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重构与创新

2021-01-31 23:10
关键词:因子大学英语教学

王 波

(1.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2.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20世纪末至今,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9—2005年,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阶段;2006—2013年,计算机与英语教学整合阶段;2013年至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阶段[1]。在深度融合阶段,信息技术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智能化的认知工具与学习环境,构建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造立体智慧的英语学习生态与教学生态[2]。信息化技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随之改变。

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平台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U校园智慧教学平台、ITEST学业测评系统、IWrite作文批改系统、Utalk视听实训平台、UMOOCs等学习软件和网站的更新迭代为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等专项技能及综合技能教学提供了系统、科学、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正逐步向依托优质平台、精选学习内容、全天候立体化学习的智慧模式转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迅速解构,教师角色、学生定位、教学评估体系等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生巨变,由此引发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失衡。立体化、智慧化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互动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平衡、动态、良性发展[3]。

本文以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为研究对象,聚焦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失衡现象及原因,探讨促进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重构立体化、智慧化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使大学英语教学进入兼容、动态、良性发展轨道[4]。

一、 教育生态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属性

生态学源自科学家对自然史和博物学的研究,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研究强调生态系统内部各生态因子之间不断变化发展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1972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前院长Lawrence Cremin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的基本理论[5]。教育生态学属于教育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是生态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在教育学研究中渗透及作用的产物[6],主要研究教育、人和环境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7]。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如何促进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教育效益的最大化[8]。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生态因子形成一条完整的教学生态链,构成一个教学生态共同体,教育生态学主要研究在此生态共同体内部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大学英语教学呈现以下生态属性:

(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任何生态系统内部的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供给,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二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

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内,教师从教材、辅助资料等教学材料中汲取知识能量,通过科学的授课方法,借助教学设施、信息技术等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化吸收,转化为自身素养与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材料、信息技术等课堂生态因子均释放能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实现物质循环,完成知识流动与循环的全过程。

(二)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内部各因子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状态下,导致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不断发生改变。但在一定时间内,各因子之间能够通过相互作用保障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及能量输出等方面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内,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学生英语学习基础与能力、教材、教学设施设备等因子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选择教材、教辅资料、教学方法,制定教学大纲,科学使用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传递,学生通过积极调整学习状态,查阅资料辅助学习,主动思考,勤学多问,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从而保持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稳定发展、动态平衡。

(三)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能保持高效持续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信息生产量、获取量、获取手段、加工与处理能力、传递与利用效果,以及反馈效能。

教学的是指是信息的传递[9]。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内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材、教辅,结合文字表述、视频图像等方式完成信息编码,借助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仪器设备等信道将信息编码传递给学生,学生依据自身学习基础与能力,对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消化吸收,完成译码,并在译码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作业作品、课程考核等途径实现学习状况信息反馈,使教师能够依据反馈信息对教学整体环节作出科学评估,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

二、 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失衡现象

信息化技术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的现状,使其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失衡。

(一)师生生态位失衡

生态位( ecological niche)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用来描述物种在一定环境中所占据的时空位置,反映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10]。在教学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态位,即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特定的功能。在信息技术冲击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内师生生态位发生了失衡。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室等生态因子。教师制定教学目标、选取教材、采用教学方法、完成课堂授课,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获取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方式主要来源于课堂上听课、记笔记,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过分重视单向知识灌输,学生话语权缺乏,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11]。这种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显然与语言教学重实践、重输出的教学规律相违背,从而导致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等现象严重。智慧云课堂、“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课堂后,学生可以通过U校园、ITEST、IWrite、Utalk、UMOOCs等平台自学教材内容、进行听说实践、接受写作指导、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扩展文化视野等。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手机、电脑、IPAD、WIFE等电子设备和无线网络为随时随地移动学习提供了保障。信息技术冲击下,学生主体地位日益彰显,传统师生生态位失衡。

(二)内部结构失衡

结构是系统能否实现其功能的根本前提,是系统是否协调的内在根据,反映着元素之间的有序性和组织性[12]。生态系统结构是指在生态环境内部各因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对稳定状态。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由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生态因子构成,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发展。当某一因子的变化超出自身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时,就会成为“限制因子”,破坏系统的平衡。任何生态系统都存在着“限制因子”,如果限制因子太大,超过最大负载力则会制约生态系统的发展[13]。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教材相对固定,长时间使用同一教材有利于教师更充分地挖掘教材内容、更科学地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但教材相对单一也有其局限性,教师容易形成教学定势,教学内容、活动和方法缺乏创新。师生比过高是大学英语课堂的常见难题,大班教学的教师一言堂模式严重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学生缺乏足够的课堂输出实践,教学目标大打折扣。云课堂、大数据兴起的大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未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及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要求,教师仅限于利用平台布置任务、进行教学测试等,教师的教学负担大大减轻,但缺乏结合大数据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形成反馈,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大大弱化。学习、评估、反馈、改进的立体化学习模式仍未建立。教材单一、师生比高、教师信息素养待提升等限制因子的出现导致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内部结构失调,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未能充分实现。

(三)学习节律失衡

节律指生物活动的节奏和规律。任何生物都具有其自身的节律,生物按照节律参与各种生物活动,获取能量,完成自身发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会遵循某一特定的学习节律完成学习活动。学习节律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养成的习惯及规律。师生相处模式、小组互动、学习方法等都属学习节律。按照学生的学习节律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减少摩擦,缩短学习者的调整适应时间,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语境要求教师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由控制与从属演变为引导与合作的关系,师生相处模式发生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塑师生关系;在信息技术的辅助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注重根据个体特征制定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自由自主地选择学习节奏与学习内容,原有班级的同伴相处模式被打破,群体归属感大大降低,在重组线上学习圈、重构信息化学习节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压力增大;获得学习主动权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学习,但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缺乏自律性将导致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师生相处模式的改变、学习方法的不同、群体归属的缺失、自律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学生学习节律的失衡。

基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中师生生态位、生态系统结构、学习节律等失衡现象,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病理比较明显,亟需重构平等、开放、交融互动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

三、 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重构路径

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个体与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14]。信息化语境下,为保障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重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迫在眉睫。

(一)调整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师生生态位

在信息化语境下,教师和学生应及时调整自身的生态位,以保障课堂生态的平衡发展。教师要主动接受信息化技术对教师传统角色带来的改变,从传统的知识转化者和生产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领路人和指导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将课堂效率最大化。学生要积极顺应信息化语境下学生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分解者及生产者,提高主动学习意识,破译与转化教师所教的知识和信息,通过调节、控制和评价自己的主体性作用完成认知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15],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生态位。

大学英语数字平台及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为大学英语教师积极调整自身生态位,从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以《新一代大学英语1(基础篇)》Unit One: A new journey in life这篇课文为例,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将单元背景文化知识:Introductions of some world-famous universities,单元主题:College is a new journey full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重难点语法知识等内容录制成微课视频发布在数字平台,为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提供辅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归纳总结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的方式获得解答;课堂教学后,教师结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在ITEST、IWrite、Utalk等平台布置专项技能练习和综合训练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平台的大数据功能,教师能够及时统计和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不再主导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主观能动性充分释放,利用数字平台、微课视频、慕课资源,学生可结合自身基础与能力获取海量英语学习资源,知识来源无限扩展;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时间和地点,结合自身学习需求,对所需的英语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再加工,完成英语知识体系的更新、完善,全面提供听、说、读、写、译各项专业技能;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移动学习有效利用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大幅提升。

(二)规避花盆效应,创造开放性教学生态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课堂是一个类似花盆的密闭空间。在密闭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生态因子之间的互动是机械的,缺乏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生态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形成了系统的、动态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文化意识目标”和“情感目标”[16]。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内,教师个人能力的不平衡性、教学内容的复杂性、教学手段的单一性、教学环境的局限性等因素会阻碍大学英语教学动态目标的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应突破传统生态环境的藩篱,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开放性课堂,规避花盆效应。

首先,开放性获取教学、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学习平台、网络搜索、UMOOCs等方式按需获取海量教学和学习资源。除自己录制微课视频外,教师还可将优秀的微课视频发布在U校园平台,推荐给学生学习;UMOOCs提供了大量免费学习课程,包含了《新一代大学英语1(基础篇)》等系列教材慕课视频,《大学思辨英语听力》《实用英语写作》《英语词汇助记》《大学英语学术阅读》等专项技能训练课程,及《大学英语文化》《英语诗歌》《西方文化之窗》等素质拓展系列课程。开放性教学和学习资源打破了教材单一性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得到扩展。其次,开放性考核测评方式。大学英语教学根本目标是“人”的培养,考核测评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学习态度、沟通技巧等全方位、多层次能力的提升。卷面成绩不应是考核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应制定开放型考核测评方案,充分利用U校园及ITEST测试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分析学生的学习和答题时长、错误率及在线小组作业完成度,从而全方位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态度、同伴沟通等方面的成绩和不足,促进学生成为技能扎实、态度端正、善于沟通的综合型语言应用人才。

(三)鼓励正向交互,重塑互动协作新节律

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之间要进行不断的良性交往与互动,以促进学生养成信息化语境下的学习新节律及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的平稳发展。教师与学生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与信息技术的交融及师生互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与学的交流不再局限于教室空间和面对面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交融合作的有效性大大增强。通过数字教学平台、微信群、QQ群搭建良性交流平台,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泛在学习立体课堂,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更加前沿化、多样化、个性化与协作化。注重师生之间良好的生态交互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节律养成的促进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是语言学教学,语言学教学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环境。学生掌握语言应用技能不能只注重语言输入,互动与输出非常关键。打破传统仅限于教室内的师生互动模式,学生需要走出教室,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多维互动,重塑互动合作的学习新节律。Utalk是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开发的大学英语视听平台,开设了《校园情景口语》《英语语音互动训练教程》《四级口语开口说》《六级口语开口说》《职场初破冰》等多层次听说训练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浸润式、情景化实践场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通过线上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浸润式、情景化、合作式的英语视听说实训模式适应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同时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有利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目标。IWrite 写作平台提供了大量题库供教师选择,涉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感谢信等各类体裁,主题涵盖教育、文化、校园生活、科技发展等各个方面,学生提交作文后可选择机器批改、教师批改或同伴互批,通过与机器、教师、及同伴的互动,学生能对自己完成的作文做出更科学的判断,同时依据建议修改、提升作文质量。通过与机器、教师及同伴的互动,学生的专业技能及沟通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变化,有利于探究智慧云教学平台、“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失衡现象,探索信息化语境下重构和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路径,以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良性发展。重构和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要以教育生态学整体、开放、动态平衡的原则为指导,确立信息技术的主导因子地位,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意识,保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生态位,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生态,实现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学生与信息资源之间的正向交互,通过交流与协作促进学生培养信息化语境下的学习节律,提升学习效果,构建和谐发展、高效共赢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

猜你喜欢
因子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大学求学的遗憾
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