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伦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随着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构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型,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体现跨学科、多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技能,满足社会产业发展对双创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创业就业质量。
南京林业大学以专创融合人才为培养目标,采取专创课程互融、理论实践结合、多专业渗透、跨学科交叉等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创业精神、创新技能、实践能力为主导,开发一系列专创融合的双创教育课程,构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思路,依托林学院学科优势修订林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4大课程平台 + 7个课程模块”课程群[1]。4大课程平台包括学科大类、专业教育、自主学习和创新创业。将创新理论、创业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学科前沿、素质拓展指导、实习实验教学、学科竞赛、实践实训、就业能力提升训练等融入专业课程中,形成专创教育课程群。
多元化搭建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创新实践实训、创业引导、校外创业、横向联合教学实践实训等平台,将创业方案、创新产品、专利申请、科研成果等融入学生的创新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践实训中,丰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
组织专业教师参与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培训、学术交流、科研及校企项目合作。聘请校外行业专家、成功的创新创业人士、企业家及校友与学科专业教师共同组建“校内外”专创融合导师团队,共同建设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保专创融合人才的培养质量。
课程评价是指按照教育改革价值标准,通过收集相关问卷调查数据,评估课程设计、教材内容、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成效,达到课程教育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2]建立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为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可信的客观依据。
结合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考核改革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体系的修订原则,设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为目标层A,选取课程设计、教材内容、教师水平、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作为评价准则层B,选取16个因素作为二级指标层C,参见图1所示。
召集35位专家(校教务处、院系领导、专家教授及任课教师),按照图1所示的递阶层次结构,使用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对各层指标进行评判打分,对回收的有效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判断数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面向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评价的总目标层A的各层两两判断矩阵。
图1 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及递阶层次
2.2.1 建立各层成对判断矩阵
依据专家打分结果,可得准则层B对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为:
各指标层C对准则层B的成对判断矩阵:
2.2.2 计算单排序权重向量(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根
采用和积法来求解。首先,将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的每一列数值除以所在列的和,得到归一化矩阵[3]:
其次,按行进行相加得到向量:
WA=[0.5010,0.2471,0.0941,0.1578]T
最后,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Amax
同上述步骤,可以得到准则层B1、B2、B3、B4判断矩阵的Wn和λnmax值(见表1)。
2.2.3 进行一致性检验
检验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标准RI值可查表获得[4],4阶判断矩阵的RI值为0.9。
对判断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
=0.0292
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2.2.4 计算指标层C各指标对目标层A的总体权向量及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各指标总体权重向量为W=Wn·WA[5]。例如课程教学目标C1相对于目标层A的总体权重为0.4523×0.5010=0.2266,依此方法得到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表1中一致性指标CR1~CR4值都小于0.1,因此一致性检验通过。
表1 各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检验及总体权重
总排序一致性比率CR:
=0.0485
由于总排序一致性比率CR<0.1,总排序一致性检验通过,因此,表1中各指标总体权重值可作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评价的决策依据。
从表1可知,在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教学目标、专创融合比例、专创融合教材三个指标所占权重相对较大,表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明确,符合人才培养要求;专创融合比例有所提高,专创融合教材数量增加,有利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创业就业率、跨学科教材及实践实训比例三个指标所占权重次之,说明学院注重跨学科教材的编写、提高课程建设中的实践实训比例,有助于培养专业面广、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创业就业率的提高进一步表明培养的专创融合人才适合市场需求,达到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评价[6]。随机抽取林学院147名学生、任课教师8名,按照4个等级(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对林学院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16个因素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按下述步骤计算综合评价得分:
(1)对回收的有效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占比计算,得到评判矩阵R1~R4;
按Pn=Rn•Wn计算各准则层(B1~B4)的综合评判矩阵P1~P4;
(2)将P1、P2、P3、P4构成总目标层(A)的评判矩阵RA;
(3)构成总目标层(A)的综合评判矩阵P=RA•WA;
(4)参照评价等级赋值T,按F=P•T计算得到该课程体系综合评价得分。
2.3.1 评判矩阵及综合评判矩阵的建立
依据准则层B1评价调查结果(见表2)中各项人数百分占比,可得到指标层C1~C4对准则层B1的评判矩阵R1。
表2 准则层B1评价调查结果(有效参评人数 150人)
准则层B1的综合评判矩阵P1:
依据表3调查结果,按上述方法可得到其它准则层B2、B3、B4的综合评判矩阵P2、P3、P4:
表3 准则层B2、B3、B4评价调查结果 (有效参评人数 150人)
2.3.2 总目标层A的评判矩阵
将P1、P2、P3、P4构成总目标层A的评判矩阵RA:
2.3.3 总目标层A的综合评判矩阵
根据权向量WA,得到总目标的综合评判矩阵P=RA·WA
P=RA·WA=
从上式可知,39.88 %的人将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评价为优秀,33.5%的人评价为良好,20.03%的人评价为中等,6.59%的人评价为较差。
2.3.4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
参照评价等级赋值T(百分制)[7]:优秀(95分)、良好(85分)、中等(75分)、较差(65分)、差(30分),得到师生们的综合评价得分:
综合评价得分为85.67,处于良好水平,表明林学院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得到师生们的认可,该课程体系构建定位准确、教学目标明确,注重专创教育深度融合、理论实践并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提高专创型师资队伍素质及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达到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预期目标。
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及评价模型的建立,有效提升双创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跨学科、多专业与双创教育内容的相互融合,注重大学生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双创素质和双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推进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