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2021-02-19 20:50王宏艳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模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王宏艳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多元化学习的需求,尤其是中小学基础技能类课程,由于其学科性质和知识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将翻转课堂引入我国后,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基于此,在前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已初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5-0040-04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不断优化,在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受到严重冲击。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学习的需求下,在微课程的辅助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翻转课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面临什么问题?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如何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本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探究,现做简要介绍。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理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为颠倒课堂,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常规课堂教学而言的。可以说,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以微课程为基础构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传授新知的过程被放在了课外,即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程资源(微视频、微课件、微习题等)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基础性习题作业。而课堂上的时间则用来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包括相互提问、答疑、质疑、探究以及展示和评价等活动,由此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北大未名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中心袁金超老师经过实践总结得出翻转课堂的三种翻转方式:“家校翻” “校内翻”“课内翻”。根据现有条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了 “课内翻”的方式,即前半节课(20分钟)学生利用微课程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干预;后半节课(25分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合作学习。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分析

(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由于家庭和学生之前所受教育背景不同,因此学生的初始能力、操作水平不同,这导致学生之间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重复播放微课程视频,也可以暂停、快进或后退,自定步调进行学习,直到掌握知识点为止。此外,在课时上,信息技术学科也明显少于其他学科,这导致学生有问题无法及时求助于教师,而教师迫于课程进度也没有过多的时间给学生解答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渐消失。而在翻轉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上和教师或同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由此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时间安排以及学习习惯等进行自主学习,如此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未能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能深入理解和内化新知识,且容易遗忘。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课中讨论交流,而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兴趣的激发者和学习的引导者,教与学的关系也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重构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这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性学习。

(三)缺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创新意识薄弱,缺少批判性思维。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通过合作探究、头脑风暴等学习活动,学生之间很容易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激发出更大的学习潜质,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创新作品,由此可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知识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很难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与个性化发展,教师也很难抽出时间去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查缺补漏。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

三、翻转课堂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

(一)教学模型的构建

通过文献研究法,在前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已初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特点,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型。该模型主要由“课前”和“课中”两大部分构成,课前包括观看微课资料、完成微习题、设疑自探三个阶段,是无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环节;课中包括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以及课堂小结五个阶段,是有教师指导的合作学习环节。本模型从学生的学习视角出发,交叉部分为课前、课中都有的学习环节,模型中各个学习环节是相互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二)教学流程说明

1.课前

○观看微课资料

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即首先浏览微学案,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然后在微学案的引导下,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最后观看微课件等辅助学习资料,进一步梳理所学的新知识,以加深理解。

○完成微习题

微习题是教师根据微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设置的基础性习题,用来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自主学习完新知识后,应独立完成对应的微习题。

○设疑自探

这个环节是课前自主学习过程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课中合作学习过程的初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并尝试自主解答问题。

2.课中

○设疑自探

如前文所述,“设疑自探”是课中合作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与课前“设疑自探”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教师指导。学生如果课前没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思考并自主探究。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解疑合探

在自探环节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以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和点评。在该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互相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能有效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这么做还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学生之间情感的距离,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质疑再探

本环节要求教师在敦促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并针对本节知识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然后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解答,由此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运用拓展

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展示课前已经编写好了的习题,让学生作答,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编题,让其他学生作答,如此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

○课堂小结

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在此过程中首先请出学科代表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然后由班长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

四、翻转课堂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上述课堂教学模型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学科“神奇的PPT触发器”一节课为例,探讨翻转课堂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在多媒体网络机房借助网络电子教室软件完成。

(一)课前

课前教师将微课资料(微学案、微视频、微课件、微习题等)打包后通过教师端统一发送到学生端,学生以此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观看微课资料后,需要完成微习题,以检测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提交后,习题的反馈结果会自动发送到教师的邮箱,如此能夠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情况。

(二)课中

待课前的自主学习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课中合作、探究式学习。即第一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一次“设疑自探”。第二步进入课堂的核心教学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评价,在该环节中,学生完成本小组的讨论后需要派一名代表借助网络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功能展示本小组的作品,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第三步进入“质疑再探”环节,即深入探究,促进知识的深化和迁移。第四步进入“运用拓展”环节,即应用习题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最后一步进入课堂总结环节。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上表所示。

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利用网络电子教室的“课堂评价”功能对本次教学做出反馈。从当堂的反馈结果来看,90%以上的学生对本次课程表示满意,也有少数学生表示不适应。由此看来,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型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帮助的。

五、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在开头首先介绍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理念,然后应用文献研究法,在前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已初具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型。该模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实现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思考的意识、合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此外,相较于传统课堂,其在很大程度上还提升了教学效果。最后,以“神奇的PPT触发器”一课为例,进行了初步的课堂实践。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该教学模型还需要进一步验证;需要在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反复修改,以不断完善。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并进一步深入探究,以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秦志永,卢文青.微课时代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3):17~19.

[2]蔡建东,贺玉婷,喻静敏.中学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92~99.

[3]康高磊.中小学翻转课堂本土化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80~81.

猜你喜欢
教学模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平板电脑的智慧移动学习课堂构建研究
基于实例的进程同步教学模型的研究与构建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