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入路PC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改善作用

2021-01-26 07:52陈红梅陈友琼兰建军徐大文杨超刘玉勇文鸿
疑难病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联桡动脉入路

陈红梅,陈友琼,兰建军,徐大文,杨超,刘玉勇,文鸿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常因冠状动脉狭窄所导致,是造成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2]。相关研究认为不同年龄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差异[3]。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主要手段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4]。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PCI入路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两者比较,桡动脉具有明显优势,在于其位置表浅及邻近无重要组织器官,以及细小容易被压闭[5-6]。相关研究显示,针对冠心病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7]。本研究选择经桡动脉入路PC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患者,观察对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改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冠心病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52~74(62.8±8.4)岁;合并症:高血压5例,糖尿病4例;吸烟史5例,具有家族遗传史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观察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53~74(63.5±7.8)岁;合并症:高血压4例,糖尿病5例;吸烟史6例,具有家族遗传史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冠心病分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1)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8],且3个月内未进行本研究相关治疗。(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②合并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者;③合并过敏性疾病者;④在妊娠期及哺乳期者;⑤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不耐受或抵抗者;⑥资料不齐全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冠心病患者均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术。对照组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治疗,抗凝、调节血脂等;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每天2次,每次间隔12 h,在术前12 h停用。观察组患者在鞘管拔出6 h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信立泰药业公司) 75 mg/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康力药业公司)100 mg/次,均1次/d。治疗60天观察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相关指标改善>75%;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相关指标改善30%~75%;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观测指标与方法

1.5.1 心功能检测:治疗前后由医院高资历医师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通用公司,型号 GE-V730)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1.5.2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检测: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置于-40 ℃环境下,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

1.5.3 凝血功能检测: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5.4 炎性因子检测: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VEGF、IL-6及CRP水平。

1.5.5 血小板聚集率及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治疗后/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二者的变化。血小板聚集率以普力生PRECIL型血小板检测仪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再狭窄进行判定。

2 结 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LVEF、LVEDD、LVES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天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升高,LVEDD、LVES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LVESD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ET-1、NO、TXB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天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T-1、TXB2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P均<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ET-1、NO、TXB2水平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PT、T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天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对照组仅APTT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T、TT、APTT均升高(P均<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PT、TT、APTT指标比较

2.5 2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VEGF、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天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EGF升高,IL-6、CRP水平降低(P均<0.01),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IL-6、CRP水平比较

2.6 2组血小板聚集率及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及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分别为9例(17.31%)、8例(15.38%),高于观察组的2例(3.85%)、2例(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P=4.981/0.025、3.983/0.045)。

3 讨 论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闷、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及闷痛[9]。当病情发展严重时,患者病死率将明显增加。冠心病属于多发病,主要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发生硬化及狭窄或者出现阻塞,引起心肌血流量减少及心肌细胞供氧不足[10]。选择经桡动脉入路PCI能够缩小手术切口,降低手术风险,安全性较高。但术后易造成血栓的形成,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升高。相关研究显示,PCI术后支架内出现血栓的主要原因为抗血小板治疗未达到理想效果,或过早的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1]。因此,在PCI术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较为重要,能够预防血栓形成的同时,做到改善预后[12]。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选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为主要药物治疗。其中阿司匹林作为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也是最早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而氯吡格雷对凝血酶原活性产生抑制,能够调节血小板聚集[13]。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功能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其中,出现病变动脉纤维化为主要特点,能够对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产生影响,严重导致不良预后的发生[14]。相关研究显示,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过程中,心功能监测是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及判断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15]。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桡动脉入路PC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LVEF上升,LVEDD、LVESD降低,相比单独行经桡动脉入路PCI,效果较为显著,二者联合能够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情况。

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包括内皮出现损伤、内皮发生增厚及内皮下斑的形成。相关研究认为,在冠状动脉硬化及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内皮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出现损伤时,屏障功能也会随着出现异常,导致大量脂质、胆固醇及单核吞噬细胞出现在血管壁内,诱导炎性反应,致使冠心病的出现[16]。ET-1、TXB2、NO水平在内皮细胞中均会产生明显变化,NO能够舒张血管,对血小板的聚集、黏附产生抑制,从而降低血栓的形成[17]。ET-1则引发血管收缩,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TXB2能够引起血小板的聚集,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独行经桡动脉入路PCI与经桡动脉入路PC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ET-1、TXB2水平均下降,NO水平均上升,但与双联抗血小板联合效果更为显著,说明行经桡动脉入路PCI能够减轻冠心病患者内皮损伤,降低血栓的形成,且二者联合作用明显。

在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中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出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患者血栓的发生率增加,将会导致一系列不良情况的发生,降低治疗效果的同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PCI术后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高凝状态,稳定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对凝血功能产生抑制。相关研究认为,在血栓出现的过程中,凝血功能发生异常在其中有着一定的相关性[18]。PT、APTT作为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查指标,患者发生血栓时及发生血栓前均会显著降低,当患者出现高凝状态时,TT将会明显降低,而单独行经桡动脉入路PCI术取得效果较不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桡动脉入路PC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PT、TT、APTT指标均改善,说明二者联合能够改善患者高凝状态,抑制凝血功能。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中有丝分裂的生长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相关研究显示,通过检测VEGF水平,能够评估心肌缺血程度,同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密切联系[19]。当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大量炎性因子释放,IL-6、CRP等水平明显升高,其中CRP在介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过程中均有参与[20]。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独行经桡动脉入路PCI与经桡动脉入路PC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VEGF水平均上升,IL-6、CRP水平均下降,相比单独行经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二者联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降低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入路PC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显著降低炎性反应,减少内皮损伤,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抑制凝血功能情况,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及心肌缺血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病情,取得良好效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陈红梅、陈友琼: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进行统计学分析,论文撰写;兰建军:提出研究思路,课题设计,分析实验数据,论文审核;徐大文、杨超: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收集整理,论文修改;刘玉勇、文鸿: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收集整理

猜你喜欢
双联桡动脉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Convey指引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通过异常桡动脉路径的应用体验
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外周血管有哪些并发症该怎么处理
长安CS55 E-Rock
双联式准等速大角度传动轴的定心球 PV 值研究
“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现状及思考
通过有效减少贫困农户数量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