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021-02-10 11:26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主体院校资源

杨 杰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0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从2010年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第一个推进创业教育的全局性文件《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后,其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迄今为止,教育部已批准组织7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于2017年1月、7月先后认定99所、101所共200所高校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常态化工作。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

实际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涉及高校、教师、学生、相关用人单位,也涉及整个社会、国家,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介绍分析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经验,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等,并与国内对比,找出差距,获取启示[3-6]。二是对从院校层级属性角度,分别对高水大学[7]、地方本科院校[8]、高职院校[9]等教育主体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进行探讨。三是基于生态位理论[10],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式的内涵、结构和运行方式展开研究[11]。四是从合作、互利、共生三个层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12-13]。五是从长期发展角度,着眼于横向协作体系与纵向学校体系,完善创新驱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14]。综上可知,当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研究大多注重宏观层面,且尚无对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

1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由政府、高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在一定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人造生态系统,是以高校为核心的、各种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要素构成的动态复合体和共生网络[5,15]。本文将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定义为:由院校(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企业、政府、农村经营主体(农民、职业经理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银行、保险公司等多元主体,围绕乡村振兴,遵循“协同、共生与多赢”的价值理念,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由此形成价值协同创造的生态系统(见图1)。

图1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

1.1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目标及原则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是一项系统性任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旨在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生,建立友好可持续的环境,增强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坚持院校主体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和价值创造原则,以院校主体为基础,即教育生态系统设计要把院校作为核心主体,注重其主体能动性培育;以市场导向为驱动,即教育生态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增强农业创新创业教育对接市场的能力;以价值创造为保障,即教育生态系统设计要能实现价值增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价值生态系统。

1.2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要素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由生态主体、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三类要素组成。构建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前需要厘清各类要素组成及相互关系,以便形成1+1+1>3的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增强效应。

1.2.1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主体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主体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要素,离开主体生态系统就会陷入“瘫痪”。应围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将实现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全过程教育的主体纳入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图1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对应,其主体包括:院校(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政府、企业、农村经营主体(农民、职业经理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银行、保险公司等。结合图1可知,上述主体在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分解者、催化剂和消费者的角色,同一主体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且同一主体可兼具多种角色。

1.2.2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是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的支撑要素,主体的活动开展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并且环境会推动或制约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王章豹等把其分为文化环境、资源环境、制度环境[16],徐志怀将其分为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的内环境,和由政策、金融、文化、管理、信息、技术等组成的外环境[11]。综合学者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分析,本文将其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图1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对应,其中,政治环境主要指创新创业政策、制度、规划等,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等,文化环境包含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等,社会环境则是人们对创新创业的评价和认知等。

1.2.3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资源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资源是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要素,是主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材料”。依据学者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资源的分析,本文将其按主体分为六类资源。与图1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对应,包括院校资源:课程体系、教师、校友;企业资源:实践导师、融资投资、实践平台;政府资源:政策扶持、财政资金、创客园区;农村经营主体资源:实训基地、孵化基地;银行资源:金融信贷;保险资源:投融资担保、农业保险。

2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需要从农业创新创业教育主体生态位布局、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优化和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展开。

2.1 合理布局农业创新创业教育主体生态位

合理的生态位布局是指在不同生态位态势下不同主体给予充裕的资源以及配以合理的空间定位,避免生态位的高度重叠、资源过度竞争、服务内容同质化等现象的产生,促使不同生态主体构成要素在不同阶段寻求最适于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位[10]。根据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构成情况,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中教育主体生态位则是指在“教学—实践—孵化”三个主要节点上相应主体所处的位置和占有的资源。首先,在教学环节院校要秉承“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按照“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的教育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通识型、嵌入型、专业型、职业型”四个不同发展阶段[17],从企业、农村经营主体引入实践导师,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其次,在实践环节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农村经营主体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院校老师和学生可深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突破点,让其课程设计和教学更贴近现实需要;企业和农村经营主体也要主动为院校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同时可利用院校专业化知识帮助企业创收。另外,在孵化环节院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汇集资源。一是可以与之前建立实训基地的企业、农村经营主体等合作,吸纳投资;二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继而获得创业基金;三是利用好政府政策支持,建立院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园或入驻政府建立的创业孵化园区、创客空间、创业科技园等,申请财政补贴;四是从银行获取贴息信贷资金,还可利用校友网络的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特别地,成功落地的项目其主体除获得院校、政府的创新创业风险基金保障外,还可以购买保险公司在知识产权、农业保险的服务,降低资金风险解决后顾之忧。

2.2 优化完善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生态系统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首先,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创”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宏观政策框架下,结合当地实际,由院校、企业、农村经营主体等组建“农业创新创业智库”,综合各方意见制定细化农业创新创业方案,增强政策的可执行度。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要逐渐增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能力,需要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在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领域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新动能。政府要强化对农业创新创业的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鼓励涉农企业、村镇银行等主体投资有潜力的项目,让保险公司提供相应服务,优化金融市场环境。再次,院校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对“三农”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和联络社会资源,跨班级、院校甚至地区组建团队。此外,政府要借助官方媒体加大农业创新创业宣传力度,引导院校毕业生投身农业农村建设中,改变社会群体对“三农”的认知偏见,要真正实现让“农民”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提升社会对其的认可和评价。

2.3 有效整合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资源

资源是连通主体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载体。经过对前面六类资源分类汇总整合后,将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资源归纳为四类:政策资源、教学资源、实践资源和资金资源。首先,可将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进行汇总并及时更新,为农业创新创业相关主体提供政策导向和保障。如国务院网站开设了“双创”政策汇集发布解读平台、国家发改委也开通了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信息服务网。其次,院校、企业和农村经营主体等主体要“合作办学”,由院校老师进行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企业和农村经营主体骨干人员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创新创业学分互换、互认,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增强农业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性。再次,院校要汇集各方实践资源为农业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提供平台,整合校友企业、涉农企业、农村经营主体、创客园区、创新创业大赛等内外部资源,形成农业创新创业网络。如在斯坦福创业网络(SEN)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硅谷生态圈[18]。另外,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参与农业创新创业项目投融资中,并给予涉农初创企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院校也能发挥校友资源为学生优质项目进行投资或成立风险保障基金,化解创新创业初期资金缺乏的困境,形成多元渠道的筹资体系和健全的资金风险防控体系。

3 结语

创新创业俨然成为时代潮流,农业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基于院校、政府、企业、农村经营主体、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主体,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以及政策资源、教学资源、实践资源和资金资源的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资源三方面分析,构建了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并明确了其构建的原则和目标,对于农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未来还需进一步明晰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类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提升其系统效能。

猜你喜欢
主体院校资源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何谓“主体间性”
我给资源分分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