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绘画理论对超写实人物画的影响

2021-02-10 01:12:50孙锴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气韵人物画

孙锴琳

(南昌职业大学 江西 南昌 330500)

一、超写实主义绘画概述

超写实主义绘画是由照相现实主义发展而来,超写实主义绘画源于照相信息。美国的查克·克洛斯(1940-2021)是照相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早期超写实主义画派的鼻祖。当时的照相写实主义仅是重复着照相机的功能,缺少艺术创造性。正如克洛斯所言“我的主要目的是把摄影的信息翻译成绘画的信息”。他把照相技术与绘画技术有机结合,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创作风格,即超写实主义绘画。

超写实主义绘画作品与数码相机拍出的高分辨率照片具有本质的不同。二者使用的工具不同、思维过程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也不同。绘画作品是画家运用绘画技能,所画之物融进了画家的思考、情感,用画笔、颜料等画材进行创作而成。[1]而照相机不论多么高级、多么灵敏、像素多么高,都无法跟画家的肉眼感知到的并注入思想情感画出来的人物相比,相机属于物理器材,拍摄的照片,是机械的照搬原貌。举例而言,具备正常视力的人,能够同时分辨出阳光下物体受光及背光面的细节变化。而相机在面对黑白反差较为强烈的画面时,虽然能够进行解像和光线的补偿,但是仍不如肉眼所看的画面细节真切和丰富。所以拍摄的效果有时受光面曝光过度,所摄之物就刷白,若是曝光不足所摄之物背光面就会变得漆黑。一张照片与一幅绘画作品,尽管是同一题材,但艺术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单就艺术性、欣赏性而言,绘画作品是画家绘画语言的表达,从该角度而言,超级写实主义的绘画是有存在意义的,即使是摄影技术更加发达的未来,超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依然会在当代艺术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二、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应物象形”

谢赫是南朝时期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他的画作虽已失传,但他的绘画理论名著《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专著,它对中国绘画理论及世界绘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谢赫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这一绘画理论被一代又一代的画家们视为绘画宝典,成为品评作品审美价值的标准和原则,使作品达到谢赫所言的美学境界。[2]

(一)“气韵生动”,古文中是“气韵,生动是也”

原意专指画家刻画人物眼睛时所传达的内在性情,即:内在精神,俗称传神。后来人们把“气韵生动”的外延扩大,泛指画家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指的是人物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生动”,指的是观赏者看到的是活灵活现的人物,仿佛画中人呼之欲出要与欣赏者对话一般,给人一种特殊美感和享受。

(二)“应物象形”古文中指“应物,象形是也”

它是中国水墨人物画“以形写神”的最初指导原则,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对象的整体形状相似,通俗理解为抓形准、画得像,应物就是刻画出对象的形态外观。在六法中,象形问题处于第三位,表明在南北朝时代,绘画美学对待形似、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很重视,表明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深刻地把握了艺术与现实、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应物象形”,在这里可以借用早于“谢赫六法”的东晋顾恺之的话加以说明。顾恺之认为:“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精神的酷似,神应以形为依据”。[3]顾恺之对“以形写神”的解释,让画家们更好地理解刻画人物时“形”的重要性,当画家把“气韵生动”与“应物象形”很好地融为一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表情、姿态才能达到“形神兼备”。“应物象形”是写实主义造型必须遵循的另一条艺术准则,与“气韵生动”相得益彰。

三、“气韵生动”“应物象形”在超写实人物绘画中的运用

笔者以人物画中的眼睛为例,阐释“气韵生动”“应物象形”在超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运用。对比中国古代人物画、现代人物画、当代人物画以及各个时期国外画家的人物画,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成功的人物画(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等不同的画种)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人物画的本质均透着“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之灵气,所画人物的眼睛,能表达出眼神的神韵;所画人物的形貌之精准,以及“骨法用笔”之造型丝毫不差,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为把“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之法阐释的透彻,笔者以当代写实派画家、中国画院院士孙王平先生的作品为例,加以说明。(如图1、图2所示)

图1 秀兰·邓波儿原照片

图1是黑白照片;图2是设色(涂色)画像。当观画者欣赏或审视照片与画像时,会发出第一个感慨:画的真像!接着会发出第二个感慨:眼睛画的如同真人眼睛。第一个感慨为“应物象形”之功力所致,也称作抓形准;第二个感慨为“气韵生动”之功力所达,把眼睛的水晶体画出来,眼睛画的有神韵,也称眼神光。[4]通过分析图例得出如下看法:

(一)对人物眼睛的刻画极为重要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的眼睛是有表情的,眼睛的表情就是“眼神”,通过眼神,才能了解其真实的内心世界。所以,画家在塑造人物形象、真实反映艺术形象思想感情时,刻画好人物的眼睛至关重要,通过刻画眼睛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性情。童年时的秀兰·邓波儿天真活泼,能歌善舞,透过她的眼睛仿佛看到她的内心世界。画家的这一艺术作品,恰到好处地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使画像有了质感和生命的活力。

(二)眼睛是人五官的重要器官,眼睛也是面部表情展露“内心语言的器官”

一幅人物画的成败,关键的就是人物眼睛是否画的成功。尤其是写实人物画或超写实人物画,本身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诸多自然科学、医学等领域的知识,画人物的眼睛,瞳孔的大小程度、虹膜的颜色、瞳孔和虹膜之间的浑浊程度,画的是否准确生动都会对人物画的成败产生影响。如果人的瞳孔画大了,那就是人濒临死亡的眼睛,或者是这个人没有了生命体征;反之,把人的瞳孔画小了,虹膜画大了,人物两眼无神,没有眼神光。总之,无论所画人物是一双大眼睛,还是一双小眼睛,能精准地画出瞳孔的大小、虹膜的颜色、眼睛的形状,使其达到活灵活现的程度,才能把“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之法运用到了极致。

四、“气韵生动”“应物象形”对超写实主义绘画的影响

谢赫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而“谢赫六法”是此书的精华。从它诞生以来,历代画家受其影响颇深。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高低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学家郭若虚说:“六法、充实和发展,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5]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已成为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艺术的核心,它不仅运用在水墨人物画方面,而且逐渐被其他绘画领域吸纳运用,如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雕塑等。各类作品皆因“气韵生动”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气韵生动”已成为当代艺术家们追求艺术作品完美的创作准则。

“气韵生动”对世界绘画尤其是当代超写实主义人物画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超写实主义人物画,为人物画欣赏者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给绘画这种古老的造型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使之充满活力,在艺术的百花园中,超写实主义犹如牡丹花盛开,芬芳超群,气质天成,人见人赞。笔者以油画作品为例加以分析:

作品《少女》(图3),是朝鲜当代超写实油画大师张元吉的作品。彰显了少女浓厚的东方美特色,他把最难画的透明塑料薄膜作为道具,遮挡美女的部分身躯,画出塑料薄膜透明度质感,油画《少女》让人们看到张元吉高超的绘画技艺,画中人物生动形象,使“气韵生动”“应物象形”达到了极致。此外,他的作品背景色调古朴、凝重、典雅,把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也融入到了作品中。

作品《小姜》(图4)是冷军的代表作,冷军是中国当代超写实画家的领军人物,是中国当代油画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的作品给大众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真实、细腻、美感。他高超的画技,无不体现“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之功力。画中的小姜左手掐腰,头微低,神态安静,似在默默的思考,人物造型精准的体现出东方女性的气韵。

作品《花语》(图5)与《浮生》(图6),是中国当代著名超写实主义画家蔡杰的作品,他作品的题材多数是年轻女性。这两幅作品,不仅展示出美女身前塑料薄膜的透明质感,而且别具一格地展示出很少有人画的洗发泡沫。这种塑料薄膜、洗发泡沫、水珠等,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除了本身具有透明性外,还在光作用下呈现出成千上万的高光和反光。《花语》中画家刻意构思用塑料薄膜遮盖美女所产生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意境,那一把鲜花在人体与塑料薄膜之间,似乎花在羞答答的发出言语;《浮生》画的细腻极致,似乎触手可感知美女的光滑皮肤,体现出一种特殊的韵味和超凡脱俗的美。

图5 蔡杰油画《花语》

上述几位超写实主义绘画大师的高清晰人物画,仿佛让观赏者感觉到画中人物的呼吸、心跳,这正是“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的灵性所在。绘画艺术的表现能力使其始终带有不容忽视的再创造因素,“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理论被广泛应用,使得绘画作品更加形神兼备,更具立体效果和真实性。事实证明,超写实主义绘画有存在的价值,在谢赫“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绘画理论的影响下,超写实主义绘画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气韵人物画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1:50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6:24
走进鼎盛的唐代人物画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04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老年教育(2018年5期)2018-05-30 02:24:10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46
浅析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自身价值
大学教育(2016年4期)2016-04-07 00:20:11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金色年华(2016年11期)2016-02-28 0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