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长英
摘 要: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打造的活力课堂,能够实现高效课堂,发挥學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学习的效益。在高效、活力课堂中,展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注重课前展示,课中展示,以及如何进行展示。
关键词:自主;高效;活力;课堂教学
一、“展”出风采
在临摹初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展示习惯,规范展示用语,要求学生对课堂展示模式熟记于心,能按预设的程序有序推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初始阶段能迅速进入角色。保证了课堂的快节奏,高效率。
学生在展示中,教师可以装糊涂当学生去问他,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的讲解更全面,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在教学中会发现,每次展示时,各组都是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就使得落后生受到冷落,长期下去,他们的成绩会更差,因此讲解时要让落后生也参与。在教学时,老师要给每个组定下规矩,讲解的人要轮流进行,每个人都必须参加,课前先分配好讲解的内容,本组学生负责对讲解的人进行指导,尤其是落后生,要教他怎么说,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解的机会,都能够得到锻炼。
二、“导”激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思维,它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导入的类型有很多,有猜谜语、讲故事、听歌曲、设疑等等,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如我在教《寒号鸟》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的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如果你在冬天从山脚经过,你会听到从崖缝里传来哆啰啰,哆啰啰的声音,这叫声是谁发出的(出示插图)?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想通过阅读去了解课文,寻求答案。
三、“学”中得法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是以学生的“学”为目的的!对学生来讲,知识是重要的,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而教师的工作授之以“鱼”,要转变成授之以“渔”。赠之以金,变为赠之以淘金。不再是把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的活动称为“学习”。“教是为了不教”,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多学少,不但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养成学生的惰性,使本来乐趣无穷的语文课变成了教师“苦念经”,学生“苦听经”的教堂。况且,古今中外,哪一个有成就的文人是“教”而成才的,不都是“学”而成才的吗?
课堂教学是教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获取知识,我在教学生字识记雾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借助图片认识雾,再分析字形,最后通过图片及汉字霞、雹、雷、霜,让孩子发现其构字规律。进而进行拓展“礻”“衤”等偏旁的字。“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背得这么快?”“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好这个句子的?”学生受年龄特征的影响,表现自我的欲望更加明显。事事都要显示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来博得别人的赞赏,从而获得心里的愉悦。满足他们这种强烈的表现欲,就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可以调动他们思维,唤起课堂的积极情绪。
“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小组讨论,小组也不能解决的,可集全班之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研讨,最终将问题解决。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一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尽管只有百分之一的价值也要用百分之百的诚意去鼓励,并做指导,帮助学生完善问题,把问题提得更清晰,更准确,更深刻。二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教师要“解惑”,更要“设惑”,让学生处于亢奋状态,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如:我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他为什么要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的?狐狸是怎样吓跑百兽的?借是什么意思等?教师进行梳理补充: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这样的办法在生活中可行吗?什么时候可以?这时你又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学生在学中有了疑惑,就有解决疑惑的需求,这时教师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助学者”,而不是“演讲者”。这样才能有针对性,解决学生的“不足”,让学生达到“自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练”中巩固
练习是学生获取、巩固和应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小学语文课堂练习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具体实践活动。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学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进行“一……就……”的说话训练。在教学《雾在哪里》一课时,让学生说说雾还会去哪里,那里会变成什么样子,进行语言拓展、想象训练。有层次、有深度地对学生进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创新思维的训练。只有使学生真正融入学习空间,建立起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改进学习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和知识特点的课堂练习,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突破 ,乐于创新。
五、“备”碰撞思维的火花
学以定教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反应,灵活运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前的预设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路进行,教学中的生成始终围绕学生的习得和变化展开。一位教授曾说,教学前必须准确了解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导而有方”。教师教案的主要内容应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自己如何向学生“卖弄”知识的过程。教师有多少知识,那是教师的,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去“学”,从而将知识转让给学生,才是真正的“传道”“解惑”。
六、“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毋庸置疑,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让静止的问题按指定的轨迹运动,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活力课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要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有些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就不用,不能为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而摆花架子,否则不仅不利于教学,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理想课堂就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理想课堂能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灵活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真正主人,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语文课堂就能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 王风霞. 注重情境导入,打造活力课堂——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情境引入探析[J]. 课外语文,2015(16):77.
[2] 黄晓霞,黄晓赟. 注重情境引入,营造活力课堂——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引入[J]. 考试周刊,2010(4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