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

2021-02-04 07:19马媛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内涵影响因素

马媛

摘要:文章立足中国发展情境,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内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个体因素。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和实际管理情境,对弘扬和培育员工工匠精神进行对策研究,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工匠精神;内涵;影响因素;对策

一、引言

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亟需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实现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同时也是实现改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现转变不仅需要外在的国家政策的支持,而且更需要内在的工匠精神。产业工人作为一线员工,是企业创新的主力军,要不断强化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增强其创新能力。受到现实背景、企业需求、员工个体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员工出现了创新能力不足、技能水平低下、敬业意识薄弱等问题。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信念,包含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涵,对于解决员工出现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要注重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界定

工匠精神根植于一定的时代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内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有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分析工匠精神内涵的变化,例如:唐国平和万仁新(2019)根据文献分析,认为工匠精神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古代手工业时期,工匠精神蕴含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等方面的品质;近代工业时期,工匠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作状态;现代时期,工匠精神成为企业资本。庄西真(2017)基于工业发展程度,认为手工业时期,工匠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和追求创新;工业革命爆发期,传统手工业遭受挑战,工匠精神陷入失落期;第三次工业革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生产管理方式的改变要求员工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与工匠精神倡导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等理念不谋而合。

基于当今时代的现实背景,多数学者认为工匠精神包含精益求精、专注、创新、敬业等内容(马永伟,2019;方阳春和陈超颖,2018;苏勇和王茂祥,2018等)。除此以外,还有学者从其他视角探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如李群等(2020)针对制造业新民工,认为其在职业价值观的驱动下,表現为对消费者认真负责。张莉(2019)探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两者存在耦合性时认为工匠精神还应包括诚信的内容。唐国平和万仁新(2019)认为,工匠精神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成为企业的资本资源。

三、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受到外部因素和个体因素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外部因素

第一,社会文化引导薄弱。我国长期受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思想的影响,对工匠存在偏见,认为工匠只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社会地位和职业自豪感,认为只有低学历的人才会从事工匠劳动,随着机器化大生产的盛行,更加弱化了工匠劳动的重要性。实用价值取向以及急功近利的工作思维,削弱了员工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第二,企业重视不足。受到历史、社会等环境的影响,产业工人地位不高,大量企业的产业工人工资待遇较低且增长缓慢,导致多数人不愿成为一线的工人,也就无法促进工匠精神的提升。低成本的发展模式为企业创造巨大的利润,使得企业只关注效益和产量,忽视了员工内在的精神需求,抑制员工工匠精神的产生。

第三,家庭环境影响。许多父母普遍认为,接受职业教育代表学历低、社会地位低下、收入水平不高,会受到职业歧视,因此都会利用其人脉资源要求子女从事其他社会工作。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是否受到良好教育,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子女能从事体面的、轻松的脑力工作,从事工匠职业的意愿较低。

(二)个体因素

员工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员工个体因素对形成工匠精神产生重要影响作用。一方面,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职业技术型的工作存在偏见,学生更愿意继续学业获得更高的学历,摆脱职业技术型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员工从事机械化劳作和流水线作业,在单调乏味和毫无创造力的工作中耗费精力,容易陷入精神萎靡和空虚无聊,限制员工的自由和创造性活动。

四、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对策研究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推进和维持,为培育员工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

(一)政府方面的对策

第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对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进行保护和传承,发掘工匠大师,运用新媒体或其他方式对其技艺进行广泛传播,在全社会形成价值引领和行为示范。积极宣扬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等理念,促进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对“士农工商”等级观念进行批判,引导社会公众认识精益生产、质量至上、追求卓越的重要意义,营造一种追求质量、精益求精的社会文化风尚。对投机取巧、跟风、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进行批判,引导公众弘扬主流价值观,营造劳动可贵、创新发展的文化环境。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偷工减料、侵权行为,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第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例如,完善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归属,使员工获得自己所创造产品的所有权和受益权,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产品生产标准,提高产品检测标准和提高监督力度,有助于提高企业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完善市场运行制度,严厉打击企业虚假宣传、投机运营,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完善相应的教育制度,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提供制度支持。用制度保障精益生产,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制度环境。

(二)企业方面的对策

第一,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工作绩效、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确定相应的技能等级、奖金和工资的构成,企业还应提高员工的工资标准,改善当前一线员工极低的薪资待遇的困境,有助于提高其较低的社会地位,确保薪资待遇和劳动贡献相对等。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育,消除人才流动的行业壁垒,确保企业选拔优秀的工匠人才。有了制度保障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自尊感,个人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为培育员工工匠精神提供环境支持。

第二,实行“传帮带”。企业应重视员工的技能培养,在传统师徒制的基础上开发新型的育人模式,由企业中的技能人才组建队伍,由师傅对徒弟进行全方位指导,并对徒弟言传身教,最后进行技能测试,一方面是对师傅的指导能力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徒弟的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检验。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能够促进员工工匠精神,是组织中发掘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让进入组织的新员工及时得到技术水平高、技能熟练的老员工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新员工的成长速度,有利于加快新员工对自身职业、企业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企业。

第三,积极营造企业氛围。将工匠精神所包含的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诚信等优秀品质融入企业氛围,引导员工认同并遵循,在企业中形成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进而影响员工的行为。积极开展工匠文化教育,通过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宣扬工匠精神,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标准意识,营造一种精细生产、追求创新的企业氛围,将工匠精神运用到经营管理中,构建人人认同的企業文化。

参考文献

[1]唐国平,万仁新.“工匠精神”提升了企业环境绩效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05):81-93.

[2]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05):92-97.

[3]马永伟.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东南学术,2019(06):147-154.

[4]方阳春,陈超颖.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8,39(03):154-160.

[5]苏勇,王茂祥.工匠精神的培育模型及创新驱动路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11):65-69.

[6]李群,唐芹芹,张宏如,王茂祥.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工匠精神量表开发与验证[J].管理学报,2020,17(01):58-65.

[7]张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性研究[J].江苏高教,2019(02):102-105.

[8]肖坤,夏伟,罗丹,李夏菁.新经济背景下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与探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J].高教探索,2019(05):84-88.

[9]闵继胜.中国为什么缺失“工匠精神”:一个分析框架及检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5(05):616-622.

[10]何舰.论“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J].青海社会科学,2020(01):199-204.

[11]马永伟.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东南学术,2019(06):147-154.

[12]祁占勇.工匠的文化认同及其实现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06):83-91.

[13]张云河,王靖.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培养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7):89-92+96.

[14]雷杰.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有力文化支撑[J].人民论坛,2020(02):136-137.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17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项目编号:17C282)。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内涵影响因素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