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韩晓志
1.由近几年本园幼儿投掷项目的数据显示,中小班幼儿达标率偏低。笔者抽查近三年大班上学期末投掷数据523例,其中276名男幼儿、247名女幼儿,达标率分别为88%和90%。
2.通过访谈,我园所属区内幼儿体育教师发现,我区幼儿在投掷项目上存在着整体水平偏低的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幼儿投掷情况,笔者依托本园体育课题成果研究量表(如表1所示)进行了调研。
表1.幼儿测试研究量表
对成绩不足的幼儿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大多数幼儿肢体协调上存在不足。分析原因主要有:个体发展差异性;动作辅助练习不足;测试方法单一。为提升幼儿的投掷水平,丰富投掷评价形式,我园特设计了“彩虹”投掷区。
基于幼儿自我评价基础、以兴趣为起点的评价、投掷项目测查的合理性、投掷技术要求等特点,从场地设计丰富幼儿投掷评价。
1.场地外观、尺寸。
2.幼儿特点的技术辅助设计。
3.幼儿自主记录簿设计。
以0.75米为半径画圆,分别画两条平行的切线。然后画两边切线组成一个等腰梯形。具体角度不做要求,以美观为主。从圆心出发画角度为34.92°的两条线(即场地边线),然后以圆心为准,画半径分别为3米、3.5米、4米、4.5米、5米、5.5米、6米、6.5米、7米、7.5米的弧线,将每个弧线进行颜色填充,见草图(图1)、效果图(图2)。
图1.场地设计草图
图2.场地设计效果图
具体尺寸按照成人标准的75%进行缩减,其他幼儿活动场地原则上距离落地区(彩色伞部分)1.5米以上(图3)。
图3.投掷区设计位置
图4.辅助器材草图
辅助出手角度标志杆,标志杆可调高度。根据投掷项目力学计算公式,幼儿出手角度原则上以40度为宜。将标志杆放置于幼儿前方,根据幼儿身高调整标志杆的高度,从而使得幼儿出手角度不小于40度才可将球投掷越过标志杆。
1.投掷时应从静止姿势开始,允许幼儿触及投掷区内沿。
2.幼儿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时向投掷区反方向离开(彩虹伞下方篮子的底部)。
3.器械必须完全落在落地区标志线内沿才有效。
4.成绩测量。每次有效投掷后均应进行成绩测量,从落地痕迹的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的圆心。记录测量距离的最小单位为0.01米,不足1厘米不计。
5.落地区标志线(场地边线)用5 厘米宽度的线标出,标志线的延长线内侧的夹角为34.92°。
用下列方法精确设置34.92°扇形落地区:在离投掷圈圆心20米处,两条落地区标志线相距12米,即每离开圆心1米,落地区标志线的横距增加60厘米。
6.每次投掷后,应将器械运回投掷圈附近区域,不得掷回。
依据CIPP评价模式(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进行指标设置,即:背景、投入、过程、结果。
1.背景指标设置。
根据对幼儿易造成干扰的因素来设置背景指标:天气、时间、地点、人物(测查者)。
2.投入指标设置。
主要包括教师、幼儿、器材,统一指标减少误差。
表2.幼儿操作记录表
3.过程指标设置。
记录幼儿的成绩形成过程,要求测查者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4.结果评价设置。
结果评价类似诊断评价,对幼儿情况的总结分析,制定类似运动处方的形式。
幼儿使用彩色笔对操作记录表(见表2)进行自我投掷的颜色涂鸦,与达标颜色形成对比。
图5.投掷区场地设计前
图6.投掷区设计完成后
如图5、图6所示。
由此,“彩虹”投掷区就设计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