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张 华 熊杰财
(1.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2.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高速增长,然而贫富悬殊的存在依然制约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样,公共教育支出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制约着城乡间、区域间及不同收入水平群体间的教育平等,并且,教育不平等不利于收入的公平分配。因而,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广东省公共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探究广东省二元经济下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的贫富悬殊是否与公共教育支出差异存在着必然的关系?用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公共教育投入机制该如何完善?本文将基于公共教育支出角度,综合利用计量经济学及模型、财政学等学科原理,研究分析广东省公共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从学术界现有文献来看,目前有关公共教育资源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很多学者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教育在收入分配非均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并且结论存在差异。如Gergorio&Lee认为教育资源平等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正向影响,[2]方超等认为教育资源平等对缩小收入差距有正向作用;[3]但也有其他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如杜鹏认为教育资源均等化不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扩大收入差距;[4]还有学者认为教育资源均等化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如李祥云等认为教育资源(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5]从有关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研究结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支出占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线性影响:如刘叔申,吕凯波基于197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混合回归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出增加教育支出有利于城乡收入的缩小;[6]还有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如宫锡强基于1998-2017年的省级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得出财政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呈现负相关性;[7]另一类是教育支出占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非线性影响:如许雯雯基于2005-2014年的省级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度城乡收入,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得出公共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8]詹国辉和张新文借助协整检验分析方法,得出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在一定阈值内存在正向关系,但越过阈值则为负向关系。[9]
上述文献在探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如政府财政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政策、要素市场、人力资本等常规研究因素,但却少有文献探讨公共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且大多文献都是基于国家层面或针对全国各省进行横向比较,省级层面较少涉及。因此,本文从公共教育支出视角出发,针对广东省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探讨公共教育支出对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且在研究分析公共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时,创新性引入了城乡收入比的对数的计量经济模型,方便比较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
为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最新性,本文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2004-2021)》,其中利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得到城乡收入比、公共教育支出与财政总支出之比得到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此外还有高等教育支出占公共教育支出比重,其中的高等教育支出采用了高等教育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
为了探讨广东省城乡收入比与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和高等教育支出占公共教育支出比重之间的关系,选用广东省2003-2020年的城乡收入比(Y)、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X2)及高等教育支出占公共教育支出比重(X3)的数据来建立城乡收入比计量经济模型及其对数计量经济模型。
建立城乡收入比计量经济模型:
Yt=β1+β2X2t+β3X3t+ut
(1)
Yt:广东省第t年的城乡收入比,X2t:广东省第t年的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X3t:广东省第t年的高等教育支出占公共教育支出比重,β1、β2:参数,ut:随机误差项。
由于实验必定存在误差,同时为了避免伪回归,方便比较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在进行模型(1)的回归分析前建立对数计量经济模型,该对数计量经济模型设定为:
lnYt=ɑ1+ɑ2lnX2t+ɑ3X3t+ut
(2)
用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作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表格1 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
由表1检验结果可知,两个解释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但不明显,而且本论文是采用对数模型,所以两个解释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用BG检验作自相关检验:在模型(2)的回归基础上作自相关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模型(2)自相关检验结果
由表格2数据可知可决系数为0.878,F统计量为29.717,DW为2.375,对于n为17、两个解析变量的模型中,在5%的显著水平下查表得,dl=1.015,du=1.536,du 本文使用了Eviews10软件,得到模型(2)的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城乡收入比对数计量经济模型回归结果 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见,模型(2)的估计结果可为: lnYt=1.529-0.010lnX2t+0.286X3t (3) 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每增加1%,城乡收入比就会减少0. 971%;高等教育支出占公共教育支出比重每增加1%,城乡收入比就会增加0.286%。 针对上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公共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微小的负效应,从理论层面确实印证了增加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然而就目前广东省公共教育支出的增加并没有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很多,但单纯地增加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并不能有效解决城乡间、地区间的教育不平等问题,也就是说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公共教育投入不足或者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归根到底是在投入政策方面没有针对性,没有针对经济和教育落后的地区加大投入力度,导致这些地区近年来经济和教育原地踏步,发达地区稳步上升,这样无论是教育上还是经济上的差距都很难缩小。 与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不同的是,高等教育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相对明显的正效应,增加高等教育支出占公共教育支出比重,反而会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公共教育方面,广东省财政结构更多集中于高等教育,而对于亟需得到巩固的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是严重不足的,无论是教育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高等学校绝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且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会选择去发达地区发展,导致教育落后地区很难有机会被分配到高等教育资源。这也说明了政府财政在教育政策上出现了偏差,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做到先农村后城市,造成广东省义务教育推行至今,整体公共教育水平没有显著提高。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公共教育支出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城乡收入比的计量经济模型及其对数模型,得出以下结论: 1.单纯增加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并不能有效解决城乡间教育不平等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公共教育支出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存在必然关系。根据计量经济模型回归结果分析可知,增加公共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结构的比重的确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效果并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这种增加投入是就全省而言的,而且投入更偏向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广州、深圳,这就导致了广州、深圳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教育上都发展得很好。 2.现阶段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会拉大城乡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是好事,但人才更偏向在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工作发展甚至定居。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无论在何时何地,教育资源都是稀缺的,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作用,关键在于政府的调配,制定真正符合广东发展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政策,完善公共教育投入机制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1.加大农村公共教育投入力度和投入比例,让更多的农村人民接受教育,打破城乡教育不平等。大力发展教育是提高地区间、国际间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同时也是广东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广东省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财政的投入更偏向于城镇,而农村的教育迟迟得不到发展,平均受教育水平仍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所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2.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投入,完善农村教育投入体系和机制。开放二胎政策以来,广东省农村人口数增长加快,适龄儿童人数逐年增长,但广东省农村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处于供不应求阶段,根本无法满足更多的适龄儿童接受教育。同时,农村的教育设施和设备以及师资力量得不到更新,同样会影响上课质量。所以,政府财政应当不遗余力帮助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教育落后面貌,创造更多教育机会,确保农村人民得到更好的义务教育。 3.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其提高收入,真正摆脱教育负担。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大力发展农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帮助农民增收,这也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通过税收政策给农民减税免税,通过调控农产品市场,实现农民增收。(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