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凯 , 毛荣坤
(1.天津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50; 2.中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Sapir认为,在人类语言中,口头语言是第一性系统(primary system),而书面形式是口头语言的第二性符号(secondary symbols)[1]。由此可见,口头语言是人类言语交际的首要形式,它具有书面形态多半不具备的韵律结构信息[2]。因此,语音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首要基础。学习一门新语言的语音系统对学习者来说具有多重挑战,包括学习习得语音对立系统、音位制约条件、韵律系统等。但在交际法、任务教学、面向行动教学等外语教学理念影响下,二语发音的精确性往往被忽视。王立非、孙晓坤对国外二语语音习得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指出二语语音习得的研究热点有感知与产出、中介语音系、语音习得模型、超音段特征习得、母语迁移以及非语言因素等议题[3]。陈桦和智娜等总结了目前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的主流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指出感知和产出是重要的研究视角,相关的习得模型也建立在两者之上[4-5]。从研究方法来看,基于语音实验的实证研究范式以及利用中介语语料库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具体到某一语言的语音习得问题,周小兵、王功平对近30年汉语作为二语的语音习得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材料等方面梳理了中外汉语语音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6]。
目前,我国的法语教学主要依托于高等院校的法语专业。法语专业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用较高程度的法语进行交际,并从事相关工作。但中国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掌握并不均衡,很多高水平学习者的书面语言往往能达到较高程度,但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却远未能与之匹配,其中一大原因是语音问题。语音是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对法语作为外语的语音习得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我国法语语音及中介语音系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综述和总结相对欠缺,笔者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9-2019这20年间国内外法语语音习得及中介语音系研究进行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探讨研究文献分布情况、研究前沿热点以及研究发展趋势,以期帮助我国法语教师及研究人员厘清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及发展方向,更好地指导我国法语语音教学实践。
参照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方法,选择国外和国内两个权威学术资源数据库,运用可视化文献科学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 5.3 R9辅助绘制相关科学知识图谱并对其加以分析[7]。通过图式化的计量分析对法语语音相关习得文献的分布情况、高被引作者、关键词的共现、聚类、突增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把握国外及国内法语语音习得及中介语音系研究的整体脉络。在国外文献方面,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SSCI、A&HCI、CPCI、ESCI),检索关键词为“French + acquisition / L2 / FLE+pronunciation / phonology / phonetic / phonotactic / syllable / segment / suprasegment / vowel / consonant / prosody / intonation / rhythm / liaison / schwa / sound”的组合搭配,检索范围是1999—2019年。检索所得文献156篇,手工筛选剔除书评、摘要、重复的会议发言等无效数据,共104条有效文献。在国内文献方面,在中国知识资源全文数据库(CNKI)以关键词为“法语 + 习得 / 二语 / 外语 / FLE + 语音 / 音系 / 发音 / 音段 / 超音段 / 元音 / 辅音 / 韵律 / 语调 / 节奏 / 音节 / 音位配列 / 联诵 / 中性元音”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是1999—2019年,检索所得文献68篇,手工筛选剔除了期刊目录、与期刊论文重复的会议发言、书评、通知、新闻类等无效数据,选取60条有效数据。本研究所选数据库具有权威代表性,检索关键词覆盖全面,能够客观准确反映本领域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研究分布和聚类,以及研究发展趋势。
将检索所得数据输入“CiteSpace 5.3 R9”,分析参数设置为“Slide by year”,“Node Type”参数设置为“country”,运行软件输出国外研究力量分布图(图1)。图中年轮的颜色及厚度显示该国研究集中的时间及数量,节点连接线的颜色及粗细显示国际协作的关联度,国名字体大小显示研究力量的强弱。
图1 国外文献国别分布
如图1所示,法语语音习得研究力量最集中的是法国、美国及加拿大三国,并形成了稳定的协作网络。如表1所示,法、美、加三国在2000年以前就有了较多的集中研究,形成研究力量的第一梯队。在2000年至2010年间,英国、瑞士、西班牙、德国、荷兰、比利时、挪威、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法语语音习得研究逐渐增多,形成第二梯队。而从2016年至2019年,日本和韩国的研究成果开始见诸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这表示日、韩的法语语音习得研究在亚洲范围内率先进入世界研究前沿方阵。我国被收录在A&HCI / SSCI的有关法语语音习得和中介语音系的研究仅有1篇[8],该研究发表形式为书评,未被纳入有效数据范围,说明我国暂未踏入国际研究的一流方阵。
如表2所示,受试者母语以英语(包括加拿大及美国)居多(占比40%),其次是德语(占比20.19%)以及西班牙语(占比13.46%)。其他欧洲语言(荷兰语、挪威语、瑞典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相关研究较少。非印欧语中仅有3篇日语(占比2.88%)和2篇韩语(占比1.92%)文献。受试者母语为粤语、俄语、马来语、阿拉伯语、丹麦语的文献各有1篇。受试者母语为汉语(粤语)的法语语音习得研究的文献仅有1篇,且作者来自加拿大[9]。研究人员和受试者均来自中国的研究文献暂未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截至2021年,全国开设法语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达到162所,学习法语的在校生近3万人且持续增加,因此针对母语为汉语学习者的法语语音习得问题研究应当得到重视。
表2 国外文献研究对象的母语分布
将“Node Type”参数设置为“cited author”,其余参数设置同上,再次运行“CiteSpace”软件分析,得到国外高被引作者及研究主题聚类(图2)。从可视化分析图中可以看到,标签为“#0”的聚类是引用率最高的作者群,包括Flege等[10]、Best等[11]、Kuhl 等[12]、Levy等[13]提出了重要中介语习得模型的学者。其他高被引作者关注的研究主题包括:跨语言研究(#1)、二语发音(#2)、法语联诵(#3)、分布性特征(#4)、目的语近似韵律表征(#5)、音系加工(#6)、词汇单元(#7)、二语音段(#8)和听感效应(#9)。除去跨语言研究、二语发音这两个宽泛主题词无效标签,可见国外强调超音段特征的习得研究尤其关注联诵问题[14]以及韵律表征[15]的研究。
图2 国外高被引作者及研究主题聚类分布
关键词作为文献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概括是学术论文的精髓。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从中观察在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将检索所得数据输入“CiteSpace”,把“Node Type”参数设置为“Keyword”,阈值设置为T50,其余参数默认,生成国外法语语音习得研究前沿热点图谱(图3)。图3中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连接线的颜色及粗细显示关键词共现关系的疏密,节点之间的亲属距离和类聚显示研究热点的分野及焦点。带“#”符号的是由软件运算生成的聚类,聚类值“Modularity Q”为0.812 6,聚类内部相似度指数“Sihouette”值为0.128 1,现实聚类内节点关系紧密,关键词之间关联性高,说明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图3 国外文献高频关键词
可视化分析显示,除去三个宽泛主题词(#0、#1、#6),国外文献特别聚焦于“双语现象”(#2)和“母语习得”(#5)中的语音发展。正如上一小节中高被引作者的主题聚类分析所示,“音节结构”(#3)和“音位配列”(#4)是国外文献的另一研究焦点。此外,国外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还包括“话语理解”(#7)[16]。
运行“CiteSpace”,将“Node Type”设置为“Keyword”,将视图模式设置为“Timeline”,得到“Timeline”研究发展趋势图谱,通过分析关键词共现的持续时间、被引频次、爆发增长和聚类联结关系来对特定研究领域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图4显示了不同聚类随时间的演变,每个节点都附有横向标记,标签显示在节点的右侧。每条实线代表了对法语语音习得研究的方向,右侧带#号的数字是聚类标签。实线的右端并不意味研究方向的完结,而是表示该方向所代表的研究发展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显著变化。“Timeline”图谱能显示研究热点聚类与文献历时跨度之间的关系。
图4 国外研究发展趋势
如图4可见,“非母语元音对立”(#0)的研究近十几年来持续增长,这也是中介语音系研究的基础。“早期二语”(#1)的习得研究在近10年中也有持续增长,显示国外法语教学界持续关注双语现象以及儿童二语习得[17]。我国仅有“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或“方言+普通话”的相关研究。由于国内还未实现“汉语+英语”的双语交流,因此无法开展双语社会的外语语音习得相关研究。 “可变性阐释”(#2)显示国外研究持续关注语言变体和语言习得中的标准问题[18]。在现代法语中,/r/这一音位具有[]、[χ]、[]、[]等众多音位变体,可变中性元音e的发音更是五花八门,加上非强制性联诵的多语音实现形式,这些多变的社会语言形式均体现了语音习得的可变性。 “可理解性”(#3)与 “产出训练”(#4)是二语语音习得的经典议题,词汇通达、音段切分、VOT(浊音起始时间)对立等研究热点也体现了法语语音及中介语音系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19]。
国外研究趋势也可通过文献突增被引关键词(表3)得到印证。表格中的加粗部分表示该关键词在1999—2019年内被引频次的突增区间。由表3可见,感知问题最早突增,显示法语语音习得研究中的感知视角受到重视。随后,声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二语语音习得的关注,比重达2.52%。其中,基于语音实验范式的实证研究逐步增多,例如Delvaux 等使用了大量的空气动力仪器以及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了法语鼻元音发音的生理、声学及物理特征[20-21]。联诵、辨别、词汇通达等关键词也在随后几年不断突增。自2016年起,音段切分、音节边界、韵律等研究大幅增多,显示国外法语语音习得研究从音段逐步扩展至音节结构以及超音段层面。在认知方面,国外研究从法语语音感知出发,验证了多个语音知觉模型(PAM、SLM 等),但也仅涉及了音位建立及对区分的感知,对于中介语音系的总体认知模式还未有突破性成果。
表3 国外文献突增被引关键词
在“CNKI”全文数据库上检索1999—2019年间有关法语语音习得的研究,文献的总体情况如表4所示。总体来说,国内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引用率及被引率都较低,还处在萌芽阶段。
根据统计,我国国内法语语音习得研究始于2000年以后,在2010—2012年间达到第一次高峰,随后下降,至2016年后再次增长。根据多项式线性回归预测(R2=0.657 2),相关研究在2018年以后保持增长趋势(图5)。
表4 国内文献总体情况
图5 国内文献时间分布
国内文献的类型分布如表5所示。期刊论文49篇,占81.67%;学位论文6篇(均为硕士论文),占10%;会议及辑刊论文5篇,占8.33%。可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尤其缺乏核心刊物论文、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发言及相关论题的博士论文。
表5 国内文献类型分布
国内文献的研究对象分布如表6所示。针对某特定音段的研究占25%,针对超音段特征、音节结构或音位配列习得的研究仅占6.67%和1.67%,无特定研究对象的浅谈、泛谈类文献高达40%。这显示国内法语语音习得研究停留在较浅层次,针对性不强,超音段、音节结构及音位配列特征的习得研究甚少。
表6 国内文献的研究对象分布
如表7所示,国内文献主要着眼教学、教材、教法(61.67%),对于学习者本身的习得过程和结果较少关注(38.33%)。教材和教法属于教学法范畴,较多着眼于语言外部因素对中介语语音的影响,而语言学视角下的语音习得研究则从语言内部出发,更能挖掘中介语音系的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表7 国内文献研究视角分布
如表8所示,国内文献的研究方法大部分(75%)属于经验之谈,也就是囿于传统的口耳之学,并未经过实证分析。仅有少数研究(25%)使用了实验范式,与国外研究文献多着眼于实证研究的情况相比,国内对于法语语音习得的考察更多是基于教师或研究人员的主观经验,缺乏客观的实证性研究。
表8 国内文献研究方法分布
如表9所示,国内研究大部分基于简单的语音对比分析(51.67%),少部分借鉴了语际迁移理论(25%)以及教学法理论(13.33%)。基于具有重要影响力语言学模型(如感知模型、类型学标记模型)的研究凤毛麟角。从研究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上看,仅有两篇文献刊登在核心刊物(CSSCI)上,研究成果水平和发表层次亟待提高。
表9 国内文献研究理论基础分布
通过相同的参数设置,将CNKI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所得的文献导入CiteSpace进行Keyword可视化分析。如图6所示,国内研究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明显聚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汉法语音对比、英法语音对比、语际迁移、教学法等方面。仅有少量中介语音系的研究借鉴了语言类型学标记理论[22]或基于感知的语音习得模型[23]。基于对比研究的母语负迁移影响属于中介语形成的表层因素和外部因素。语言类型学、标记性理论,以及基于感知的语言学模型是国际上的研究前沿,属于中介语形成的深层原因和内部因素,因而应当得到国内研究人员的更多重视。
综上所述,国内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研究属于经验之谈、浅谈和泛谈。采取实验范式的实证研究非常少,研究对象未成体系,音段和超音段特征的习得研究亦是凤毛麟角。此外,国内研究的受试者母语一般被设定为普通话,与我国多语言、多方言的社会现实有一定出入。因此,关注中国学习者、关注学习者母语应是今后法语语音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将“CNKI”检索所得数据输入“Citespace”,选择“Timeline”图为模式设置,得到国内研究发展历时趋势图谱(图7)。
如图7所示,国内研究欠深入,“语音”(#0)、“法语”(#2)、“语音习得”(#9)这三个聚类标签均属于宽泛主题词,并未显示具体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语言迁移”(#1)是近年来语音习得研究热点,反映我国法语语音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仍停留在较浅层次。“元音格局”(#3)和“中介语音系”(#4)分别在2006—2010年以及2009—2014年间有增长趋势,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还未形成持续的系统研究。“汉语语音”(#5)显示国内研究关注我国学习者的语音特点,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对比汉法语音,试图找出法语语音习得的重点和难点。但通过对国内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尚未关注学习者的母语(方言)对法语语音学习影响的研究。
图7 国内研究发展趋势
表10 国内文献突增被引关键词
如表10所示,国内文献最早形成突增的是“元音格局”。石锋提出的语音格局理论[24]在我国方言语音音系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该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亦产生重大影响,是唯一进入CSSCI核心检索的两篇国内文献。它们均建立在语音格局的理论基础上[25-26]。排名紧随其后的突增被引关键词是“第一外语迁移”和“英语迁移”,说明我国法语教学具有特殊性。中国大部分法语学习者在接触法语前已学过较长时间的英语,因此第一外语(英语)对第二外语(法语)形成一定影响。此外,“元音”和“塞音”两类音段是语音习得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元音共振峰以及塞音VOT的分析,能够了解法语语音学习的主要难点。“中介语音系”和“语音错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被引,说明错误分析理论在我国中介语音系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被引关键词“汉语”自2014年起保持高被引频次,说明国内学者对母语影响持续关注。而“二外法语”关键词的突增说明近年来我国法语语音习得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英语专业学习二外法语的学生,而非法语专业的学习者。
基于国内外两个权威的文献数据库,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近年来国内外法语语音习得及中介语音系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可以发现:
第一,从研究文献分布来看,国内外研究数量均偏少,尤其是国内文献。从研究层次看,国外研究层次较高,已形成研究网络;国内研究层次较低,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网络。国外研究的受试者母语主要为英语,较少关注其他语言尤其是亚洲学习者的母语。而国内研究对象的母语一般被默认为普通话,这一假设与我国(尤其是南方方言区)的社会语言事实有一定出入。中介语音系的一大来源是一语迁移,母语对语音习得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基于学习者母语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效率。此外,目前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模型也有所欠缺。国际主流中介语音系模型有感知、类型学标记、迁移、社会文化等几类重要的语言学理论[4],在国内文献中运用相关语言学理论进行语音习得的研究较少。
第二,从研究热点看,国外文献聚焦于语音音系习得、双语现象、音节结构、音位配列、中性元音、联诵等议题。从发展趋势看,“非母语元音对立”习得问题、语音变体和语音标准的习得、音段切分以及中介语音系语料库[27]等研究有持续发展势头。反观国内研究,法语语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停留在较浅层面,针对性不强,研究热点比较松散,没有形成明显聚类;超音段、音节结构及音位配列特征的习得问题,尤其是实证研究、理论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均比较缺乏。
第三,语言能力是人类基本认知能力之一,受认知水平的制约。认知因素在外语语音习得的研究中应该有所体现。通过分析发现,极少有研究借鉴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解释中介语音系的生成及发展模式。Välimaa-Blum以音位功能负载量(Functional Load)为例阐述了认知音系学在二语习得研究的路径和方法[28];Hancin-Bhatt则通过对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的分析发现,在二语音系中影响学习者语音输出的深层原因是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的交互排序差异[29]。因此,无论是国外的语音习得研究还是国内的语音习得研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是今后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在理论层面,国内研究较多关注对比和迁移,较少考量普遍语法、类型学标记性等语言学因素。在方法层面,国内研究缺乏量化的实证分析。事实上,实验语音学的丰富研究手段以及细致入微的量化研究范式能大大促进外语语音习得问题的深入研究。法语教学和习得的研究者应该关注语音、音系习得的研究热点和新趋势,借鉴感知与产出、中介语音系等语音习得模型对超音段特征习得、普遍语法以及非语言因素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