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写作也离不开生活的点滴小事,只有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文章的质量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情境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推动学生语言构建、语言感知,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量,让学生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情境
好的作文要充满真情实感能够打动读者,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会因为生活素材的欠缺,造成写作素材积累不足、对修辞技巧掌握不足等等问题。情景教学的教学方式利用创设特别的学习场景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主旨或者课文内容,使学生可以领略文章潜在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生活活动,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把学生在自身生活中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到更深一个层次,从而起到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打下基础的目的。
一、生活化情景的内涵及在写作教学的作用
说到学生作文,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都会摇头叹气说:“缺乏真情实感,即使写出文章也会出现编造失真、千篇一律、缺失学生的真实生活、丢掉学生的灵性的现象[1]。”学生都是有情感的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情感一旦触发,是最真挚最淳朴的。
在语文写作的情境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环境信息,比如声音、语言、音乐乃至各种综合大量信息的多媒体视频等。这些环境信息本身既包含着教学内容,某种程度上本身还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解释,通过直观生动的演示,学生可以感知知识的内容,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新的感觉,提高教学的整体效能。
另一方面,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并要应用于生活的,所以教师只要能够创建出紧密联系生活的情境,那么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就会更为顺畅,使得学生的作文中能够带有对生活的真实情感,质量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可以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制造契机,让学生在情境世界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既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消除学生的写作畏惧心理,又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做到文思泉涌,从而写出内容充实、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实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二、生活情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一)从教材出发,创建生活情境
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可供学生写作的作文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创设进入作文的情境,在学生已经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课文做小型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材料,设计一定的问题,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自然主动的状态下对自己的生活视野进行发现发掘再认识,提升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化体验,引发学生进行书面语言表达的欲望,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学习知识,体验知识,抓住知识中的关键点,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为顺畅地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推动他们更好地学习。
比如学习《松鼠》一课完成以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导:生活的细节是触动人情思的关键,让学生也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写出某种你最喜欢的动物,表达出这种动物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打动你的细节?"学生的写作动机被激发后,找到了抒发的需要,在这样的心理特征下,学生易冲破时空限制,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平时视而不易甚至被遗感的生活经历都可能被激活,流注笔端[2]。
(二)重现真实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最好在谈话的情境中进入写作实践,而不是直接提出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这里所说的重现真实情境,是直接将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境利用起来,迂回地自然地帮助学生再认识再体验自己的生活,再发现身边的素材,学生会感到作文就是写自己,写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积累更多与写作有关的知识和素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恩赐调动学生的热情。比如有一天大雪初霁,操场上白皑皑一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用场面描写结构记叙文,在做了示例指导和方法归纳后,带着学生到操场痛痛快快玩一次打雪雪仗。在大自然的熏陶下,让学生怡情养性,触动真情,抒发真情,写出了非常有灵气的文字:“葱绿的玉兰树已看不见颜色,白白的雪堆在上面,像是一个个大大的棉花糖[3]。”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设计合理的叙述顺序,提供一些总起句、过渡句以及特殊句群之类的表达方式,扶助他们把作文的内容叙述清楚。
(三)学生自创情境,提升自主写作能力
在写作情境教学中,如果总是由教师来创建情境,或者在选择情境时起到决定性作用,会导致相似的结果,即很难确定学生是否会对情境有足够的热情,是否能够牢记本次教学学到的写作知识技巧和相应的感受。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直观事物更感兴趣的特点,利用实物,鼓励学生自己创设创设作文情境。
例如,教师在开展学写故事的教学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通过画面上给定的事物去展开联想,看姿势想动作,看表情想心理,看背景像语言,看静态想动态等等,让学生自己来创造故事框架,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丰富故事的血肉,最后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同伴,将故事表演出来,并根据大家的意见对故事进行修改和完善[4]。这样一来,不仅故事情境是学生自己创建的,整个课堂上的学习情境也都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充分的学习自由和写作自由。
结束语
学生有情,需要我们去发现;学生有爱,需要我们去启发;学生的心地是无暇的处女地,需要我们去用心耕耘。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写作目的指向学生相关的事物,指向学生的需求,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克服学生写作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局面,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习作氛围中产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才秀.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法的策略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9):22.
[2] 戴丽飞.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中的运用[J]. 甘肃教育,2021(7):128-129.
[3] 黄剑青. 浅谈在生活情景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J]. 互动软件,2021(4):2033.
[4] 林少生. 农村小学情景体验习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 國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6):126.
作者简介:张永升(1984.03-),男,汉族,宁夏吴忠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