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策略

2021-01-22 10:32梁丽环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策略语文教学

梁丽环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教材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进行系统的整合处理,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充分发挥教师本身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个人、社会、国家层面价值取向于一体,是做人之本、稳定之根、立国之魂。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和谐等优秀品质,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再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染。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任何知识的教学,教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营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声情并茂的散文,教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意境形象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教材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的凭证。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教书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拉近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

(三)抓住关键词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学生迸发感情火花。

二、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教师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应该积极使用互联网技术,充分使用互联网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认知学习水平。比如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教师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有关与詹天佑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相关资料,将詹天佑的形象立体化,让学生对詹天佑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课堂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主要场所,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往往较为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注意力易分散。如果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说教,不仅无法起到道德洗礼、价值观培育的作用,还会令学生反感,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设计新颖的教学结构,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只有学生爱学,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情操。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这就要求教师以独特视角,挖掘出教材中体现价值观的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以教材中的光辉形象为例,进行人格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让他们发现教材中所蕴含的美的人、事、物,再加以引导教育,使学生领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度挖掘。在教学《桥》一文时,笔者就对这位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进行了充分分析。首先抓住对这个人物的细节描写,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分析,再现当时洪灾突然袭来时书记为了村民的生命安全奋不顾身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书记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思想获得了启迪。

充分利用教材中真善美教育因素,进行情感教育。其实,教材中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素材不胜枚举,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用心挖掘、细心整理,从而成为能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教育学生的资源,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在学习《金钱的魔力》一文时,教师就要在让学生对人性弱点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人性优点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远离人性的丑恶。

四、充分利用拓展活动,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巴甫洛夫曾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与,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教学拓展,就是要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语文实践中来,从而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人性的善更加入脑、入心。

推荐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同类题材的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同一人性优点的认知,获得更多感动,从而得到更多启发。比如,《桥》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同步阅读》读本中的同类文章——《手术台就是阵地》《草地夜行》《一个苹果》等。

开展专题活动。专题活动可以使学生多感官地感知人性的真善美。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做一件好事或观察、记录一件好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五、把握作文教学,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

开展实践活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写作。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写出感人的文章。学生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因此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以写作训练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故在班上组织学生包饺子等活动,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通过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困难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景观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还可组织学生表演热爱大自然的童话故事,以此达到育人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变换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发扬光大。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认知的起始阶段,教师更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要求的社会基本素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社会主义事业来之不易,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熟练的语言技巧,更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婧影.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举隅[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1(12).

[2]郭继平.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4).

[3]陈卫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价值观教育课改在线[J].新教育,2014(11).

[4]郭艺玲.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5(68).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策略语文教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