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1-01-28 10:42伊博杨佳欣倪青
锦绣·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伊博 杨佳欣 倪青

摘要: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引起高校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详细的阐释,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现状与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剖析和归纳。从而对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探索,分别从建立新型课程体系、丰富创新创业模式以及开拓实训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议,并以河南省食品业也为例,旨在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问题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产教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路径

创新创业能力涵盖了创新与创业两个方面,体现了一个人具有创新性使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性思维和精神以及能将所学成果向实践工作中转化的能力。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是否具备新时代应对挑战与机遇的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发展。尤其近几年在政府与国家的引导下,鼓励产教融合视域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体现了高校教育的新方向和理念,值得引起更为广泛关注与研究。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

首先,创新创业能力应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结构层面,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基本原理及其技能是实现创新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过硬的知识,才能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具备核心硬实力,这也是最终创新创业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2)实现方法层面,如何使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观察和分析甚至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是创新创业的中间环节,激发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勇于挑战传统和具有思考能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尤其重要,也是在现代企业用人制度中区分标准之一。(3)态度意识层面,能够自觉地在生活实践中发挥创造性思维,勤于思考,运用创造相关知识的一些技巧与方法开拓创新新境界。这是主体运用创新观念的意愿和态度,是创新创业思维是否能够在生活层面中形成习惯的重要一步。只有形成创新意识和思维,才能最终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

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偏向于传统的“守业教育”而非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全社会号召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相关创新创业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包括资金、税收等方面。并且,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启蒙时期,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未整体形成。再加上现在大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吃苦耐劳精神不强,独立创新意识薄弱,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

(二)教学模式陈旧,更新不够及时

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依旧呈现传统模式,改革创新还不足。高校教育还是更偏向于应试教育和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学习模式,创新教育与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体现的较少。虽然政府和国家对于教育的改革呼吁多年,但是能够落实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举措十分有限,效果不太显著。另一方面,目前学生学习的知识较为陈旧,由于知识体系更新不及时,学生无法学习到最新最及时的知识体系,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不够,这也是阻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师资结构单一

在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很多高校在各个专业都配备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老师,负责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进行引导,提高本校的创业就业成功率。但是由于指导教师的水平层次参差不齐,系统专业知识能力不足,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甚微。部分高校配备的指导师资甚至是从其它部门调度过来,以完成师资配备任务。

(四)创新创业平台缺失

创新创业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行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依托实践锻炼平台才可以得以实现与发展。虽然在政府和高教部门的呼吁与倡导下,高校在近几年也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比如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系列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動,但是由于导向不明确、实践经验不足、平台锻炼有限等原因,还是存在产教融合不深,校企结合不够的问题。创新创业园、产教融合科技基地等高水平的创业实践平台依旧缺乏,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需求。

三、产教融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一)建设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设计上,切实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与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加强素质训练、强化思考训练、实现创新成果向创新应用转化的实践培养。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阶段、层次的学生,做到针对性人性化的思维训练、专业训练、实践训练与创新能力训练、课内训练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提出“四大模块、三个层次、两种形式和一项活动”的内容体系。同时,建设精品课程网站,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模式

创新创业模式必须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教育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途径,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还可打造与企业相连接的桥梁,建立有效的沟通建设系统,将学校与企业相链接整合行政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完善高校信息资源体系,让高校能够掌握更新更及时的社会与企业的相关信息,以便于在教育培养上作出更具有针对化的调整。

(三)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创新创业教育是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教育全过程,不能单单依靠学校,而是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参与和帮助,针对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从而提高人才的创新服务意识。必须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与校企合作才能让大学生走出教室、到企业中开展“实践锻炼”,实现产教融合。使大学生明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各项工作流程,激发在岗位中的创新热情。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孵化园,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的经济利益。

四、结论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需要进行合理的转变和升级,高校应该勇于打破陈旧模式,摸索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打造创新实训平台,实现校企合作,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与氛围,从而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史丽涛.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7):105-107.

[2]王秀红.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职教通讯.2015(11):5-7.

[3]安艳霞.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层次螺旋协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农产品加工.2020(03):110-113.

(山东协和医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