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卫 张高军
摘 要:一位年轻教师上了一节复习公开课,复习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课的标题是:新中国企业发展历程——以“茅台酒公司”为例。通过呈现茅台酒公司发展变化的材料进行设问,并与教科书中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课程中展现的教学资源非常能吸引听课的师生,思路也比较清晰,因而是节好课,但其缺点也很突出,课程资源开发得好却未用好,主次颠倒,需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设问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5-0053-05
教研组一位年轻教师上了一節公开课,主题是“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是高二学生的复习课,上课教师很有想法,通过呈现茅台酒公司的发展变化与教科书中“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给课定的标题是:“新中国企业发展历程——以‘茅台酒公司’为例”。这节课优缺点都非常鲜明,故说它是一堂有大缺点的好课,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也使我对这节课产生改良的想法和冲动。
为便于分析,简要介绍课的主要流程:
课堂教学回顾
第一,呈现一瓶1935年400ml的赖茅图片,让学生猜拍卖价多少钱?(1070万元人民币),学生马上被这一环节吸引,由此导入对茅台酒公司的了解学习。
第二,呈现近代茅台酒的历史沿革材料:
材料一:1840年“茅台有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如按六斤粮耗产一斤酒计算,其产量已达170吨左右。
1863年,商人华联辉在茅台开设“成义酒房”。
1915年,荣和烧房送样酒“赴巴拿马赛会,得金牌奖”。
1935年3月,红军长征第三次渡赤水河,红军与茅台镇结不解之缘。
1940年,周秉衡将衡昌厂全部卖给资本家赖永初,次年改名为恒兴茅台酒厂。
1948~1949年,成义酒房约产10~15吨,荣和烧房约为5~5.5吨,恒兴酒厂约为20~25吨。
——整理自《遵义府志》、曹丁《茅台酒的历史沿革》
接着呈现新中国成立后有关茅台酒的材料:
材料二:1951年11月仁怀县人民政府斥资1.3亿人民币旧币购买民间烧房“成义烧房”(华茅),华家只收了1亿元,退回3000万元,在此基础上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接管了荣和烧房(王茅)的一个酒甑、4个窖池。1953年11月,没收恒兴烧房(赖茅)全部资产。
——李勋《飘香的历程——新中国70周年茅台集团跨越发展纪实》
展示茅台酒1953年的商标(图片略)。
(1)你从商标图片中发现了什么?仁怀县政府采取了哪些方式对茅台镇酒厂进行改造?
材料三:1954年,茅台酒开始向国外销售,商标图案改由金色麦穗齿轮和红色五星组成。麦穗在外,五星居中,注册商标为“车轮”牌(“五星”牌),暗示茅台酒是新中国工农联盟的结晶。
——整理自杨玉江《百年茅台的历史传承》
不同时期茅台酒相关的商标(图片略)。
(2)你从宣传中发现了什么?宣传画反映出什么问题?
(3)为什么“葵花”牌商标取代了“飞天”牌?这对茅台酒公司有什么影响?
材料四: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会后,各地迅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改善科研工作条件。茅台酒厂的科研人员学成归来,成功安装“行车”并试车,开启了茅台酒的半机械、半人工作业时代。
1978年,周高廉与厂领导班子商议后,一个大胆的决策出炉了:打破“大锅饭”,在厂里实行经济生产责任制,让职工多劳多得,同时厉行节约,实现企业增产增效。在当时的中国,是否恢复企业奖金制度还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季克良《我与茅台五十年》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改革开放之初茅台酒厂采取了哪些改革举措?
材料五:茅台酒厂“掌门人”(部分)
(5)根据表格信息,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茅台“掌门人”有何特征?
材料六:到1982年时,茅台酒产量达1186吨,较1977年增长55%,是1978年的30多倍;1984年,扩建年产800吨指挥部组建完毕,茅台迎来第一个产能扩建高潮。
——罗夕、李铁《茅台集团发展纪实》
材料七:80年代中期中国实行“价格双轨制”,茅台公司抓住这一契机反复向上级申请希望企业能留一部分产品进入市场自行销售,……不久这一愿望实现了,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90年代中期茅台公司在包括中国香港地区在内的20多个沿海及内地大城市购买房子,搭建了今日茅台销售网络的雏形……宣告了在计划经济时代,茅台与国营糖酒公司长期建立的“销售协议”自然“解约”,茅台酒产品全部由企业进入市场。
——季克良《我与茅台五十年》
(6)根据材料,概括90年代以来茅台酒公司销售方式有何变化?
材料八:茅台第一个1000吨产能,从1952到1978年,用了27年;第二个1000吨产能,从1979到1991年,用了13年;第三个,用了2年。
第一个万吨,从1952年到2003年,用了51年;第二个从2003年到2008年,用了5年;第三个从2008年到2011年,用了3年。
2001年,茅台酒股票上市,发行价格31.39元,市值约36亿。
2019年,茅台股价一度超过1000元,市值超过1万亿元。
——整理自搜狐网新闻
呈现结论:茅台酒公司见证了新中国企业发展的历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
课堂教学分析
1.主要的优点
第一,课程资源好。这节课最突出的优点是材料新颖,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图文并茂。上课时,师生对呈现的茅台酒公司的材料都比较感兴趣,能够吸引师生听课的注意力。显然,这位教师很善于开发课程资源,为了解茅台酒公司,教师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第二,思路较为清晰。教师上课时,通过呈现茅台酒公司不同时期的材料,设计相关问题,引出与教科书有联系的相关知识,能起到复习知识的作用。传统的复习课一般都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就知识学知识,容易感到乏味。而这节课因为有茅台酒公司这个既耳熟又陌生的新鲜材料,让学生在复习枯燥乏味的知识时,并不觉得无趣。
2.主要的缺点
第一,内容主次颠倒。从上面课堂教学流程的回顾中可以看出,“茅台酒公司”成为教学内容的主干,使得这节课主要任务似乎更侧重学习茅台酒公司的历史,如果是作为校本课程或第二课堂是比较合适的。但这是复习课,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唤醒、再消化、再运用,而不是学习茅台酒公司的历史,是要从茅台酒公司历史中选取某些历史片段作为历史情境,从情境中发现(设计)问题,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因此,茅台酒公司的历史不是学习主干,只能作为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的材料来使用,为知识的学习、运用创造条件,也就是说,茅台酒公司的历史只起辅助作用,是复习知识的手段,不是学习的目的,对新中国经济建设有关知识的复习才是目的,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显然,上课教师把茅台酒公司的历史内容和要复习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内容主次颠倒了。颠倒的原因在哪呢?看了上课的标题就基本清楚了:新中国企业发展历程——以“茅台酒公司”为例。上课教师的意图是讲新中国企业发展历程,但企业太多,因此以茅台酒公司为例,这样就只能突出茅台酒公司的历史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知识反而变成了配角。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课教师似乎把新中国企业发展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等同起来了,这是不对的,经济建设包括农工商企业的发展、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等等,而且这里的企业似乎只涉及工业企业。经济建设的总体情况与具体企业的关系是整体与个别、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以茅台酒公司的发展变化来完全说明中国经济建设的情况不太合适,但每个企业的发展都受到当时政府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这节课的标题可以改为“从‘茅台酒公司’的发展变化看新中国历史的变迁”,这样可以从茅台酒公司的变化中选取一些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不仅仅是经济建设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这就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复习的目的。
第二,材料选取及设问有待改进。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茅台酒公司的材料过多。整节课听下来,听课老师的普遍感受似乎是主要学习茅台酒公司的历史,而需要复习的知识却被淡化了。对于自己辛苦找来的好材料,往往都不想舍弃,都想呈现给学生,这是很多教师都会有的问题,但这样会占用大量有限而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会冲淡教学主题,因此,需要对挖掘到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
材料该怎么精选?一般来说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进行筛选。本节课的目的是要复习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面的知识,那么,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运用这方面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材料就应保留,否则就应舍弃。比如茅台酒商标的变化,非常能反映那个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变化,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针对材料,课堂教学中教师共设计了六个问题:(1)你从商标图片中发现了什么?仁怀县政府采取了哪些方式对茅台镇酒厂进行改造?(2)你从宣传中发现了什么?宣传画反映出什么问题?(3)为什么“葵花”牌商标取代了“飞天”牌?这对茅台酒公司有什么影响?(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改革开放之初茅台酒厂采取了哪些改革举措?(5)根据表格信息,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茅台“掌门人”有何特征?(6)根据材料,概括90年代以来茅台酒公司销售方式有何变化?
从设问来看,探究性、运用性的问题少,大多是知识性的问题,这类问题偏重于知道是什么,重记忆,思维含量低,设问要求的层次低。有的问题的设问有一定的科学性,比如第(3)个问题:为什么“葵花”牌商标取代了“飞天”牌?这对茅台酒公司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的第二问由于没有具体的史实,很难回答具有什么影响,不如改为“这对茅台酒公司有利还是不利,为什么?”这样问与知道的史实比较匹配,学生也容易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分析和回答。
教学建议及认识
1.教学建议
基于前面的教学分析,在教学标题、材料取舍、设问及课堂总结上可做如下改进:
教学标题前文已有提及,材料及设问如下:
保留材料二和材料三,图片保留茅台酒的工农商标、“车轮”牌(“五星”牌)商标、“飞天”牌商标、“葵花”牌商标,根据这些材料,设问如下:
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茅台酒企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呈现怎样的变化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变化:茅台酒企业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茅台酒商标改变频繁。
特点:从“买”到“没收”;突出政治的象征意义。
原因:50年代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发展,所以有私人的茅台企业。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为给工业化积累资金,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性质的三大改造,因此,私人的茅台企业转变为公有制企业。新中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国有茅台企业为体现这一政治特点,就有了“工农”牌和“车轮”牌(“五星”牌)商標,破“四旧”时期,“飞天”被当作“四旧”而改为“葵花”,寓意“朵朵葵花向太阳”。
(2)工农商标、“车轮”牌(“五星”牌)商标、“葵花”牌商标都有很突出的政治象征意义,又为什么会出现没什么政治象征意义的“飞天”牌商标?同学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见上表)
保留材料四到材料七,设问如下:
(3)根据材料四到材料七,分别概括茅台酒厂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根据茅台酒企业在新中国的发展变化及原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茅台酒公司的发展变化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一个缩影。
学生要得出这句话,必须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因此这条设问起到画龙点睛的总结作用。
修改后与修改前的最大区别是:修改前主要是回忆知识,目的是记牢知识,停留在知识层面;修改后主要是运用知识,目的是消化吸收知识,成为自身素养的一部分,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层面。
2.回顾反思
修改前后的不同,表面上看是教学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其实背后是理念的不同:前者认为知识是能力、素养的基础,因此,首先得记牢知识,所以侧重对知识的记忆;后者认为知识不是用来记忆的,而是用来运用解决问题的,会用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才会成为自己素养的一部分。前一种理念必然在教学和考试中侧重知识的灌输与记忆,后一种理念必然在教学和考试中侧重知识的运用,符合新一轮课改中强调的素养的培养。
这节课说明,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素材,也要有好的加工技艺,而好技艺源于先进的理念,本体性知识的学习很重要,条件性知识的学习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