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学后教”到“以学定教”

2021-01-25 16:10范从阳周凤颖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智慧课堂

范从阳 周凤颖

【摘要】“教”与“学”是教学活动矛盾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先学后教”与“以学定教”两种论述,其本质都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体现重视学生“学”的先进课堂教学理念。笔者通过实践思考,阐述了“先学后教”与“以学定教”的实践困惑、内在关联,并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环境,进行了以学定教课前学情可视化、课中互动立体化、课后评价智能化的再探索。

【关键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智慧课堂

近年来,围绕课堂中“教”与“学”的研究成为课堂教学实践的热点,归根结底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争,随着新课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生本主义的理念下,出现了“先学后教”与“以学定教”两个概念。笔者在文献查找中,众多研究者几乎将这两个概念等同,但笔者认为,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其差异性,并以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为例,进行简要论述,供同行切磋。

一、“先学后教”与“以学定教”的实践综述

1.先学后教:突显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是江苏省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明确时间内容、方法、要求后进行自学,在学生“学”的基础上展开“教”,而“教”又不是简单、系统的讲授,是“点拨”的意思,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总之,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再讲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是一种“指导+自主式”的教学。

2.“353”课堂教学实践:先学后教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2014年起,基于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长达六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三步五环三查”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称“353”教学模式)。其中“三步”是指教学过程“三步骤”:课前延伸——学案设计,课内探究——五个环节,课后提升——作业检查。“五环”是指课堂教学“五个环节”:情景激思——自学指导——引导学习——精讲点拨——达标检测。“三查”是指课堂上“三次检查和反馈”,即自主学习、展示提升、课堂检测后的学情检查和反馈矫正,基本框架如下: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以上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个人成长及教学业绩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也带来了很多思考。

(1)培养了学生先“学”的自主性,忽视了先“学”的精准指导。基于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统一导学案引导下,展开课前的自学,自学素材包含了微课、教材等,然后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前检测,这无疑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是课前学习效果无法及时收集,教师往往在前一天布置课前学习任务,第二天才能收集到自学的效果,收集后还需要完成统计、分析,这耗时、耗力,又与学校严格的作息时间产生矛盾。实际操作中,教师要么初略查看课前学习效果,要么还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课堂教学,这样一来,先“学”的指导性就不够精准,缺乏数据分析的科学性。诚然,先“学”也会发生在课堂合作探究中,那如何快速、科学地收集合作探究的疑惑,这也是笔者在实践的困惑,失去了快速的学习效果收集和科学的分析,那么先“学”的指导性必然陷入经验主义。

(2)实现“教”与“学”的翻转,缺少“学”与“教”科学联系。“先学后教”是突破“先教后学”的一种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教”与“学”的翻转不仅仅是时间的颠倒,学在教之前,教是基于学的必然结果。后教是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提出学习中存在或发现的问题和困惑,然后进行交流展示 (深化和拓展),在交流中要特别注重交流不同点和创新点,这个环节也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教学和提高性教学的过程。笔者在实践或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缺少这种科学性的把握,“教”还是凭经验,学生交流展示也容易沦入不同解题方法的交流,这有助于提高性的教学,但是缺乏针对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呈现了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弱化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笔者所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依托于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以小组(4-6人)合作形式展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兵教兵”式互教互学,教师式学生、学生式教师,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角色不再泾渭分明,这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是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然而,笔者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合作探究与展示交流被少数表现突出的学生“垄断”,让展示交流出现了“表演”和“虚假”现象,部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参与度不能有效的评价,产生学习“依赖”,针对个体的评价被弱化,这也使得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进行个别辅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以學定教”:“先学后教”的必然逻辑和最终归宿

带着实践的思考,从什么起点“教”,这个“起点”如何确定,成为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的必然课题。2020年,笔者所在学校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伴随着“互联网+”的模式,云、端、台的介入,大数据、物联网的引入,使得“教”的起点可以智能化,“以学定教”从“先学后教”走来,在智能化的环境中,让“教有定法、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1)从教学逻辑来讲,“以学定教”是“先学后教”的必然逻辑。先学后教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翻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课前预习,然后基于预习后的教学活动,属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二是课中小组互学、展示,然后基于小组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属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活动。而“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是从“教学为中心”转向“学习为中心”,强调“教”不仅仅基于学生的“学”,还要指向学生的“学”,落实到学生的“学”,服务于学生的“学”,显然属于“生本论、学本论”的因材施教。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发展,而从“以学定教”出发的教学逻辑正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尝试。

(2)从教育规律来讲,“以学定教”是“先学后教”的必然归宿。“以学定教”指向学生的学,突出“教”与“学”这两个矛盾体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学生的学。一方面从空间上讲,教师的“教”要遵循学生的已有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备学生;另一方面,从教学时间上讲,“以学定教”要找准教的起点,因此“先学”就是必然,先学是手段、方法、策略,定教才是目的,这就要求学生主体优先、学生学法指导优先,一切围绕学生,突显学生主体性,这才符合学生终生发展的教育规律。

二、“智慧课堂”为“以学定教”注入新的生命力

查阅文献综述,学界对“智慧课堂”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其一是从教育方法出发,主张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知识传授,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发学生的“智慧”。其二是以“信息化+教育”有效融合为背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课堂的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的可视化、立体化、智能化。笔者所阐述的“智慧课堂”是基于后者的定义。

1.课前学情可视化,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因材”即“识材”,“施教”是在“识材”的基础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是“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识材”在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认为是学情评估,一方面教师依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说明等,理想化预设学生具备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在智慧课堂的环境下,利用云端环境推送相关学习资料,同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线上互动问答,实现“先学”。在学生学的基础上,布置相关课前检测,运用云端大数据、知识图谱等,科学、有效地收集学生学习的效果,并根据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策略,现实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云端环境的学情评估可视化不仅能够记录课前数据,还能生成阶段性、章节性数据。例如,在进行整数加减运算的教学时,需要诊断学生有理数加减法及同类项的掌握情况,借助于云端平台,既可以跟踪学生有理数加减法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前导学的设计,及时评估学生学习的难点,并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有效的设计教学探究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具指向性,使因材施教不仅注重教,更注重学。

2.课中互动立体化,让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显。传统课堂以“粉笔+黑板(多媒体)+课本”的平面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师生、生生互动也比较单一,尤其是师生互动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參与课堂互动不高、流于形式。智慧课堂环境下,借助“互联网+”、云端平台等智能技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可以在线上进行,通过线上问答、讨论拓宽互动的时空。课堂教学中,采用云端平台的学生互评功能,采用“小组交流+学生互评”模式,互评是建立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而学生要做到“负责任”的评价,他们就必须更加深入地参与小组探究,这样就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面,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协调,构建了“学生—智能平台—教师”的立体化交互式互动环境(图1),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课后评价智能化,让分层作业更加个性化。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学习者的学习数据为基础,及时做出诊断评量,以图表、知识云图等可视化工具为载体,帮助学生自我反思提升。教师可根据学习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制定个性化巩固提升方案,基于智能平台的学习环境,教师可快捷地布置作业,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历史数据,推送巩固薄弱知识的基础题目,也可以是针对优秀学生的拓展训练,为每个学生智能匹配真正适合学生个性的作业。此外,智慧课堂环境的智能学习平台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动态过程性评价,全程记录学生知识学习、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行为,并进行智能化分析自动生成可视化、个性化的评价报告,让学生的评价反馈更加精准化、可视化。

三、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地教。”智能时代的“互联网+教育”与“以学定教”在新时代交汇,为传统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笔者深耕教育一线,有理由相信在“互联网+”“智能+”的时代,“以学定教”这一先进而“古老”的课堂教学理念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以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探索出适合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系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084)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邦奇.智慧课堂(第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3]张荣伟.论“教”与“学”的五种关系[J].教学研究,2012(10).

[4]余文森.先学后教:中国本土的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6(2).

[5]屠国斌.“以学定教”的内涵和策略探索——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4(12):54-56.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智慧课堂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