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及优化

2021-02-10 11:26边梦圆肖锴祯鱼中用晏海清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矩阵

边梦圆 肖锴祯 鱼中用 刘 洋 晏海清

(吉首大学,湖南 张家界 427000)

0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增长,人们旅游消费行为的转变以及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新农村要求的共同驱动,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黄金期。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亟需向特色化转型。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全国乡村旅游大环境中具有典型性、引领性、带动性;而武陵山片区作为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其发展较为滞后且不均衡。因此选择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与乡村旅游潜力,对实现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升级优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

近年来,国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乡村旅游消费行为、乡村旅游运营方式的创新等方面,涉及的成果都以提升乡村旅游质量、助力乡村振兴为落脚点。从乡村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的视角来看,部分学者试图从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异质性、空间演化的规律性中探讨乡村旅游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方式、影响机制及评价、游客的旅游感受和乡村居民对待旅游态度的演变等方面。具体到空间结构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方向看,国内学者针对乡村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和影响因子的研究并不多,部分学者以省、市及单个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乡村休闲旅游地、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演化过程、空间结构模式、空间优化路径等。然而,很少有学者综合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研究,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带动作用,旨在优化乡村旅游现存结构,实现乡村旅游的更好更快发展,促进中国乡村旅游优化升级[2]。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武陵山片区地处湘、贵、鄂、渝的交界处,含71个县(市、区),总面积约为1718万公顷,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3-4]。片区内旅游资源禀赋优良,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多为峰林地貌、溶洞奇观,文化旅游资源多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与历史遗迹。2014—2018年,武陵山片区总体旅游收入从1533.85亿元增长至4333.0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9.64%;生产总值从6545.19亿元增加到9424.11亿元,增长率达9.54%[5-7]。

1.1 数据来源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获取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共30个村。

(2)从地图软件爬取30个重点村的经纬度数据。

(3)经济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统计年鉴及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2 研究方法

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指数法、地理集中指数法、不平衡指数法分析武陵山片区3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并用德尔菲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及综合得分;并综合空间分析及优化评价结果得出结论。

2 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1 核密度分析法

(1)获取武陵山片区3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经纬数据,利用Arcgis10.6中数据管理工具进行经纬度的投影坐标转化。

(2)在Arcgis中利用核密度分析工具,调整搜索半径范围等相关参数。利用算法分析重点村空间的分布密度。

分析结果见图1,由图可知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集中程度较低。

图1 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核密度分析结果

2.2 最邻近指数法

最邻近指数指点状要素在空间分布中相互之间的邻近程度,是表现要求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10-11]。

(1)通过地图软件爬取武陵山片区3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经纬数据与武陵山片区区域总面积。

(2)利用重点村坐标数据,分计算武陵山区3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其最邻近重点村之间的距离t,求取各重点村最邻近指数和的平均数t1,并计算最邻近指数,其公式为:

(1)

式(1)中,T为最邻近指数;n为要素个数;S为研究区域总面积;tE为理论最邻近值(即当研究区域里的要素呈现随意分布时,各要素之间理论上存在的最邻近距离数值);Di指某一重点村i与它最相邻的重点村之间的距离。指数T的取值范围为1~∞,按照指数大小的不同,要素分布类型可分为:凝聚分布、随意分布、匀称分布。具体情况为:

(3)以n=30、 S=1.718x102,代入公式计算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最邻近指数T =3.83,可见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上呈现匀称分布。

2.3 地理集中指数法

地理集中指数一般用来表示某一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均衡度,也可反映该事物在空间上分布的聚集情况[9]。

(1)确定乡村旅游重点村所处的区县,共25个;再确定各区县包含的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个数。结合数据计算地理集中指数,其公式为:

(2)

式(2)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k为区域总数,Xi为第i个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数量;T为乡村旅游重点村总数。G值越大,表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越集中。

(2)以k=25、T=30,计算得出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地理集中指数G =21.6025,由此可见,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集中程度较低。

2.4 不平衡指数法

(1)分别确定武陵山片区71个区县包含的重点村个数,分别计算各区县所含重点村占30个重点村的百分比,再将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序。结合数据计算不平衡指数法,其公式为:

(3)

式(3)中,Li为总区域内任一研究对象在该区域里的占比经降序排列后第i位所累计的百分比[19];n为总区域内下级层次区域个数。N取值范围为0至1;若N=0,表示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内分布比较平均;若N=1,表示研究对象都在一个区域里[8]。

(3)以n=71,计算区县层面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指数D =0.6889;计算结果远大于0,表明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武陵山片区内空间分布不平衡。

2.5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之间集中程度较低,呈现匀称分布;但在武陵山片区71个区县中,有46个区县内重点村数量为零,就整体而言,乡村旅游重点村基本集中在西北和西南部,东部地区没有重点村分布;且在中腹地带上存在两个集中点,重点村之间联系紧密,而南部有三个独立的重点村,与其他重点村之间联系薄弱,整体来说,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不够平衡且分布结构无规律可循。

3 重点村优化评价

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分析了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结合旅游发展趋势,选取6个要素、19个指标构建了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优化评价体系[10-112],见表1。

表1 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3.2 构造判断矩阵

(1)确定决策的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之间以及上下层之间的依从关系,并建立判断矩阵。

(2)通过德尔菲评价法,获取30位专家的评分意见。根据评分结果,得出7个判断矩阵。[13-15]。

λmax=6.4226,CI=0.0845,RI=1.24,CR=

0.0671<0.10

λmax=5.3207,CI=0.0802,RI=1.12,CR=

0.0716<0.10

λmax=3.0658,CI=0.0329,RI=0.58,CR=

0.0633<0.10

λmax=3.0387,CI=0.0194,RI=0.58,CR=

0.0372<0.10

λmax=3.0000,CI=0.0000,RI=0.58,CR=

0.0000<0.10

λmax=2.0000,CI=0.0000,RI=0,CR=

0.0000<0.10

λmax=3.0956,CI=0.0478,RI=0.58,CR=

0.0919<0.10

3.3 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使用yaahp软件处理矩阵A内的数据,计算出权重Wi,并将层次进行单排序,以确定每个层次结构中的要素和同一层次其他要素的重要性权重。该过程中,判断矩阵应满足公式:

AWi=λmaxWi

λmax是A的最大特征根向量,Wi为单排序的权重值。第一次建立的矩阵往往存在较大误差,为检验前文7个判断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要求,应计算矩阵的λmax值和CR值,若CR<0.1,表示A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反之应修改A的要素分数,直到每个矩阵都满足CR<0.1[10-13][15]。

(4)

(5)

(6)

经过计算各矩阵的λmax和CR值,得到的结果均小于0.1,这表明7个判断矩阵都满足科学合理性。再依次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最终得出评价指标权重的总排序结果和得分等级划分标准[10],见表2、表3。

表2 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评价指标权重表

表3 得分等级划分标准

4 结论

本文采用多方法、多维度研究武陵山片区30个旅游重点村,对重点村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和发展优化的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重点村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空间集聚程度较弱,整体呈现“两核多点”的格局。武隆区和武陵源区是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核心聚集区,恩施和五峰属于次级聚集区。

(2)重点村分布结构较复杂。可充分发挥现有重点村的旅游辐射作用,并结合村庄所在地的现状条件探索一条特色道路,实现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区域层面的新成就。

(3)重点村评价综合得分排名前三位分别为自然资源禀赋、景点可达性、人文价值;后三位为:体制机制完善度、教育性、停车场数量。故可得出支撑该区域乡村旅游取得初步成果的重要因素是区域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交通便捷度;而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发展的掣肘。因此该区域应当更加关注乡村的基础建设与管理,并注重资源禀赋的延续与保护[16-18]。

5 建议

(1)建立“村村通”的道路交通网,精准规划发展之路。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很不均衡,且集聚程度不高。通过乡村旅游重点村带动普通乡村发展,使普通村庄为重点村提供诸如住宿、饮食、乡土风情体验等服务,利用便捷的交通网络进行引流和串联,使该区域的乡村旅游均衡发展,朝着专一化、精细化的目标前进。

(2)加强旅游管理。许多村庄的旅游管理者文化程度不高且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之一,引进人才(如对口大学生、旅游企业家等)可以为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提供优质服务。或引进支柱企业,成立村村合作社,发展新兴旅游项目。同时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管理,强化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形成政府、企业和村民多方群体互助的服务管理模式。

(3)雕刻乡村文化,实现文化价值,助力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发展。深入挖掘当地独有的传统农俗文化建筑、民间技艺礼仪等乡村特色,以活态化方式进行传承与创新。基于当地乡村旅游环境,打造别具一格的文化旅游商品,从而改善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

(4)以自然资源禀赋打造宜游宜人的旅游环境。通过科学规划行为辅之高效管理手段,保护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以及生态本底;并约束旅游者与管理者的行为,以提升乡村旅游管理者与旅游者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使乡村行走在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道路上,实现环境、经济、生态协调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矩阵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大咖视角: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片区是广州东部的不二中心
诗二首
创新又贴心
过武陵山区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