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珍 贺小旭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4%[1],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约3550万,居世界首位[2]。糖尿病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人体损害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血糖的升高往往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受,且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具有诊治不及时、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和(或)伴发病多、低血糖风险高等特点。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老年患者对糖尿病的重视水平、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科对部分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为研究其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的控制水平和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自航天中心医院老年医学一科出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筛选符合条件者纳入研究。本研究纳入标准:①2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诊断标准,且需要降糖干预的老年患者;②能够自行按时按顿经口进食。排除标准:出院时年龄<65岁;随访期内出现重大其他疾病再次住院;生活不能自理;鼻饲饮食;应用糖皮质激素;精神疾患;肿瘤放化疗;依从性差;资料不全。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纳入研究的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出院当日称体重,登记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后出院,告知患者医生制定的降糖计划,告知1月后门诊复诊测空腹及餐后血糖,3月后门诊测糖化血红蛋白、称体重,记录低血糖或低血糖症状发生的次数。研究组施行延续性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建立延续性护理团队,由住院期间的主治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营养师组成。患者出院时建立档案,包括姓名、年龄、联系方式、诊断、治疗情况、血糖水平等。如患者家中无血糖仪监测设备,建议患者购置血糖仪。由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负责电话随访: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至少电话随访1次,之后每个月进行1次,询问患者的一般状况,督促患者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并进行糖尿病教育,合理控制体重,防治高血糖、低血糖,解答患者的疑问,指导服药及胰岛素注射方法,并将患者的血糖数据反馈给主管医生,如有必要作出饮食生活干预或治疗上的调整。对于有低血糖防控能力的患者,建议血糖控制于7~10mmol/L,对低血糖防控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至11.1mmol/L以下。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观察出院当日、出院1月的空腹及餐后血糖测定值,观察出院3个月时的糖化血红蛋白,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时BMI变化。统计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出现过低血糖或低血糖症状的人数。低血糖指血糖<4.0mmol/L[3],低血糖症状包含有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但无条件立即测血糖的疑似低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描述为(±s),两组比较采用t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入组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76例。对照组34例,男性16例,女性18例,研究组42例,男性19例,女性23例。两组性别经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性别组成比较 单位:例
对照组年龄65~88岁,平均(74.3±6.4)岁,病程2~35年,平均(13.0±8.0)年。研究组年龄65~89岁,平均(75.0±7.3)岁,病程1~30年,平均(11.8±6.4)年,两组年龄、病程及入组时BMI经t检验,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当日血糖情况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出院1月后门诊复查,研究组无论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均较对照组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出院3月后,研究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亦较对照组显著偏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
2.3 两组低血糖发生人数比较 观察期间低血糖或低血糖症状发生的人数,对照组有5例,占比14.7%,研究组有2例占比4.8%,两组经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例数过少有关。见表4。
表4 两组低血糖或低血糖症状发生的人数比较
2.4 两组BMI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BMI及3月时BMI行配对t检验,对照组试验前后BMI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在出院3月时的BMI较出院时有明显下降,P<0.01,有显著差异。见表5。
表5 两组研究前后BMI的变化
连续性护理模式最早产生于美国,21世纪初由中国香港学者引入国内。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延续性护理逐渐被广泛推行。延续性护理是住院期间护理服务在患者出院后的扩展和延伸,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方式,达到促进和维护患者健康目的的一种延伸性护理访视形式[4]。护理干预措施从医院延续到家庭,让患者在家中也可享受到专业、便利的护理服务,被广泛认为是高质量医疗系统里必不可少的要素,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适用于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5]。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教育的理解能力不足,而血糖的升高又无显著的不适症状,血糖状况容易被忽视。长期的高血糖刺激导致的脑梗死、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足等严重不良后果往往无法弥补,不但缩短了预期寿命,也显著降低了生活质量。本研究数据显示,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通过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用药指导,使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体重指数均有明显下降,且未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血糖的降低可以直接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老年糖尿病人群大多体型偏胖,体重的减轻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从而有助于血糖的控制,还可以降低血脂、尿酸水平,改善全身代谢,使老年肥胖患者获益颇丰。研究组患者体重明显减轻考虑与电话随访过程中不断强调“管住嘴、迈开腿,多测血糖称体重”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关。
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延续性护理对现有的护理资源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延续性护理推行难度较大。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重心逐渐向基层社区转移,可将延续性护理对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将来由家庭医生参与实施可能更为合理。
综上所述,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水平有明显提升,对降低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率有重要意义,可在有充足护理资源的情况下积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