音乐文化也是如此。从自身的音乐审美角度去审视其他文化背景的音乐,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既带有感性的主观意识,也有客观的理性意识。如我国的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是一首传唱度很广的音乐作品,作为中国人,听到这首歌,仿佛就能嗅到茉莉花的香气。但一个外国人,虽然听不懂歌词的内容,但也能感受得到这首音乐是在描绘一样美丽的事物。再比如,亨德尔的《弥撒曲》在信仰天主教的西方人的眼中是一首非常熟悉的宗教音乐,但在第一次听到这首音乐的中国人眼里,并不清楚这是什么宗教活动的音乐,但能感受得到这首音乐所要传达出的神圣之感。在与不同音乐文化对话时,要勇于突破自身文化的边界,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知其他音乐文化的美与内涵。
(二)跨文化音乐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曾主张,将学习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和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二者包容并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音乐教育落后的现状。
1.提高审美能力与文化内涵
跨文化音乐审美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音乐审美思维,这也是高校通识教育中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在所难免,所以在进行不同音乐作品的赏析时,要跳出对音乐作品的单一感性分析与理解,上升到文化观、价值观等方面,才能真正领悟到跨文化音乐的内涵。
2.提升民族自豪感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在积极了解其他民族音乐的同时,也要积极对外宣传本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对音乐的认知,增强本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的提高不是固步自封,一味拒绝外来文化,而是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高度认同。但民族自豪感不是对本民族文化盲目的自信,而是在具备一定辨识能力的基础上,对文化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对多元文化音乐的了解与学习,能够从发展的音乐潮流中找到时代的标志,与本民族音乐相结合,促进本民族文化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在高校音乐赏析课程中融入多元文化音乐,实现多元文化的高度认同。
三、音乐教育中的跨文化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開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在高校开设音乐赏析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整体竞争力。而在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内容,不仅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猎奇心理,也可以作为知识常识渗透的途径,在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体验多元文化,探索音乐文化的深度内涵。
(一)跨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
1.丰富学生知识含量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知识含量的丰富与否影响着学生的整体竞争力,仅有一技之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要尽可能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高校音乐赏析课程的核心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美感。音乐赏析课程是高校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养。比如在课堂上分析一首西方古典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从这首作品的作曲家以及创作时期入手,综合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那个时期西方社会的生活状况及文化氛围;分析一首我国的少数民族民歌时,教师可以从该民族生活的地域特征及风土人情入手,从少数民族文化的角度进行作品分析。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音乐没有评判好坏的唯一标准,所以在音乐的赏析过程中,要凭借学生自身的感悟体会音乐作品的审美内涵。单一流派的音乐作品具有审美的局限性,所以在课堂中引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在对这些多元文化音乐作品进行赏析时,学生通过了解他们的代表性乐器、音乐特点,甚至可以通过模仿演唱、演奏这些作品,体验民族文化。对世界各地各民族音乐进行深入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开拓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国际音乐文化交流能力
在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跨文化交流必不可少。学生通过对多元化音乐作品的学习,能够了解外面世界的风土人情、了解音乐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密切关系。从音乐看文化,加强音乐文化的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二)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意义
1.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高校的音乐课程要具有开放性,在全球化一体化格局下,多元文化不断碰撞。音乐与文化不可分割,不同音乐的文化背景不同,高校音乐课程中引入跨文化音乐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音乐文化的价值。引入跨文化音乐的内容,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信息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开阔视野,开发学生挖掘自身发现美的潜力,从音乐中寻找来自世界的爱。通过探寻学生心灵与音乐间的共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
跨文化教育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跨文化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懂得尊重不同的文化。人类了解未知的事物往往通过自己已知的角度去衡量,任何人对外来文化进行解读,都无法摆脱现有的经验。所以在跨文化学习中,我们不妨将文化语境互换,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种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和解决问题。
3.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引入跨文化音乐,并不是为了让其他文化的音乐取代本民族音乐文化,而是突破传统观念,找到我国音乐与世界其他音乐文化间的联系,立足本国音乐文化,以全球化的视角,审视世界音乐文化。充分体验不同文化音乐的魅力,将这些音乐文化中的精髓,与本民族音乐相融合,树立文化自信。
(三)跨文化音乐教育的策略
审美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感受美和积累美感经验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体验美和鉴赏美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在拥有一定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的前提下开始创造美的阶段。在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中,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审美素材,保证完成第一个阶段;融入多元文化,完成第二个阶段,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学生完成第三个阶段。
四、结语
跨文化的音乐审美有助于将审美上升到全球化的视角,世界文化是多元化的,所以音乐也是多元化的。纵观世界局势,传统的音乐赏析课程模式是不足以满足时代发展的,将多元文化音乐引入高校课堂,既能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全球化的音乐趋势,培养审美情趣,也能够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实现“中国梦”,树立文化自信,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172.
[2]安平.世界民族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麻莉.鲍曼关于“世界音乐”作为跨文化策略的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8(04):67-76.
[4]贾达群.“音乐分析”的再辨识[J].音乐研究,2018(06):5-10.
[5]杨阳.学校音乐教育怎样应对文化多元挑战——2012年英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要义评介[J].人民音乐,2013(1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