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水分离疝针在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2021-02-03 13:31康延杰刘海潮孙建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鞘膜内环精索

康延杰 刘海潮 孙建涛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洛阳 471000)

交通性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病,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放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腹腔镜内环口荷包缝扎术、腹腔镜经皮腹膜外鞘状突结扎术(laparoscpic percutaneous extraperitoneal closure,LPEC),而以后者最为常用。LPEC主要依靠疝针来完成鞘状突的分离、结扎,普通疝针需要2次经皮穿刺,且不具备注水扩张分离的功能。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行自制水分离疝针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术中仅需一次经皮穿刺,并且可注水分离腹膜,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临床资料完整,未失访的手术患儿共121例,其中59例行腹腔镜一步穿刺法水分离鞘状突结扎术(观察组),62例行腹腔镜传统两步穿刺法鞘状突结扎术(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9岁,(2.6±1.1)岁。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48例)或阴囊内(73例)无痛、可复性包块。查体:腹股沟触及囊性肿块54侧,阴囊触及囊性肿块88侧,肿块可纳入腹腔并透光试验阴性(腹股沟斜疝)或平卧后肿块变小或消失并透光试验阳性(交通性鞘膜积液)。观察组交通性鞘膜积液42例,其中左侧14例,右侧15例,双侧13例;腹股沟斜疝17例,其中左侧5例,右侧12例;对照组交通性鞘膜积液51例,其中左侧18例,右侧25例,双侧8例;腹股沟斜疝11例,左侧2例,右侧9例。术前将2种手术方式的操作过程、优缺点向患儿家长讲明,由患儿家长选择手术方式。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1。

病例选择标准:①临床确诊为交通性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②首次手术;③年龄6个月~14岁。排除标准:①嵌顿疝、难复性疝、滑疝、巨大疝;②合并隐睾、睾丸鞘膜积液或精索鞘膜积液;③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同期手术。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疝针的制作 疝针以带侧孔的配药针(1.6 mm×33 mm,TWCZ)经医用油石条打磨将侧孔贯通,环氧乙烷灭菌。

1.2.2 腹腔镜一步穿刺法水分离鞘状突结扎术 全麻下,取15°头低足高平卧位,臀下垫高约2 cm。脐部切口切开皮肤约5 mm,置入气腹针,气腹压力8~10 mm Hg。置入5 mm trocar及Storz腹腔镜。腹腔镜监视下,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穿刺置入3 mm trocar,置入微型抓钳,寻及内环口,以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为穿刺点,经疝针侧孔穿入2-0涤纶线(图1),穿刺至腹膜前,环绕内环口内侧分离腹膜至内环口后壁,穿破腹膜至腹腔,抓钳将涤纶线与疝针分离(图2),留置涤纶线一端于腹腔。后退疝针至内环口前壁腹膜外,同法分离内环口外侧至内环口后壁,穿入腹腔,抓钳将涤纶线腹腔内端穿过疝针侧孔(图3),拔出疝针,带出腹腔内端涤纶线于腹外。在分离腹膜或分离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困难时,快速注水1~2 ml辅助分离(图4)。挤压鞘膜囊内气体及液体,收紧缝线并打结,线结位于腹壁肌层下腹膜前间隙。确认内环口闭合确切(图5),拔除trocar,脐部切口给予缝合腹直肌前鞘1针,皮肤切口给予粘贴腔镜专用贴。

图1 自制疝针 图2 分离内环口内侧,送入缝线 图3 分离内环口外侧,引出缝线图4 注水分离,腹膜隆起 图5 闭合的内环口

1.2.3 腹腔镜传统两步穿刺法鞘状突结扎术 麻醉、体位、trocar穿刺点和气腹压力同一步穿刺法。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刺入带线送线针,抓钳辅助下,环绕内环口内侧分离,避开输精管与精索血管,于内环口后壁穿破腹膜至腹腔,抓钳夹取结扎线,拔出送线针。经原皮肤戳孔置入取线针,分离内环口外侧至内环后壁,穿入腹腔,拔出缝线至体外并打结,线结位于皮下。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从切皮开始到皮肤切口缝合结束)、术中出血量(以使用的小纱布条来估算,每条吸血量约1 ml)、术后住院时间(出院标准: 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无红肿渗出,阴囊无肿大,饮食及大小便无异常)、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阴囊水肿或血肿、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睾丸萎缩指数>15%判定睾丸是否有萎缩。睾丸萎缩指数:(术前睾丸容积-术后睾丸容积)/术前睾丸容积×100%]}[1]。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100例中,17例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同时行鞘状突结扎术,隐性鞘状突未闭发生率为17.0%(17/100)。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短于或小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观察组1例术后第1天患侧阴囊肿大,经超声复查鞘膜囊仍有明显积液,注射器抽吸观察2 d后出院,随访12个月,未见积液复发。对照组1例因术后第1天腹胀,超声示腹腔积液,二次腹腔镜手术探查见内环处撕裂腹膜出血,成功止血,观察2 d后出院;2例疝针穿刺处皮肤红肿渗出,给予抗生素治疗5 d后痊愈。其余患儿均术后1 d出院。除观察组1例随访12个月外,余120例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儿切口均愈合良好,无阴囊水肿或血肿、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患儿均未见复发。

表2 2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3 讨论

鞘状突未闭合,如果腹腔内液体与鞘膜腔相通,称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小儿鞘膜积液在1岁前有自行吸收的可能,不需手术干预,但张力高的鞘膜积液有可导致睾丸萎缩、睾丸发育迟缓及性激素低下,应积极手术治疗[2]。如果鞘膜腔与腹腔结合部孔道较大,腹腔内容物进入鞘状突和阴囊,可形成腹股沟疝,若出现嵌顿可导致肠管坏死,因此,也应积极治疗。我国新生儿鞘状突未闭合发生率80%~94%[3]。随着生长发育,约37%的患儿鞘状突仍无法闭合,需要接受手术治疗[4]。关于小儿精索或睾丸鞘膜积液,一项病理解剖证实,该类患儿几乎均伴随鞘状突未闭,只是孔径大小不同而已[5]。无论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精索睾丸鞘膜积液和交通性鞘膜积液,任何一种类型均适合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积液的精索或睾丸囊壁本身没有旺盛的分泌功能,可给予穿刺抽吸,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6,7]。

由于开放手术会破坏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精索血管、输精管、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损伤的概率增高,部分患儿鞘膜菲薄,术中分离易撕裂从而导致结扎不全[8]。腹腔镜手术不损伤腹股沟管,在腹腔镜放大及冷光源照射下,更容易辨认输精管、精索血管及腹壁下血管,既能避免上述结构损伤,结扎内环口又可达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腹腔镜手术可同时探查对侧鞘状突未闭并行高位结扎,有效避免二次手术。术中同时行对侧鞘状突结扎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术后家长对手术瘢痕的满意度更高且术后阴囊水肿、医源性隐睾的发生率更低[9]。

疝内容物刺激疝囊颈,或鞘膜囊内压力长期过高,会引起内环口腹膜炎症、增厚、粘连,普通疝针的腹膜分离无法精确到腹膜水平,如果这些病理改变涉及到精索血管或输精管通过区域,疝针穿行可能伤及精索血管、输精管,导致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的风险增加[10]。另外,当疝针腹膜外穿行困难时,辅助钳的反复抓取容易导致腹膜小穿孔或撕裂,结扎后该处腹膜薄弱,存在术后腹压增加而破口增大导致复发的风险[10]。另外,如腹膜分离不全,过多结扎腹膜外组织,可能导致结扎不全,导致复发。注水分离腹膜,大大减少了上述风险。自2003年腹腔镜下注水分离辅助鞘状突结扎术被报道以来,国内也逐渐出现该方法用于腹腔镜鞘状突结扎的报道[11~15]。本研究中注水分离出水孔距离针头有一定距离,当针头探及粘连区时,快速注水1~2 ml,水压自非粘连区向针头部的粘连区扩张,可达到精确分离。水分离的过程相对柔和,不会损伤小血管导致出血,既能维持视野清晰,又能增加针头移动空间,使手术简便易行,大大减少反复穿刺、钳夹的频率,保证腹膜的完整性[11]。

传统疝针经皮2次腹膜外穿剌很难保证在皮肤与腹膜前间隙之间的路径完全一致,可能一并结扎神经和肌肉在内的腹壁组织,引起术后腹壁牵扯疼痛不适,甚至可能造成疝环割断、线结松动而导致复发[16]。疝针分离内环内侧半后,只需退针于腹膜外,分离内环后外侧半;另外,疝针侧孔长度及宽度均较大,有利于腹腔镜监视下迅速穿线并将结扎线带出体外,不需要传统疝针二次体外穿刺利用线袢套线取线。结扎线结位于腹壁肌层下腹膜外间隙,而非传统腹腔镜手术线结固定于皮下,结扎更牢靠。针体光滑无沟槽,不会钩挂其他组织而妨碍操作,创伤更小。

我们的手术经验:①该自制疝针长约33 mm,目前尚无一例患儿因肥胖导致手术失败,但对于极度肥胖患儿,该方法可能不适用;②涤纶线较滑线(如PROLENE)柔软,摩擦系数高,易操作,较丝线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好,异物反应发生率低;③小儿皮肤及腹壁肌肉稚嫩,在置入气腹针及trocar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巾钳提拉腹壁,术者及助手手指捏起腹壁进行穿刺更为安全;④置入气腹针前可切开前鞘少许,更有利于穿刺;⑤置入镜头后,应观察有无脐尿管未闭情况及膀胱有无充盈,避免辅助孔穿刺时引起损伤;⑥疝针内环口腹膜分离宜先穿行内侧半,以避免因先穿行外侧半引起腹膜外出血导致精索、输精管识别困难。

综上所述,自制水分离疝针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具有单次腹壁穿刺、注水分离腹膜的特点,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有效,疝针取材容易,制备简单,基层医院均可开展,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鞘膜内环精索
睾丸鞘膜结石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基于弓状下缘的腹腔镜内环网塞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观察
精索静脉曲张会引起不育吗?
显微镜下2种手术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患了睾丸鞘膜积液该如何治疗?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