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难与纾解: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2021-01-31 22:47欧庭宇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办学领导党组织

欧庭宇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

一、引言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仅是贯穿新中国70年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且是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顺利推进新时代高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首要原则。近年来,学界关于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学术成果逐渐增多,相当部分学术成果侧重办学目标和办学路径入手,这些研究成果较为清晰地阐述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意义、内涵及路径。从办学目标看,将高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作为建校治校目标,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育人目标。王清义认为,“着力推动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耿亚军认为,“民族高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高校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校方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2]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认为,“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党的领导贯穿高校办学治校各方面、全过程。”[3]从办学路径来看,高校进一步深学笃行社会主义这一办学方向的重要要求,从行动上落实“四个服务”的社会主义办学定位。邓光玉认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领导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完善和执行高校党的领导体制机制。”[4]邬红丽认为,“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置于首要位置,紧紧抓住党的政治引领、思政教育、基层堡垒这“三个关键”,牢牢掌控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5]陈宝剑认为,“高校党委的重点任务就是要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其具体内容包括:政治领导,就是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党的领导在高校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思想领导,就是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6]阎晓辉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规范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在依法依规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管理育人的双进步”[7]何雅认为,“实践路径中,关键机制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要法宝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基础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8]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在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各种因素、战略路径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更全面地、系统地认识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现状,进而提升人们对这一思想立体认知和实践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第一,归纳总结党对高校全面领导面临的主要挑战;第二,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

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面临的诘难

如何理解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一个是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为抓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思路,另一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要指示诠释了党的全面领导与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的逻辑关联。如果要从路径层面来谈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就需要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和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挑战,因为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找到衡量现状的标准。从基本内涵来看,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考察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根本在于加强我国高校的党组织建设,这考察的是组织保证的问题;基础在于高素养的教师队伍,这考察的是工作队伍的问题。从目标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存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情况、高校党组织建设、高校教师队伍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这是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不到位

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来讲,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要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其关键是要贯彻落实好单位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现状来看,高校党委班子的核心意识和领导力逐步提升,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有所增强,意识规则和决策机制更加规范,但存在行动层面的贯彻落实的短板现象。譬如,一些高校党委对标看齐意识十分不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不到位,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够牢固;一些高校对“谁是一把手”这个问题边界不清,往往持有“党委领导”是一个务虚工作、“校长负责”是一个务实工作的过时观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长负责”职能替代“党委领导”作用的现象;一些高校存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两个责任”不力,党委主体责任缺失,纪委监督责任缺位;一些高校党委核心作用过分依赖于党委书记个人能力;从中央和地方党委对高校的巡视情况来看,在党管基层党建、党管干部、党管廉政、党管人才、党管宣传与意识形态、党管青年等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等。总体来看,高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情况来看,跟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标准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既难以对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起到行使权的保障作用,又难以推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地生根,使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根本就是为了高校各级党组织能够自觉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增强“四个自信”、牢固“四个意识”的同时,也使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落实学习党建引领高校治理,将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然而,从党对全国高校组织体系建设的现状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党组织、地方党委、高校党委及其基层组织纵横联动、统筹协同的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总体框架已经建起来,但地方党委统筹协调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9]换句话说,一些高校党委领导落实到基层还存在“中梗阻”和未能如实跑完“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存在层层递减问题等。一是面临着“上热中温下冷”难题。由于领导干部不作为、组织责任不清及工作任务不明,高校各级党组织出现了“热”在重点放在会议和文件,“温”在“依葫芦画瓢”的走形式,最后“冷”在没有考核和抓手的督导而不了了之。二是基层党建责任落地难,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党组织书记不会抓、院系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部分院系党务工作不够规范、高校内部巡查督查不够、院系“一把手”对第一责任的责任扛得不够等问题。三是部分高校存在“两张皮”现象,主要是因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一流”建设目标与党建目标出现割裂情况。四是高校党建工作活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改造不足、党务队伍的创新意识不够、对党建工作经费运用不够科学等方面。总之,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应是对高校的全方位领导、全过程领导、全领域领导,但目前主要是因为院系等二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够不够,信息和责任传导不够明确,执行监督的力度不够,导致内部条块管理出现“割裂”、主体落实和责任监督产生“漏斗现象”和“层层递减效应”,意味着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建设亟需完善。

(三)高校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高校教师的角色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至少包括三个角色:党的全面领导的拥护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针对高校教师的素养要求,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10]。然而,结合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在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学校治理中,高校教师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不够充分,也在民主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充分。二是部分高校党政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等综合素养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主要表现在受贿、学术不端、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及对大学生性骚扰或与大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问题。其中,部分高校教师在回应和处理“是非问题”“敏感问题”的态度不够坚决,甚至一些知名院校的教师公开发出了诋毁和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论和行为。四是部分高校教师的招聘和提拔尚需优化,特别是教师聘用、考核、评价、管理、发展、激励、退出等机制方面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总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但从目前师德、师风、师能来看,在结构、素养、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与新时代高校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党对高校工作领导的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三、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纾解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全国高校的全面领导逐步加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思想认识、党组织建设、制度机制、本领担当方面来看,与党中央要求、师生期盼和人民的期待存在不小差距。为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需要在办学方向、育人目标、组织保证、制度保障和工作队伍等方面狠下功夫。

(一)办学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之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所大学作为一个政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走什么样的大学发展道路,不仅影响着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而且关乎着能否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拥护党的领导、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贡献。新时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的新时代,必须凸显了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由我国独特的办学历史、特殊的中国国情、党长期探索大学之路的实践、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所决定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重要作用。二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以高远的志向服务人民、奉献国家。三要加强党对高校办学治学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全方位,把教育改革纳入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汲取全球先进大学的办学治校经验,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人民满意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二)育人目标: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这意味着新时代高等教育应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新要求,虽然有其他一些表述,譬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和搏击者等等,但都是为了殊途同归的育人目标而砥砺奋进。简而言之,这个育人目标是培育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进一步说,立德树人作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最终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德育共同体。深挖校内外德育资源,精心打造德育思政品牌的系列课程,譬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建以点带面、老中青结合的德育教师的思政团队、通过青年教师讲“五百年社会主义历史”系列课程、骨干教师“谈信仰”系列党课、退休教师的“校史文化”系列课程的同时,引入“社会大课堂”思政资源,开展“军工记忆”专项实践、国防企业面对面、师生“行走的课堂”等实践活动,不遗余力地强化大学生的个人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政治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每位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二要在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上下功夫。各大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帮助他们在人文、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见广识多,培养他们成为善于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综合性人才,沿着探求真理、领导道理、洞明事理的方向提升自我。从实践来看,一些国内高校通过开展“心无旁骛,求知问学”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大学院校的学风建设水平,呈现比、学、赶、超的崭新面貌,有力塑造了大学生热爱真理、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思想品质。三要共同构筑起坚实的健康教育体系。既要升级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为大学生强身健体提供硬件保障,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譬如从内蒙古开展“万名少年上马背”特色体育课,到广东将划龙舟引进课堂,增强青年学子的身体素质,培育担起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和家庭重任的未来人才。当然,这也离不开高校领导、老师指导、家长陪伴、社会支持的协同配合,只有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牢健康第一的重要理念,并帮助大学生形成“走出寝室、走进操场”的锻炼习惯,成为心灵又手巧、健脑又强身的健康新人。四要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美育。各大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第一课堂”和实践“第二课堂”,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准则引导大学生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的个人价值观,塑造正确的审美意识、深厚的民族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广阔的胸怀视野,进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五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从践行种植、烹饪获得营养健康的知识,到利用季节出游活动提升大学生生活技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及非智力素质,使大学生们思想上更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帮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

(三)组织保证:强化高校党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1],意味着要把高校建设成为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参与者和执行者,高校党组织要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起点,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为党和国家输出有理想、有本领和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一要将政治建设贯穿于高校党组织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突出政治功能。政治功能是任何一个党组织的首要功能,体现在政治方向和阶级属性这一本质。为凸显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既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又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规矩,引导广大党员政治上依靠组织、思想上认同组织、行动上服从组织。二要把控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凸显教育功能。教育背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担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寄托着无数家庭的期待。为突出高校党组织的教育功能,既要坚定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保持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亮丽底色”,又要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师生提供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文化营养。三要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凸显服务功能。服务功能就是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服务人民、我们党的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强化高校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仅要关心、爱护和服务青年大学生,引导他们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而且要处理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能力提升、师德师风师能建设等重要环节,培养更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还要为学校和社会服务好,为改革发展大局夯实基础。

(四)制度保障:完善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与治理问题的一次全会,开创了“中国之治”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其根本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间“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这一国家善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需要完善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一要优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高校依法治校的水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新中国成立70年的经验总结,也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制度,必须坚持不懈地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依靠党章法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制度规定,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需要以民主集中制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的关系,建立党委全面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健全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对学科建设、学术学风建设的作用,并充分考虑各类专家教授意见建议。二要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升高校制度治校的水平。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制度,不仅要杜绝“一言堂”和“言满堂”,实行党政一把手末位表态、重大事项票决、纪要记录会签审核、决议事项督查通报等制度,而且要培育更多的人成为 “双带头人”,即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破解高校党建运行的“中梗阻”,还要综合运用法律、标准、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用好人员管理、津贴分配、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三要致力于规范高校各类制度和落实立德树人的“双进步”,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仅要建立一套以大学章程为基准的制度体系,明确学校奋斗目标、改革发展方向、师生的行为准则等内容,而且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体现师生的意愿诉求,确保制度落地管用,还要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强化对高校管理者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五)工作队伍:提升党对高校科学发展的领导力

如前所述,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办学方向、育人目标、组织保证、制度保障甚至提到了提升高校师资队伍水平。在这里单独从实际路径来谈提升党对高校全面领导力,旨在于讲清说透工作队伍这一基础性问题。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关键是高校党组织,但基础在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素养的师资队伍。一方面,提升“一把手”政治能力。如前所述,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关键是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需要从提升“一把手”的政治能力和政治历练入手,既要加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切实提升“一把手”的把方向、看全局、辨是非、明善恶、防风险等方面政治能力,又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教学科研、绩效评估、行政督办等管理平台,提升“一把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高校管理效能、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优势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现代化,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更新的、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教师的能力素质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党委需要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引导和帮助教师锤炼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激励和支持追求符合师德师风标准的高超育人水平,打造高站位、高素质、高涵养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六个要”等相关要求作为高校教师的培育导向。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增强政治情怀、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又要善于拓展专业视野、提升专业功底,提升为大学生解释疑惑、为社会传播正能量的能力。还要加强教师学习党章党规、法律法规教育尤其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教育的规章制度教育,提升其政治站位、公私抉择、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等人格素养,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和人格追求。当然,绝大多数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人格素养是不错的,也受到领导的肯定、大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部分教师,需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猜你喜欢
办学领导党组织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