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内涵及培养

2021-01-28 07:47:19
科技视界 2020年32期
关键词:双高双师教师队伍

戴 艳 李 晴 牛 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0 引言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新团队建设方案》发布,明确提出要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作为“双高计划”的重要建设主体,如何抓住这次契机,打造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及存在问题

1.1 “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

早期职业教育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权威界定,导致各个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有的学校认定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及职业技能证书即为“双师型”教师。 这样的认定条件相对简单,比较容易理解和执行,但是也存在唯证书论的嫌疑。 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有些教师拥有多项证书,但实践能力却达不到要求的现象。也有学校根据教师是否有超过1年的企业实践经历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但是由于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无法把控教师在企业参与实践的质量,也缺乏科学性。总体来说,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解得较为清晰,但在认定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着不同的政策,缺乏统一的标准[2]。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其中明确要求“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且技能结构整体体现“技”服务于“教”的宗旨,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3]。 “双高”也从立德树人,职业能力,教育教学素养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也存在一些问题。

1.2.1 师资结构及“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合理

《201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院校招生势头良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百万扩招等政策的显现,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在多数高职校普遍存在。院校师资队伍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其中没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数量占比比较大[4],截至2019年,高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仅为39.70%,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其中成熟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较多,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1.2.2 “双师型”内涵认识不全面

对于“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素质的理解,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本身都不深刻,认知如果只停留“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一年以上企业经历或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层面上远远不够。 另外,在实际的双师教师认定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缺乏实际考核,对于“以技服教”思想理解不深,技能水平如何和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不够。

1.2.3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不完善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其实践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 目前,教师一般可以通过参与诸如国培、省培等短期专项提升培训,教师研修,学历进修,下企业锻炼等途径提升自身水平[5]。 然而,短期的专题培训主要采用“课堂式”的授课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培训要求,另外由于名额有限很难兼顾到每一位教师。 下企业挂职锻炼,由于企业缺乏对教师的约束以及管理制度,以及教师挂职期间学校仍有相关课程任务,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挂职锻炼流于形式。

2 双师队伍建设途径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双高”的明确要求,可以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水准。针对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2.1 建设多样化高职教师队伍

通过外引与内培并举,聚集高层次人才,师德与能力并重,打造高素质师资,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并进,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在师资招聘过程中,采取多种渠道,比如岗位设置放低学历学位要求,增加企业工作经历及职业技能等级要求,考虑引进具有丰富实践操作能力的技师、工程师等技能人才。 鼓励校内教师进企业,企业专业人员进学校以及组建校企融合团队等途径,改善高职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打造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2 明确双师型教师要素及发展途径

依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通过加大宣传,制定双师教师认定及考核办法等方式,使广大教师从思想和途径上对“双师型”教师都有明确的认知。在制定认定办法中,需要明确认定范围,既可以包括校内在职专任教师(重点考核职业岗位能力),也可以包括企业兼职教师(重点考核教育教学水平)。仿照职称评审的方法,可以设置从“初级双师”到“高级双师”对应的要求。 在结果运用上,可以采用对于取得双师型称号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多方面的激励“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2.3 优化教师培训途径及保障制度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双高”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双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需要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高职的管理者也需要从顶层出发,制定相应配套的保障制度以及激励政策。 通过依托学校合作企业,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开展“团队式、项目化”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提升专任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在考核和奖励机制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双高双师教师队伍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广东教育(2020年3期)2020-04-03 02:03:18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